梁婉桃
廣州百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000
紅火蟻(Red imported fire ants, RIFA)是當前國際重要的外來有害生物,在20世紀30年代,經南美洲區域逐漸傳開并向各個地方蔓延。2003年中國臺灣省確認紅火蟻入侵,至2004年9月大陸也依次確認紅火蟻的入侵。當前,紅火蟻在我國快速擴散傳播階段,截至2021年9月,紅火蟻已傳播至我國12個省(直轄市)495個縣(市、區)。紅火蟻被發現入侵后,紅火蟻的生物學生態學適應性成為研究學者高度重視的問題。同時,防治技術和產品是高效控制紅火蟻的重要前提,對消除紅火蟻具有重要意義[1]。在紅火蟻防控中,經常推薦使用餌劑滅治紅火蟻[2]。截至2022年4月,我國登記防治對象為紅火蟻的藥劑共48個,其中主要成分含茚蟲威的餌劑有21個,占比達43.75%,可見茚蟲威餌劑在整個農藥登記中,是目前防治紅火蟻的最主要的制劑產品。但是,由于餌劑使用極容易受天氣、使用方式、劑量、生態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對紅火蟻防治效果大不相同。因此在本研究中,分析4種不同復雜生境中使用茚蟲威餌劑對紅火蟻的防治效果,以期為合理使用該藥劑提供重要參考[3]。
在本次試驗中采用0.1%茚蟲威餌劑,該試劑由開平市達豪日化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市面上購進。除此之外,所使用的監測材料為火腿腸、75%酒精、標志旗、小刀、監測誘瓶等。
針對每個處理小區可按照100 g/100 m2的劑量均勻施加茚蟲威餌劑。
在本研究中試驗時間為2020年9—11月,在廣東省五華縣轉水鎮流洞村開展試驗,試驗區域的紅火蟻大多為多蟻后型。
1.3.1 小區的設置 結合本次試驗實際條件,可將試驗生態環境劃分為4個處理區域,具體包括農田、道路綠化帶、深草地、荒草地。每個處理設4次重復,1個對照。處理之間使用隨機區組排列,每個小區面積200 m2,每個小區利用標識帶進行包圍,相鄰小區之間距離應保持5 m以上。其中,荒草地是目前尚難利用而致荒蕪的天然草地,樹木郁閉度大于10%,生長植物以野草、灌叢為主,植被的高度為0.5~2.0 m,平均高度為1.3 m。深草地為種植3年以上草坪,植被覆蓋率達99%以上,還有少量雜草,且在半年內未修剪草,平均高度可達到36 cm。道路綠化帶以在路兩邊綠化草坪上種植常規行道樹和小型灌木為主,地勢平坦,按常規管理,綠化植被長勢良好。農田以種植水稻為主,水稻長勢良好。空白對照為矮草坪生境,種植常規綠化草種。相鄰小區之間設置寬度大于3~5 m的緩沖區,緩沖區的中線一側與相鄰小區作同樣處理,小區之間的間隔區域將使用敵敵畏乳油灌巢法處理活蟻巢。試驗于2021年10月20日進行,當天氣溫為26℃~29℃,天氣多云,西南風3級。
1.3.2 試驗設計 本試驗共設5個處理(表1),每個處理設4次重復,共20個小區。施藥劑量按照100 g/100 m2的劑量,即使用0.1%茚蟲威餌劑對農田、道路綠化帶、深草地、荒草地進行處理。在藥后5、10、15、20、25 d分別調查活動蟻巢數量和工蟻數量,計算蟻巢的退減率和工蟻的退減率。空白對照區不用任何藥劑。

