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婕佳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杭州 310018)
與傳統對外貿易相比,跨境電商因其獨有的優勢,即交易流程化、服務簡約化,突破了時空的限制,為國際貿易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規模已經達到14.6萬億元人民幣,相比2008年(約0.8萬億)增長超過14倍;2021年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繼續保持穩步增長勢頭。近些年來,我國跨境電商規模不斷擴大,并伴隨著產業升級優化,因此對高、精、尖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與此同時,所面臨的人才供需問題也不斷加劇。目前,我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機制不夠完善,存在著人才不足并且質量不高,培養模式與產業需求錯位等問題,成為跨境產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阻礙。而如何提升我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機制,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高校、產業、政府這三個職能部門強強聯合、通力合作。如何建立和完善基于創業勝任力模型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機制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點之一。
總結以往的研究不難發現,跨境電商人才創業勝任力相關文獻研究的重點在于:第一,創業勝任力的概念界定、勝任力模型的構建、創業勝任力的結構維度評價;第二,跨境電商人才創業勝任力結構及其影響因素;第三,創業勝任力與政府驅動、高校教育、產業協同等因素之間的關聯;第四,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的運作以及存在的不足之處。而從“政產學”協同視角構建創業勝任力的研究較少,基于跨境電商人才這方面的探討則更少。
勝任力最早起源于古羅馬時期,用來形容驍勇善戰的古羅馬勇士。《測量勝任力而非智力》(McClellan,1973)對勝任力進行了較為全方位的解釋:根據員工所處的組織環境和工作崗位,進行有效區分和辨別,那么個體的效率可實現最大程度化的體現。
創業勝任力的概念是由Chandler&Hanks(1993)首次提出:“但凡開展創業活動,創業勝任力是創業者必備的核心能力之一,隨著創業市場的不斷成熟和競爭的加劇,他們的創新創業素養也會不斷提升,包括預期、鑒別和把握商機在內的能力”。Thomas W.Y.Man(2002)從過程入手強調創業勝任力包含個性、知識、技能和素養,同時,部分學者引入了情緒勝任力和學習勝任力(馮華、杜紅,2005),Nabisco(2010)等學者也指出創業勝任力的研究應結合不同的產業情境,總結大學生創業勝任力的特征,進而提升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創業勝任力。
張立平(2011)提出政府創設的創業政策環境是否合理、是否有效,這將會直接影響創業者能力發展得好壞。從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角度剖析,陳長英(2015)認為應致力于產教融合,以職業為導向,注重課程與崗位需求的無縫對接,通過任務驅動、模塊化教學設置情境,使學生較大程度地知曉跨境電商領域的知識點,并且由此提升相應技能,以達到更好的自主創業效果。鐘云華、羅茜(2016)以實證研究論證了以下內容:相比較未參加創業訓練營的學生,參加的大學生在創新創業方面有更高的能力,個體能力的數據呈現是未參加創業培訓的3.2倍。圍繞跨境電商人才創業勝任力培養,高職學校在理論教育方面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比較而言,企業更多的是承擔實踐培養的角色,也符合企業的利益。當然,光靠高職本身開展創業教育是不夠的,只有“政產學”通力合作,建立協同育人機制,才能達到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預期效果(郭毅夫等,2009)。
下文將對創業勝任力的影響因素進行綜述:
政府是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政府可以適時從政策法規、人才保障、孵化平臺、創業經費等方面入手進行改革。顧建國(2007)建議政府要加強對創業教育的引導,改善相關政策和法制體系;劉鋒俊等(2017)指出,政府提供的實踐平臺,會對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提升產生正向影響;林金貴等(2010)指出,政府提供的創業專項資金,例如創業大賽獎金、減免稅費,是大學生自主創業不可或缺的資金來源,對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提供資金方面的支持和政策層面的扶持,這顯然會激發大學生在創業領域拼搏的熱情(政府層面的影響因素相應的文獻來源如表1所示)
表1 跨境電商人才創業勝任力影響因素——政府政策層面
作為創業教育實施的主體,高校創業教育能有效提升跨境電商人才的創業能力。通過高校的課程教育,不僅對學生進行了思想上的文化熏陶,而且促進了他們在創業文化勝任力、團隊勝任力、效能勝任力上的全面發展。徐小洲(2014)認為,創業教育要融入高校發展的戰略規劃中,高校相關職能部門要制定出科學翔實的實施方案,提升大學生創業主導地位,并進行有效的評估和評價。翁細金、夏春雨(2011)認為,高校創業文化建設的核心是人才培養質量,通過營造創業文化環境,從而打造創業文化氛圍,進而提升創業人才培養的質量。王重鳴(2015)也強調創業文化具有導向作用,是大學生創業成功的必備條件之一。徐小洲(2014)認為,課程是學生創業學習的主要途徑,應以各二級學院教研室為研究團隊,明確相關創業課程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完善創業課程內容、方法、手段、體系和評價標準,并定期開展創新創業講座、培訓、大賽、論壇等活動(相關文獻來源如表2所示)。
表2 跨境電商務人才創業勝任力影響因素——高校層面創業教育
企業等組織在培養跨境電商人才勝任力方面也起到了正向的作用。企業相對于高校更多承擔的是“協同”合作培養的角色。郭毅夫等(2009)的研究指出:只有“政產學”三元主體通力合作,構建協同育人機制,才能達到創業能力提升的預期效果。企業擁有豐富的實踐資源,根據企業實際生產需要推進教學體系改革,借助產學研實踐基地提供的商業資源,學生可獲得學習和實戰機會,從而提升其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王雁,2005);楊思帆(2010)的研究著重分析了企業導師在大學生創業過程中扮演的不可或缺角色,企業導師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人脈資源和經驗;高樹昱(2013)則認為導師和大學生通過校企合作平臺的溝通交流,使學生潛在的創業意識被激發、創業意向被開發,從而創業能力也不斷提升。與此同時,企業為高校提供的經費資助,能夠有效促進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提升,兩者呈正相關關系。眾多學者的研究表明:資金和創業者創業的積極性及績效呈正相關(產業協同培養層面的要素與相應的文獻來源如表3所示)。
通過文獻的整理,在跨境電商人才創業勝任力的相關研究領域,學者們已取得較為豐富的成果,可初步歸納和總結出跨境電商人才創業勝任力的相關影響因素以及影響路徑:政府作為主導方,往往從政策引領、保障機制、平臺支持、經費支持等方面來驅動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機制的形成;高校則從創業文化戰略、創業課程教學、創業實踐教育、創業師資建設等維度影響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行業不僅擁有豐富的企業導師,還提供實訓和經費的支持。
對跨境電商人才創業勝任力的研究還存在進一步深化之必要:首先,對于跨境電商人才創業勝任力特征及其培養方面,理論支撐不足,需進一步補充;其次,跨境電商創業人才培養機制和勝任力之間的邏輯架構描述得不夠清楚,還需深入地探討;根據高等教育的教學特點,“政產學”三方如何協同發展,需繼續深化機制研究。
表3跨境電商務人才創業勝任力影響因素——產業協同培養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