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半噸,徐玉琴,任義方,楊 明,管 俊,林 磊
1.溧陽市氣象局,江蘇溧陽 213300;2.溧陽市現代農業(茶葉)科技綜合示范基地,江蘇溧陽 213300;3.江蘇省氣候中心,江蘇南京 210019;4.常州市氣象局,江蘇常州 213000
溧陽是江蘇省重點產茶區,擁有茶園面積4 000余hm2,其中溧陽區域公用品牌的“天目湖白茶”種植面積約3 000 hm2。天目湖白茶是由特殊的“白葉茶”品種之嫩葉以綠茶的制法加工而成的,與其他茶葉品種相比,最顯著的特征是嫩葉的白化,生長對環境要求苛刻。氣象因子對其品質和產量的影響非常明顯,多地在引進種植白化茶(以下簡稱白茶)和白茶種植的氣候適應性方面已經開展了大量研究[1-3]。從各氣象因子對白茶生長影響的重要性來看,影響最大的3個氣象因子分別為溫度、水分、光照[4]。近幾年,全國茶葉主產區紛紛研究了茶葉生長生產氣象條件,進一步證實了茶樹品質與產量對氣象因子(光溫水)的依賴性[5-9]。
大量生產實踐和研究表明,霜凍是影響茶葉產量和品質的主要因素[7-9]。天目湖白茶一年僅春季開采一次,且早春茶芽萌發,幼芽防凍能力較差,當遇較強冷空氣侵襲時,茶芽易遭受凍害,影響茶葉產量和品質。因此,利用歷史逐日氣象觀測資料和茶葉生產相關資料,分析了2021年溧陽市天目湖白茶生產的氣象條件,探究春茶減產原因,評價春茶整體品質,以期在今后茶葉生產中有針對性地提供氣象服務。
溧陽站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的逐日氣象資料(包括平均氣溫、最高氣溫、最低氣溫、降水量、相對濕度、日照時數)。2021年天目湖白茶生產情況、產量、茶葉品質資料來源于溧陽市現代農業(茶葉)科技綜合示范基地。
參考中國氣象局發布實施的茶葉氣候品質評價標準,將茶葉采收前15 d無農業氣象災害影響下的平均氣溫、平均相對濕度、平均日照時數作為評價因子,根據不同指標的值分級計算茶葉氣候品質的指數,作為茶葉氣候品質評價等級劃分的指標[10]。按茶葉氣候品質指數(Itcq),將茶葉氣候品質劃分為特優、優、良、一般4個等級。
在溧陽茶樹生長過程中,冬季是強冷空氣頻發時段,盡管茶樹耐寒力較強,但當極端低溫低于茶芽發育所需下限溫度-5℃時,茶芽的胞間或胞內水分結成冰晶,易造成細胞、組織死亡,芽葉焦灼,嚴重時甚至整株死亡[10]。春季生產期(2月下旬至4月中旬)是霜凍害、連陰雨等不利天氣的常發時段,期間的氣象條件對茶葉的萌動時間、開采時間、開采進度、產量、品質等均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分析了冬季、開采前期及開采期的氣象條件。
2020年12月 上 旬 至2021年1月上旬,基地茶園經歷2次寒潮過程,部分白茶品種出現凍害(圖1)。第1次寒潮過程(12月28—30日),12月29日茶園早晨最低氣溫為-5.3℃,24 h最低氣溫降幅達10.5℃。第2次寒潮過程(1月7—8日)期間,1月6日夜間受南下的強冷空氣的影響,茶園48 h最低氣溫降幅達11.1℃,7—8日最低氣溫為-7.7℃~-6.6℃。2次寒潮降溫過程中日最低氣溫<-5.0℃均持續4 d,基地茶園內黃金芽(屬光照敏感型黃色系白化茶品種),因秋冬季的葉色為黃色,葉綠素含量低,品種的抗寒性差,因此頂部部分茶葉遭受凍害,芽葉呈紅焦狀,而茶園內白葉一號茶(屬低溫敏感型白化茶品種)夏季開始葉色轉綠,秋冬季葉色為綠色,抗寒性強,因此極端低溫天氣對其影響不大。

