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蘭蘭
美政府以人權之名打壓中國棉花紡織產業
美國東部時間2022年6月21日,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依據所謂“涉疆法案”,將中國新疆地區生產的全部產品均推定為所謂“強迫勞動”產品,并禁止進口與新疆相關的任何產品。
當天,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美國實施涉疆產品全面禁令發表談話,稱美方以“人權”之名,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主義之實,嚴重破壞市場原則,違背世貿組織規則。美方做法是典型的經濟脅迫行為,嚴重損害中美兩國企業和消費者切身利益,不利于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不利于全球通脹緩解,不利于世界經濟復蘇。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事實上,中國法律明確禁止強迫勞動。新疆各族群眾勞動就業完全自由平等,勞動權益依法得到有效保障,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14年至2021年,新疆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3萬元增至3.76萬元;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由約8 700元增至1.56萬元。到2020年底,新疆超過306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 666個貧困村全部退出,3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目前,在新疆棉花播種的過程中,大部分地區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98.0%,所謂新疆存在“強迫勞動”根本與事實不符。美國以“強迫勞動”為由實施涉疆產品全面禁令,其實質是剝奪新疆各族群眾的勞動權、發展權。

>>新疆棉花生產已經實現高度機械化,圖為采棉機在棉田里作業
事實充分說明,美方的真實意圖是抹黑中國形象,干涉中國內政,遏制中國發展,破壞新疆繁榮穩定。美方應立即停止政治操弄和歪曲攻擊,立即停止侵害新疆各族群眾權益,立即撤銷全部涉疆制裁打壓措施。中方將采取必要行動,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堅決維護新疆各族人民的合法權益。在當前世界經濟面臨高通脹、低增長的形勢下,希望美方多做有利于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經濟復蘇的事,為深化經貿合作創造條件。
“新疆棉是全球業界公認的高品質天然纖維材料,約占全球棉花總產量的20%,是我國乃至全球紡織工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原料保障。美國政府打壓新疆棉及其制品的行為,實質上不僅是對中國紡織產業鏈的惡意打壓,也是在嚴重危害全球紡織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更是在損害全球紡織產業工人的切身利益,是以‘人權’之名,行侵害數千萬紡織產業工人‘勞動權’之實。”面對美國實施涉疆產品全面禁令,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國紡聯”)亦公開表示強烈反對。
中國紡聯有關負責人表示,美國所謂“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案”正式執行,意味著新疆出產和制造的所有紡織服裝產品均被美國海關認定為“強迫勞動”產品,除非進口商能夠證明該產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不存在“強迫勞動”。美方制定并實施的所謂“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案”,破壞了公平、公正、客觀的國際經貿規則,嚴重、粗暴損害了我國紡織業界的整體利益,也將危害全球紡織產業的正常秩序,損害全球消費者的消費權益。
中國紡聯有關負責人指出,包括新疆紡織在內的中國紡織業不存在所謂“強迫勞動”。中國法律一直明確禁止強迫勞動,中國紡織企業從始至終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中國紡聯從2005年開始,始終致力于推動紡織行業社會責任建設。
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者權益保護一直是中國紡織行業社會責任體系建設的核心內容。新疆紡織行業協會于2021年1月發布的《新疆棉紡行業社會責任報告》,以詳實的數據和資料充分說明了新疆地區的紡織工業并不存在所謂的“強迫勞動”。目前,在新疆棉花播種的過程中,大部分地區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98.0%,所謂新疆棉存在“強迫勞動”也根本與事實不符。
中國紡聯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是紡織產業鏈最為完整、門類最為齊全的國家,是支撐世界紡織工業體系平穩運行的核心力量,也是國際品牌商依賴的重要消費市場。我們堅信我國紡織業界必將團結一致,在我國政府部門的支持下,有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積極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共同維護中國紡織產業鏈安全,以負責任的產業實踐推動“科技、時尚、綠色”的高質量發展。
事實上,美國此舉也引發不少美國企業對供應鏈、成本壓力加大的擔憂。美國服裝鞋類協會前主席更用“10級臺風”來形容其將對美國相關行業造成的明顯影響。《紐約時報》則認為,美國若嚴格執行這一措施,將對本國產業乃至全球經濟造成沖擊,約100萬家公司及數十億美元的經濟活動受到影響。未來,還很可能加劇美國的通脹問題。
《紐約時報》在報道中稱,數以千計的全球公司在供應鏈上依賴新疆,如果美國全面執行該法案,可能會導致許多產品在邊境被封鎖。
尤其是如何證明產地來源是一項非常棘手的工作。美媒表示,許多美國企業很難遵守法案,因為它們的供應鏈很復雜,而且很難證明特定商品不是用強迫勞動制造的。
英國《衛報》援引知名品牌“時尚革命”政策研究部經理辛普莉的話稱,美方這項法案會對供應鏈造成極大困難和混亂,比如棉紡織業的習慣是將來自世界各地的棉花拼配,要如何分辨追蹤出哪一部分棉花原料產自新疆?
美媒稱,由于缺乏明確執法指導,許多美國進口商都對這項法案感到無所適從。這將加劇供應鏈中斷的風險,并讓企業“合規成本”急劇升高,不堪重負。
多名中國學者日前表示,中國已經出臺《反外國制裁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長臂管轄”的法律“工具箱”初步成型,如果外國企業盲目遵循美國法律法規,那么將在中國市場上面臨一定的法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