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珍 陳桂春 葉曉梅 吳玉麗 張玉美
心臟康復是一門融合醫學、運動醫學、營養醫學、心理醫學、行為醫學的多學科團隊作業醫療體系,隨著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的升高,人群對心臟康復的需求在逐漸增高,也向護理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質量的專科化專業化護理服務能幫助優化治療效果[1],并對患者循序漸進地康復指導和訓練,從而改善心臟功能,能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致殘率[2],幫助患者回歸社會,因此心臟康復專科護士的核心能力極為重要。但目前構建心臟康復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的研究較少,因此本文嘗試構建心臟康復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并將其應用于心臟康復專科,現報道如下。
利用中國知網(CNKI)、萬方、維普(VIP)、PubMed、MEDLINE數據庫,檢索時間范圍為2016年1月-2021年6月。檢索關鍵詞:心臟、心臟手術、護士、心臟康復護理、專科護士、勝任力、核心能力、評價指標等國內外各類型相關文獻、指南等。
遵循研究目的,深層次理論層面剖析研究對象。探明心臟康復專科護士核心能力的本質屬性并分級構建,最后歸納和綜合問題的本質,使組成心臟康復專科護士核心能力整體和各級別要素層次清晰、合理。本研究運用核心能力理論、角色理論等,并根據國內外文獻中的護理法律法規、指南及心臟康復護理專科護士臨床工作特點分析其核心能力的組成要素和構架層次,構建心臟康復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
1.3.1 研究對象 選擇2019年5月-2021年10月在某全國心肺康復專科護士培訓基地的34名學員作為調查對象。(1)納入標準:①取得護士執照;②從事心臟康復護理工作滿三年。(2)排除標準:①取得護士執照不需培訓;②從事心臟康復護理工作管理。其中男2名(5.88%),女32名(94.12%);年 齡:<30歲 17名(50.00%),30~39歲 12名(35.29%),40~49歲 3名(8.82%),≥50歲 2名(5.88%);工作年限:<5年11名(32.35%),5~9年15名(44.12%),10~14年5名(14.71%),≥15年3名(8.82%);教育程度:大專11名(32.35%),本科20名(58.82%),碩士3名(8.82%);職稱:護師6名(17.65%),主管護師25名(73.53%),副主任護師3名(8.82%)。本研究已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1.3.2 調查工具 (1)一般資料調查問卷。包括護士的人口學特征(性別、年齡等)、學歷、職稱、工作年限、從事心臟康復臨床護理工作年限。(2)中國護士核心能力測量表(CIRN)。該量表由劉明等[3]護理專家研制,由7個維度,共55個條目組成。按Likert 5級評分法評分,該量表總的Cronbach’α為0.908,內容效度指數為0.852。(3)中文版評判性思維量表(CTDI-CV)。由英文版加利福尼亞評判性思維傾向問卷翻譯而來[4],本量表共有7個維度70個條目組成,包含探尋心臟護理專科臨床護理工作實質、擴展護理思路、分析心臟護理臨床能力、對心臟護理評判性思維的自信心、對心臟護理知識的求知欲和對自身護理工作的認知成熟度。該量表的內容效度為0.90,Cronbach’α系數為0.90,特質的Cronbach’α系數為0.54~0.77。(4)護士關懷量表(CAI)。該量表由美國學者Nkongho編制[5],量表共3個維度37個條目,滿分為148分,總量表內部一致性Cronbach’α為0.84,有較好的信效度。(5)護理人員離職意愿量表。1982年Micheal和Spector編制,后由李棟榮等[6]翻譯修訂,共6個條目,滿分24分,量表Cronbach’α為0.773,內容效度為0.677。
1.3.3 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通過電子郵件和面呈的方式進行發放和回收。調查前,向所有心臟護理專科的護理人員解釋此次研究的目的和意義,進行相關調查表的填寫。
1.3.4 質量控制 選取調查人員進行統一培訓;對被試人員采用逐一調查方式,進行問卷解疑避免應答偏倚及說明調查的意義以提高依從性;所有數據采用Epidata 3.1軟件建立數據庫,復查、復核數據后,采用雙盲法錄入數據,工作原始調查表留存。
1.4.1 德爾菲法 根據Delphi法則及課題所涉及領域,于2020年1-3月選擇20位專家進行函詢,選擇專家的標準:(1)均自愿參與此次調查;(2)學歷為本科及以上,職稱為中級及以上;(3)主要從事心臟康復相關工作臨床護理、護理管理和醫療等心臟康復經驗豐富專家;(4)心臟康復工作達5年以上。通過郵件或現場訪談的方式,專家之間采用盲法,重復充分發表個人意見,互不干擾。本研究進行兩輪專家函詢。第一輪:向專家發放咨詢表,請其填寫,填寫完畢后進行回收,之后整理分析專家意見,制定第二輪咨詢表,同時將結果反饋專家并進行研判。兩輪函詢后,歸納總結專家的意見,得出研究結果。
1.4.2 優序圖法 采用優序圖(precedence chart)評定各因素權重。優序圖可設定n個比較對象,共組成n×n個空格。其中圖左豎列為比較者,上方行為被比較者,對角線空格為自身比較,不用填寫。優序圖中采用“0、1、0.5”進行兩兩比較關系的描述。A:比較者,B:被比較者;0:A沒有B重要,1:A比B重要,0.5:兩者同等重要。簡單優序圖權重系數的計算方法:每行各格內數字橫向相加,除以與總數T,即T=n(n-1)/2。多輸入(m個)加權優序圖,總數Tm的計算公式為:Tm=n(n-1)m/2。
