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功晶
當第一聲蟬鳴響徹大地時,夏天來了!緊接著,無數只蟬群起而和之,奏響了天地之間盛夏交響樂。
很久以前的一個暑假,我正在讀高二,正午,艷陽高照,枝頭的樹葉垂掛著,紋絲不動。屋內似蒸籠般暑熱沸騰,我端坐在書齋內,口中念念有詞背誦著古文,筆下卻亂無章法地勾勒幾何立體圖,動輒揮汗如雨。天氣越熱,心火越旺,偏偏窗外的蟬鳴越發高昂勁道,如金聲玉振,一唱三疊,不絕于耳,攪得人頭昏腦脹。驀然,一股無名惱火沖上腦門,我抓過作業本一邊手撕,一邊咒罵“吵死了”。
父親聽見聲響,從隔壁里屋跑出來,我更是暴跳如雷:“這該死的蟬,還讓不讓人好好看書!”
父親在一旁沉默,任由我肆意發泄。少頃,他給我倒了一杯涼開水,說:“今天不看書了,下午休息,爸爸給你講一講蟬的故事。”
故事大致是這樣的:蟬卵產在樹枝的孔眼里,運氣好的蟬躲過蚋的偷食,才有機會孵化成幼蟲;剛孵出的幼蟲隨枯枝掉落地面,找個松土鉆入地穴,開始了暗無天日的漫長蟄伏,三年、五年、七年……甚至更久;若這段時間內沒有被野獸從地底刨出,就有機會成蟲;破土而出后,成蟲憑本能開始攀爬上樹,在這個過程中,很多蟬被人逮捉去,當了盤中餐;有幸逃出生天的,找個安全地方,垂掛樹身,靜待蛻殼;蛻皮過程中,如若不幸受到干擾,將落下“終身殘疾”,無法飛行,更不能發聲。數以年計的等待,只為換取一季“生之歌,生之盛年之歌”。
末了,父親若有所思地說了句:“你長大了,明年就要參加高考,或許會離開父母去很遠的地方。”
聽到這里,我從心底里寬宥了這個聒噪的小東西。我等萬千寒門學子,十年苦讀,十年磨礪,所盼的無非是一朝金榜題名,考上心儀的大學,奔向屬于自己的遠大前程。將心比心,為人不易,為蟬更不易。在這個世界上,任何功成名就都不是輕而易舉的。我讀懂了蟬,忽然也讀懂了自己,所有的怨氣、怒火統統拋到九霄云外,我坐回書桌前,開始心無旁騖地背書、做題。
時光容易把人拋,似水流年又一夏。我去上班的路上,途經一高考的考點。考場外,憂心如焚的家長坐立難安,個個翹首以盼。我忽然想到了蟬,我有多久沒有聽到蟬鳴了?隨著城市工業化加速,人類的生存空間漸漸占擠了動物的棲居地。如今,“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盛景更是可遇而不可求了。
我開始懷念蟬,并尋找蟬,我向往“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深山老林。朋友推薦我去古木巨樹眾多的禪院聽蟬。有詩云“南朝四百八十寺”,我來到近郊一處千年古剎,果然這里巨篁參天,枝頭上的蟬鳴伴著佛堂內的禪誦。我看到墻上寫著一個大大的“禪”字,心底陡然一顫。蟬和禪,音同而形似。禪,乃佛家之語,深“不可說”;蟬,系天地間小小一蟲,知知不休。縱觀蟬的一生,歷經黑暗與光明、束縛和自由、蟄伏與張揚、啞黯和高亢……它一次次在生死兩重門之間掙扎、蛻變。終于,由蛹作繭,破繭成蟬,一飛沖天,一鳴驚人,實現了涅槃與重生。
人生一世,蟬活一夏。其實,無論是蟬還是人,在生命的過程中,多多少少總會歷經一些暗黑無助的苦悶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