圖1 12月1日—1月10日的日最低氣溫變化
開采前期(2021年1月10日—3月24日)氣溫波動較大,期間茶園出現霜凍,且雨日偏多。1月中旬氣溫明顯回升,為茶葉出芽生長提供了較有利的氣象條件;2月14日起,冷空氣活動頻繁,不斷南下影響溧陽,氣溫逐漸下降,18—19日最低氣溫低于0℃(圖2);隨后氣溫又快速上升,2月20日起連續5 d日滑動平均氣溫穩定通過6℃,且20—22日連續3 d日平均氣溫>15℃,天目湖白茶普遍進入萌芽階段,且快速生長。2月25日—3月9日受冷空氣和降水天氣影響,日均氣溫大都低于10℃,茶芽長勢減緩;3月10日起氣溫回升,日均溫穩定通過10℃,且此后日均溫保持在10℃~19℃之間,有利于茶芽持續生長,且保證茶芽的嫩均度。3月22—23日受強冷空氣影響,茶園出現明顯降溫天氣,23日最低氣溫為2.5℃,茶園霜凍現象明顯。根據QX/T 410—2017《茶樹霜凍害等級》氣象行業標準評定,此次霜凍達輕度等級,部分茶芽受凍,基地茶園茶葉產量減少。盡管萌動期(2月20日—3月24日)雨日偏多,日照時數減少,氣溫相對前期偏低,但茶葉萌芽持續時間延長,促進茶芽體內營養物質的積累,為形成優良的品質提供有利的氣象條件。

圖2 2月1日—3月24日的日最低、日平均氣溫、日降水量變化
開采期間(3月25日—4月15日)溫光水條件配置較好。到3月25日溧陽已有1/3以上茶園進入白茶采摘期。開采期間出現2次降溫過程(4月5日、4月10日),但最低氣溫在4℃以上(圖3),未造成凍害,且晝夜溫差的增大使得茶葉同化產物積累增多,持嫩性增強,白茶品質較好。同時,最高氣溫較為平穩,除3月28—29日超過25℃外,其他時段均維持在15℃~25℃之間,延長了優質茶葉的采摘時間。天氣條件總體有利于白化茶樹生長和茶葉品質的提升。

圖3 3月25日—4月15日的日平均氣溫、最低氣溫、最高氣溫變化
此外,采摘期間未出現持續陰雨天氣,采摘過程較為順利。從基地茶園鮮葉的逐日采摘量變化情況來看,茶葉開采初期隨著采茶工采茶技巧日益熟練,日鮮葉采摘量逐漸增加,3月28—30日,日鮮葉采摘量達最大,可達70 kg/(hm2·d)左右,干茶產量可達14 kg/(hm2·d);中期3月31 日—4月7日因陣性降水天氣,日鮮葉采摘量有所降低,為59~62 kg/(hm2·d),干茶產量為11~14 kg/(hm2·d);后 期4月8-13日隨著大部分鮮葉采摘完畢及受降水天氣影響,日鮮葉采摘量明顯下降,約為32 kg/(hm2·d),干茶產量約為7 kg/hm2。由于降水原因,會造成茶葉葉片水分含量增高,因此從制率(鮮葉制成干茶比值)變化情況來看,雨水葉(下雨采摘或雨后采摘)制率約為4.8,而非雨水葉制率約為4.5。整個采摘期間,基地的平均鮮葉采摘量和干茶產量分別為50 kg/(hm2·d)和11 kg/(hm2·d)。
利用茶葉氣候品質評價方法,結合溧陽站氣象資料進行計算評定:溧陽2021年3月25日—4月15日春茶開采期間,平均氣溫維持在12℃~16℃之間,平均相對濕度維持在70%~80%之間,平均日照時數維持在3~6 h之間,參照行標開采期間所采春茶鮮葉氣候品質指數均為2.8,氣候品質等級均達“特優”。
同時,結合基地茶園對每日采摘白茶鮮葉制成的干茶進行取樣評分,評分指標包含茶葉外形、湯色、滋味、香氣、葉底及感官指標,總分為100分,經溧陽市現代農業(茶葉)科技綜合示范基地高級農藝師評定,3月25日—4月13日基地所制干茶評分均在90分以上(表1),這與氣候品質等級評價結果相一致。

表1 溧陽市現代農業(茶葉)科技綜合示范基地茶葉品質情況
2021年溧陽茶園冬季(12月29日—1月2日、1月7—10日)極 端 低溫,部分黃金芽受凍。開采前期(1月10日—2月24日)氣溫明顯回升,特別是1月下旬至2月中旬氣溫持續偏暖,為茶葉出芽生長提供了較有利的氣象條件,大部分茶園茶樹提前萌動;2月25日—3月20日連陰雨,茶園氣溫相對偏低,雨量增多,日照時數減少,茶芽長勢減緩,但茶葉萌芽持續時間延長,茶芽體內營養物質不斷積累,有利于形成優良的茶葉品質;3月21—22日茶園出現低溫霜凍天氣,部分茶芽遭受凍害,造成部分茶園減產;白茶開采期間(3月25日—4月15日)晴雨相間,氣溫適宜,天氣條件總體有利于茶葉生長及其品質的提升且延長了采摘時間。
2021年氣象條件有利于溧陽春茶生產。從產量來看,溧陽天目湖白茶總產量略有下降,上一年冬季極端低溫和當年春霜凍過程是2021年溧陽天目湖白茶減產的主要原因。從氣候品質方面來看,3月25日—4月15日所采春茶鮮葉氣候品質等級均達“特優”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