1.4.3 設計問卷 根據已構建的心臟康復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自行設計問卷,并進行預實驗。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平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心臟康復專科護士的護理核心能力評分(182.83±25.12)分,評判性思維(354.09±37.78)分,護理關懷能力為(86.27±18.09)分,離職意愿為(16.27±4.34)分。
2.2.1 專家積極系數 本文進行了兩輪專家咨詢法,第一輪發放問卷20份,有效問卷19份,有效率為95%,提出建議專家17位,占89.47%;第二輪發放問卷18份,有效問卷18份,有效率為100%,提出建議專家12位,占66.67%。
2.2.2 專家意見權威程度 權威系數=(判讀依據系數+熟悉程度系數)/2=(0.85+0.95)/2=0.90。
2.2.3 專家意見協調程度 一級、二級和三級指標的協調系數為 0.224、0.198、0.235(P<0.05),見表1。

表1 專家意見協調程度
最終心臟康復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建立了一級指標4個,二級指標10個,三級指標20個。其中僅一個三級指標Ⅲ-1的權重為0.5,其余一級、二級和三級指標的權重均為1,見表2。

表2 指標體系各項指標權重
隨著醫學護理核心能力要求的提高,臨床不同科室護理專業逐漸細化,不同專科對護士核心能力的研究逐漸增多[7-9],目前國內外對急診、ICU等科室領域護士的核心能力研究較多,其評價指標體系均較為成熟。但國內外心臟康復領域對其相關專業護士的核心能力較少,且尚未形成全面、系統和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本研究旨在構建心臟康復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為心臟康復領域護士核心能力的評估提供參考,為提高心臟康復專科護士業務能力提供依據。
德爾菲專家咨詢法是常用的函詢法,其選擇專家的標準和條件對研究結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起著決定性作用[10],因此本研究2輪函詢選擇了具有豐富經驗、從業多年的心臟康復領域的護理管理,護理教育,臨床醫療等專家。專家意見協調程度通過一級、二級和三級指標的協調系數分別為0.224、0.198、0.235(P<0.05),說明所有專家較為認同本研究中所選取的心臟康復的全部指標,提示本研究構建的心臟康復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較為科學可靠。
本文結果顯示,采用構建的心臟康復專科護士評價指標體系中護理人員的核心能力評分為(182.83±25.12)分,遠高于文獻[11-13]中呼吸內科 [(161.93±21.02)分 ]、腫瘤科 [(153.84±22.90)分]等其他專業中核心能力的評分。這主要是因構建的心臟康復護士的核心能力評價指標包含了護理人員自身和工作中全面的、針對性的核心能力環節,其中構建的心臟康復專科評價體系中各要素指標的權重值第一位的是臨床護理實踐能力,心臟康復專科護士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能力,主要為護理人員心臟康復專業的理論知識、專業護理實踐技能和相關專業知識[14],是心臟康復護理人員工作中的重要職責,直接影響著心臟康復專科護理整體工作的質量情況;其次是護理人員與患者的溝通協調能力,護理關懷能力(86.27±18.09)分,這主要與其包含的內容相關,其包括溝通能力、協作能力、自我調適能力三部分,其醫生和患者間的橋梁,也是專業實踐者,因此護理人員具備全面成熟的溝通和協作能力,是提升心臟專科整體的護理服務質量的基礎,同時護理人員的自我調適可降低護理工作中的專業、溝通等壓力,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并降低離職意愿,其離職意愿評分僅為(16.27±4.34)分,遠低于三甲醫院中護理人員離職意愿評分的(45.89±10.37)分[15];之后是評判性思維能力,本文中心臟康復專科護士的評判性思維評分為(354.09±37.78)分,也遠高于急診、ICU護理人員的評判性思維評分的(221.37±22.81)分和(248.29±27.73)分[16-17],這主要是本文的核心能力評分中評判性思維包括評估能力、決策能力,其權重系數均為1,這與國內研究文獻[18]顯示評判性思維能力對護理工作極為重要的結論一致。這是因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及時評估護理工作和患者病情可為護理工作做出正確的決策,也可有效評價護理行為,不斷提升護理質量奠定基礎;同時也可為不同科室領域護理人員發展提高如教學能力,科研能力等專業能力提供基礎,提示心臟康復專科護士要不斷地豐富專業知識,提升學習教學、科研能力,隨著其業務能力的提高對本職崗位的責任感在逐漸增高,導致離職意愿降低[19]。
本文構建的心臟康復專科護理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一級指標4個,二級指標10個,三級指標20個,可為心臟康科專科護士提供的培訓、考評定量的參考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