表1 試驗處理設計
試驗處理設計如下:
1.4.1 工蟻防效調查 采用誘餌誘集法。在09:00~11:00或14:00~17:00,將專用火腿腸薄片放入30 mL塑料誘瓶內,瓶口緊貼地面。每個小區隨機定點放5個誘瓶,放置30 min后記錄工蟻數量。
1.4.2 活動蟻巢調查方法 采用目測法。蟻巢可采用目測法調查活動蟻防治效果,首先可利用GPS對小區中的活動蟻巢進行定位,同時以小紅旗在巢邊標記,對標記蟻巢進行調查,新增蟻巢不被計入本次調查。可利用小木棍破壞蟻巢表面,在60 s內如果都有3頭紅火蟻出來,則其屬于活動蟻巢,如果該蟻巢僅有3頭以下出來則為非活動蟻巢。在每次調查后需針對非活動蟻巢做好準確標記。
利用公式準確計算蟻巢防治效果和工蟻的防治效果。
工蟻防治效果計算公式如下:
工蟻減退率/%=

工蟻防治效果/%

PTW0:藥前處理區工蟻數;PTW1:藥后處理區工蟻數;CKW0:藥前對照區工蟻數;CKW1:藥后對照區工蟻數。
活動蟻巢防治效果計算公式如下:
蟻巢減退率/%=

活動蟻巢防治效果(%)=

PTN0:藥前處理區活動蟻巢數;PTN1:藥后處理區活動蟻巢數;CKN0:藥前對照區活動蟻巢數;CKN1:藥后對照區活動蟻巢數。
4種不同生境施加茚蟲威餌劑對紅火蟻工蟻的防治效果結果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采用0.1%茚蟲威餌劑處理4種生境內紅火蟻,施藥后5 d,對工蟻的防治效果最好的是道路綠化帶,達59.57%;農田次之,為42.13%;深草地和荒草地處理后5 d工蟻防治效果較差,分別僅為23.42%和12.08%。施藥后10 d,對工蟻的防治效果最好的是道路綠化帶,達79.59%;農田次之,為63.76%;深草地和荒草地處理后10 d工蟻防治效果較差,分別僅為28.58%和24.46%。施藥后15 d,對工蟻的防治效果最好的是道路綠化帶,達85.44%;農田次之,為73.41%;深草地和荒草地處理后15 d工蟻防治效果較差,分別僅為55.94%和46.19%。施藥后20 d,工蟻的防治效果最好的是道路綠化帶,達95.13%;農田和深草坪次之,為75.27%和78.95%;荒草地處理后20 d工蟻防治效果較差,僅為47.49%。施藥后25 d,對工蟻的防治效果最好的是道路綠化帶,達93.57%;農田和深草坪次之,為80.07%和82.47%;荒草地處理后25 d工蟻防治效果較差,僅為46.7%。施藥后10、15、20和25 d,工蟻防治效果最好的是道路綠化帶生境,說明在該生態環境中防治紅火蟻難度較低;工蟻防治效果最差的是荒草地生境,說明在該生態環境中防治紅火蟻難度較高。

表2 不同生境下工蟻防治效果 %
4種不同生態環境施加茚蟲威餌劑對活動蟻巢防治效果結果見表3。從表3可以看出,采用0.1%茚蟲威餌劑處理4種生態環境中紅火蟻,施藥后5 d,4個生境處理對活動蟻巢防效較低,藥后15 d效果較好。藥后15 d對活動蟻巢防治效果最好的是道路綠化帶,達86.87%;農田和深草地次之,分別為51.65%和60.69%;荒草地藥后15 d活動蟻巢防治效果較差,為32.66%。施藥后20 d,活動蟻巢防治效果最好的是道路綠化帶,達94.17%;農田和深草坪次之,為78.13%和86.45%;荒草地處理后20 d工蟻防治效果較差,僅為42.99%。施藥后25 d,活動蟻巢防治效果最好的是道路綠化帶,達94.17%;農田和深草坪次之,為80.91%和88.37%;荒草地處理后25 d工蟻防治效果較差,僅為42.99%。施藥后10、15、20和25 d,活動蟻巢防治效果最好的是道路綠化帶生境,說明在該生態環境中防治紅火蟻難度較低;活動蟻巢防治效果最差的是荒草地,說明在該生境中防治紅火蟻防治難度較高[4]。

