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歐,范玉紅
(1.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 2.中國礦業大學 圖書館,江蘇 徐州 221000)
智庫也稱思想庫(Think Tank),是特指穩定的、相對獨立的政策研究機構,其研究人員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對廣泛的公共政策問題進行跨學科的研究,并在與政府、企業及大眾密切相關的政策問題上提出咨詢建議[1]。西方發達國家的智庫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發展模式,其中美國智庫的數量最多、影響力最大,對美國公共政策的制定和社會各個方面都有著巨大影響。在中國,智庫受到各界廣泛關注,不過是近幾年的事情。隨著十八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一系列推動智庫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出臺,把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智庫發展邁入全新時代。由于我國智庫發展的起步時間較晚,與國際一流智庫還存在較大差距。
2015年10月,國務院發布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明確了新時期高校建設的指導思想,其中高校學科建設是創建一流大學的關鍵,是高校科研水平的綜合體現。高校智庫依托人才、教育科研優勢,必將在“雙一流”建設中發揮主導和關鍵作用。在此背景下,作為高校科研、教學領域中的信息數據供應平臺,高校圖書館的綜合實力就需要極大地提升。在智庫時代,高校圖書館應該認識到自己的使命擔當,充分發揮其在高校智庫建設中的前端作用和決策咨詢等作用。智庫能夠開發創新思想,對高校圖書館的發展充滿了機遇與挑戰,推動著圖書館的知識服務與創新能力的提升。筆者對“雙一流”背景下高校智庫助推圖書館服務創新進行深入探討,以期為高校圖書館智庫功能開發提供思路。
目前,我國圖書館界在智庫中的作為非常不夠,如何提供決策支持服務急需借鑒美國經驗[2]。筆者在2018年3月1日,基于CNKI主題途徑,利用“高校智庫+圖書館”“美國高校智庫”“國外智庫+信息服務”“雙一流大學+圖書館”進行主題檢索獲得相關研究論文,篩選出70篇并進行全部閱讀,另外還對一些學者智庫研究方面的著作進行了認真學習,如《世界各國智庫研究》《當代智庫的知識生產》《中國智庫發展報告》,通過對這些智庫研究文獻的系統梳理,聚焦美國一流高校智庫,對其智庫圖書館信息服務進行調研和分析,以期為我國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提供借鑒和參考。
筆者以2015年和2016年度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全球智庫報告》“最佳高校智庫”為依據[3],選取具有代表性和借鑒意義的4家美國一流高校智庫(見表1)加以研究,運用網絡調研法和文獻調研法,從智庫信息資源建設、信息服務建設兩角度展開調研,發現這4所高校智庫圖書館在向智庫提供服務方面各具專長,其優勢具體表現為4個“一流”,即一流的信息資源建設機制、一流的智庫研究與服務人員隊伍、一流的專業數據庫或數據共享平臺、一流的參與度與影響力[4]。這4家智庫分別來自3家美國一流高校,可以說,無論是高校資源優勢、智庫權威性,還是智庫圖書館服務等方面,它們都位居世界一流水平,故本文的研究樣本具有合理性和代表性。

表1 美國高校智庫研究樣本
1.2.1 一流的信息資源建設機制
4家智庫均建有隸屬智庫的圖書館,不斷積累智庫研究成果、研究數據,注重構建各領域數據庫、知識庫等。
1.2.1.1 以研究項目為導向。智庫擁有大量與其研究項目相關的權威信息資源,確保智庫在重點研究領域保持核心競爭力。調查顯示4家智庫均積極對所在研究領域具有代表性的信息資源進行建設,并且圍繞這些珍貴的資源開展各具特色的服務,是這些智庫成為所在研究領域佼佼者的重要原因[5]。