表3 不同生境下活動蟻巢防治效果 %
除此之外,針對不同密度區域的紅火蟻實施不同的防治效果方法,低密度的紅火蟻在撒施茚蟲威餌劑時,不同的草坪區域所得到的使用效果大不同。依照活蟻巢的減退率情況進行評價,在不同天數的處理過程中,即以5、10、15、20、25 d為一個時間周期,進行對照實驗,以此得到的荒草地的減退率在20 d左右就能達到閾值。對于深草草坪而言,對其以同樣的時間周期施用茚蟲威餌劑,發現能夠在10 d左右達到閾值,而同樣對淺草草坪施用不同時間周期的茚蟲威餌劑,其對應的減退率在15 d左右也達到閾值。因此可以發現,不同草坪對于茚蟲威餌劑的用量和施用天數而言,所呈現的效果5 d時最差,在10 d開始有一定的效果,而在15 d之后效果較好,并且逐漸趨于穩定。同時,從10~25 d的時間周期效果來看,淺草草坪的效果最好,即對應的減退率最高,深草草坪次之,而荒草地則最低。
而對于中等密度的紅火蟻來說,其茚蟲威餌劑的防治效果也具有規律性,與低密度處理的效果相似。但對于中等密度的紅火蟻防治而言,荒草地、深草草坪、淺草草坪等的減退率都相對較高。對于高密度的紅火蟻防治而言,其施用茚蟲威餌劑的效果與其低密度、中等密度具有相似性。總體而言,中高密度的深草草坪、淺草草坪對應的生境防治效果與中等密度紅火蟻區域相似,但實際上兩者均明顯低于低密度區域,而其中高密度的荒草地生境防效與中等密度紅火蟻區域相似,也都高于低密度區域。除此之外,深草草坪的生境防治效果明顯差于中等密度區域,并且高于低密度區域。
在本研究中使用相同餌劑0.1%茚蟲威餌劑,相同劑量處理4種不同的生態環境中的紅火蟻,對蟻巢和工蟻防治效果進行研究,通過試驗研究表明,生態環境越復雜,植被越茂盛,茚蟲威餌劑對紅火蟻的工蟻和活動蟻巢防治效果越差。主要原因是在復雜環境中,植被較為茂盛,地形多樣,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餌劑降落地面比例,進而有效抑制或阻止紅火蟻工蟻覓食活動,以降低工蟻釋放餌劑接觸概率和減少其對餌劑搬運數量,使得很少餌劑能夠進入蟻巢,達到靶地,影響防治效果。另外,農田生態環境中人為活動較多,灌溉、翻土等日常耕作手段會直接影響紅火蟻工蟻覓食活動,因此在農田生態環境中,茚蟲威餌劑對蟻巢和工蟻防治效果不好。因此,在使用餌劑防治紅火蟻的過程中,可針對不同的生境類型、不同的植被密度、不同的人為干擾情況,適當增加或減少餌劑使用量,采用人工與無人機撒藥相結合的方式,增強紅火蟻防控效果。在實際防控的過程中,荒地紅火蟻防控不被重視,尤其是一些人跡罕至的地方或者雜草叢生的荒地,沒有人開展紅火蟻防控活動,或者無法進入荒地進行防控,防控難度較大。
由于在植被茂盛的荒草地和深草地等區域防控難度較大,所以這些區域往往是紅火蟻擴散蔓延的源頭。針對植被茂盛的荒草地和深草地,人工防控較為困難,可推薦使用無人機施藥防控,同時可適當加大用藥量,確保較多的餌劑落地,便于紅火蟻搬運取食。針對不同的生態環境,要想準確獲取具體餌劑使用量,需經過大量試驗研究來確定。目前我國國內關于紅火蟻的防治餌劑以及其他應用技術都進行了一定相關性的研究,毒餌制劑則是目前我國紅火蟻防治最為主要的產品,但由于使用性能未實現有效規劃,規范性較差,部分制作毒劑的有效成分其毒性較高,制劑的工藝水平也較低下,性能也較差,并且不具備科學合理的使用技術。最后的使用效果并不好,因此,關于紅火蟻的藥劑生物防治。還需要在一定原則上進行優化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