1.2.1.2 堅持持續、動態積累信息資源的原則。用前瞻性的眼光,持續、動態地收集有價值的信息,甚至為了預測變化提早積累,始終處于前沿位置。如美國的胡佛研究所已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變化史料文獻收藏地。
1.2.1.3 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國外智庫的傳統信息搜集策略包括開展調查研究和設計實施實驗以及自身館藏建設和合作交流共建多種方式,其中自身館藏建設可進一步細分為搜集公開數據、購買數據庫、自身館藏累積等[6]。同時,互聯網時代,利用計算機通信、傳感器技術將數據采集、統計與分析、信息可視化等科研工具進行整合,進一步拓寬信息渠道。
1.2.1.4 特色獨有資源的建設。注重對雙語資料、口述歷史資料、影音資料、政府文件和灰色文獻等進行資源建設。如普林斯頓大學科學與全球安全中心圖書館收藏了灰色文獻與政府文件,體現了智庫圖書館獨特之處,即更具專業性、研究性和權威性[7]。
1.2.2 一流的智庫研究與服務人員隊伍
美國智庫人員包括研究專家、助理研究員、資料員及服務人員等,研究專家都是國家頂級學者或學術帶頭人,普遍注重研究專家與非研究人員的合理配置,設置合理的非研究人員是提高研究人員工作效率和成果質量的關鍵[8]。如胡佛研究所的高級研究人員80%以上在斯坦福大學擔任不同職稱的教師[9]。哈佛大學大衛中心圖書室館員主頁顯示名為Svetlana Rukhelman助理館員,具有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專業博士學位,還承擔智庫相關課題的研究[7]。
1.2.3 一流的專業數據庫或數據共享平臺
美國智庫在長期的發展中,建立了開放度高、資源豐富的信息服務平臺,大大減少了信息服務與傳播交流的障礙。如4家智庫在其官網上展示自己的研究產品并提供獲取方式。胡佛研究所通過社交網站公眾號接受用戶的提問和建議,并在其官網上公布了接受來訪負責人的聯系方式,以保障媒體和公眾訪問預約、咨詢答疑和版權監督[10]。智庫不同于純學術研究,既要注重研究的對策性和應用性,又要建立在專業性基礎上,為此智庫明確各自的主導專業研究領域,建立了各類專業特色數據庫,并通過在線數據庫平臺等形式向用戶提供信息系統和數據服務,還提供了跨庫檢索服務[11]。
1.2.4 一流的參與度與影響力
1.2.4.1 多元化的信息產品。產品類型包括研究報告、年鑒、專著、政策簡報、博客、數據庫、音頻和視頻等多種形式。
1.2.4.2 多渠道提高影響力。智庫利用出版物、各種會議、媒體和網絡平臺等多渠道宣傳和推廣其思想主張和政策方案。如胡佛研究所積極出版研究成果,比較有影響力的著作有《胡佛文摘》等,可以使更多的學術和政治精英引用胡佛研究所的政策觀點和研究成果[11]。
1.2.4.3 支持大學人才培養,有效融入大學。胡佛研究所通過開發一系列類似于公開課的講解研究內容和成果的課件向校內和社會公開,成功地將研究項目的成果和大學的人才培養融在一起[9]。
目前,我國高校圖書館的智庫服務仍處于起步階段,借鑒美國同行經驗對推動我國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在智庫時代和“雙一流”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應積極推動學科建設的發展,向智庫的個性化服務轉型創新。高校圖書館應重點從下面幾點入手。
高校圖書館與高校智庫應緊密合作,將圖書館對高校智庫的服務和館員的培養融在一起,使圖書館形成一批由信息分析館員、數據分析館員組成的智庫服務團隊,達到共贏。筆者認為下面兩種合作模式比較可行。
2.1.1 嵌入式智庫服務模式
借鑒嵌入式學科服務模式,學科館員嵌入智庫研究的過程成為智庫專家助手,為智庫專家提供數據挖掘、數據分析、圖表制作以及對報告和建議進行總結和歸納等服務[12],可以在圖書館建立智庫IC空間,提供專家研究室。有資料顯示,皮尤研究中心是一家在全球以公共觀點、態度和行為調查著稱的智庫機構,目前有60余名研究人員,而負責報告數字整理、圖標設計以及與讀者交流的專門人員就有40名[13]。
2.1.2 建立高層次人才常駐研究員聘任模式
目前,許多高校圖書館都建有機構專家庫,可據此進行深度挖掘與合作,將多樣學科背景的學者、院士及各類入選人才進行領域劃分,圖書館聘請相關學科的知名專家學者作為特約顧問和指導專家,建立高層次人才常駐研究員聘任模式[2],分批依次建立服務“一流學科”建設相關的智庫情報人員團隊,提升圖書館學術影響力,為高校智庫研究與學科建設保駕護航。
高校圖書館發揮智庫功能,必須建立以智庫研究為導向的信息支撐體系。圖書館應按照智庫研究領域和關注重點,以特色館藏為基礎,對館藏資源進行重新整合,同時應注重對政府文件、國內外智庫文獻、指數體系等的公開文獻和灰色文獻的收集整理,結合智庫的知識體系對資源內容進行篩選、關聯和重組,建設支撐本方向研究的專題決策咨詢數據庫、案例庫,還應不斷積累智庫所產生的一切可供利用的知識資源包括文字、圖像、音視頻等智庫成果,而且要保證使這些資源充分被挖掘與有效利用,提升各類信息資源對智庫決策的保障作用。
構建決策支持信息服務平臺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信息服務。高校圖書館通過保障高校智庫建設,在協同的理念之下,努力打造集科學研究、決策咨詢、資源共享于一體的信息服務平臺,實現數據資源、文獻資源和信息資源的有效盤活,最終實現智庫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在具體的建設中,大數據的決策支持信息服務平臺應針對大規模集成整合各種知識資源,包括智庫成果、專題數據庫、灰色文獻等,特別注意自有的數據庫的局限性,要通過部門間信息共享機制構建全、準、新的數據交流和共享平臺,打造成具有知識共享、協同研究、成果評價、專家社交、成果傳播功能的智庫協同研究信息服務平臺。如哈爾濱商業大學圖書館與北京金圖創聯國際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哈爾濱商業大學中俄區域合作平臺,該智庫平臺成為研究中俄經濟、貿易、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國際國內有較高影響力的資料信息中心與共享平臺,為打造黑龍江省智庫奠定了堅實基礎[14]。
提供智庫服務是圖書館參與智庫建設的重要體現,更能直接體現圖書館的特性和價值。高校圖書館應在保證校內服務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參與高校智庫建設與服務的路徑。①為智庫機構和智庫研究提供直接的、專門的文獻保障和資源支撐。如天津大學重視數據積累,助推智庫提質保量,在科技報告的基礎上,將近期優勢學科熱點領域重點研究項目進行深度挖掘,整合出一批電力、化工、機械、建工方面的共性問題[15],為協同創新平臺提供數據、文獻基礎。②建立或合作建立支撐智庫研究的數據庫與知識組織和知識管理系統,如哈爾濱商業大學圖書館深入挖掘館藏特色資源建設具有地域特色及揭示特色館藏的《東北亞學術論壇》文集專題庫,為本校智庫提供文獻資源。③提供針對性的嵌入智庫研究過程的情報服務,如北京大學圖書館提供的趨勢預測與戰略分析服務,在配合北京大學發展戰略制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16]。④提供智庫機構、人才、成果影響力評價分析和建議。如哈商大圖書館圍繞學校的重點建設目標及重點專業,編制了學科評價報告和人才評估報告為學校發展提供決策依據。⑤智庫成果的傳播系統:主辦、協辦、承辦或參與提供智庫會議服務[17]。
國家“雙一流”發展戰略的出臺,明確了我國建成高等教育強國的目標,為我國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提供了具體任務路徑,在此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如何配合高校改革步伐開展服務是當前的重要課題。高校智庫建設為圖書館提供了新的機遇、平臺和發展空間,圖書館作為信息存儲和信息服務機構,應拓展業務范圍,增強智庫服務意識,積極推動學科建設的發展,在保障高校智庫建設的同時,推動“雙一流”建設的步伐,形成高校智庫、高校與高校圖書館之間互相依托、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