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靈英,蘇永慶,古銘嵐,王晗雪,張咪
(云南師范大學 化學化工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大氣中CO2含量逐年升高,導致了嚴重的環境問題,降低大氣中的CO2濃度迫在眉睫[1]。電化學還原CO2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途徑[2],其產物主要取決于催化劑和介質[3]。Cu、Mo和Ru及其混合物是將CO2電化學轉化為CH3OH的活躍材料[4],Cu是唯一能產生潛在化學混合物的材料[5-6],且發現Cu2O顆粒沉積到碳布電極上對CO2還原為CH3OH的催化能力強[7]。本課題組前期對CH4電化學氧化制CH3OH的研究中,80% C2H5OH(體積分數)的堿性電解液中CH3OH法拉第效率較高[8]。為配合在同一電解池中既能進行甲烷的氧化,又能進行CO2的還原制備CH3OH,本文以含KOH的C2H5OH溶液為電解液,以C-Cu2O復合電極為陰極,對CO2電化學還原為CH3OH進行研究。
無水乙醇、KOH、(NH4)2S2O8、聚乙烯吡咯烷酮均為分析純;CO2(純度99.5%);Cu片(99.9%)。
CHI660E電化學工作站;GC-2014C氣相色譜儀;FlexSEM1000掃描電子顯微鏡。
取尺寸4 cm×3 cm 的Cu片制成Cu電極,用無水乙醇和蒸餾水各超聲波清洗30 min,借鑒文獻[9]的方法制備C-Cu2O復合電極,即將清洗后的Cu電極浸泡于配制好的前驅體溶液中(2.5 mol/LNaOH和0.125 mol/L(NH4)2S2O8組成的混合液)30 min,得到附著于Cu電極表面的Cu(OH)2微球,取出后用蒸餾水反復清洗3次后,將其浸泡于一定濃度的聚乙烯吡咯烷酮還原溶液中3 h,將Cu(OH)2微球還原為Cu2O的同時進行非金屬元素碳的摻雜,取出后用雙蒸水反復沖洗3次,隨后用氮氣(N2)干燥得到表面附著C-Cu2O微球的Cu片,即得到C-Cu2O復合電極。
電化學還原CO2制備CH3OH的裝置示意圖見圖1,由電化學工作站和一室型電解池組成,工作電極(陰極)為制備的C-Cu2O電極,輔助電極(對電極)為Pb電極,參比電極為飽和甘汞電極。

圖1 實驗裝置圖Fig.1 Diagrammatic sketch of experimental device
在CO2的陰極還原為CH3OH的理論研究中[4],1 mol CO2需要6 mol的電子才能生成1 mol的CH3OH,其反應方程如下:
酸性條件:CO2+6H++ 6e-→ CH3OH+H2O
堿性條件:CO2+H2O+ 6e-→ CH3OH+6OH-
根據LSV曲線上的拐點,選擇出電解電位值,再以該電解電位值及其附近值進行恒電位電解實驗,以計算CO2轉化為CH3OH的電流效率(法拉第效率)。實驗中產生的CH3OH使用氣相色譜(GC)來檢測分析,根據GC圖中CH3OH峰位置和峰面積與繪制的CH3OH標準體積分數曲線進行比對,計算出樣品中CH3OH的體積分數、摩爾數,以及CO2轉化為CH3OH所需的電量,再與通入的電量(由電化學工作站直接讀出)進行比較,得出電化學還原CO2制CH3OH的法拉第效率,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η——法拉第效率;
V——溶液總體積,mL;
v——甲醇的體積百分含量,%;
ρ——甲醇的密度,g/mL;
M——CH3OH的摩爾質量,g/mol;
Z——電極轉移數(Z=6);
F——法拉第常數,96 500 C/mol;
Q——通入的電量,C。
在本課題組前期實驗研究中[9-10],電解液、CO2的流速、電解電位是對甲醇的產率主要影響因素,在含3 g/L KOH的80% C2H5OH(體積分數)堿性電解液中,CO2的流速為10 min/mL時,生成CH3OH的法拉第效率較高,因此,本文選擇其附近的點作為實驗的條件。
利用SEM和EDS對所制備C-Cu2O復合電極進行表征,見圖2和圖3。

圖2 C-Cu2O復合電極表面的SEM圖Fig.2 SEM of C-Cu2O composite electrode surface

圖3 C-Cu2O復合電極的EDS分析Fig.3 EDS analysis of C-Cu2O composite electrode
圖2為C-Cu2O復合電極的SEM圖(×10.00k),電極表面為夾雜著不規則的球型顆粒的網狀結構,經EDS分析,見圖3,其組成為Cu、O、C三種元素(Au是樣品制備過程中噴金帶入的),與文獻[8]的結果一致,表明電極表面具有C-Cu2O組成。從圖中Cu(54.50%)和O(36.09%)的原子比來看,Cu2O幾乎覆蓋了整個表面,電極表面的網狀結構極大地增加了微觀表面積,同時擁有了更豐富的CO2吸附位點來進行CO2的催化還原,進而提高CO2的催化還原甲醇的法拉第效率。
LSV(線性掃描伏安)曲線上的拐點是判斷電極反應的重要參數。使用電化學工作站,采用圖1的一室型電解池進行 LSV測試,電解液為 KOH/乙醇溶液,乙醇的濃度為80%(體積分數),KOH的質量為3 g/L。將100 mL電解液加入一室型電解池,以流速為30 min/mL通 CO2約30 min 達飽和后,進行線性伏安掃描實驗,測得LSV曲線見圖4。

圖4 C-Cu2O電極LSV曲線圖Fig.4 LSV curve of C-Cu2O electrode
由圖4可知,在-1.2~-1.0 V(vs.SCE)之間,LSV曲線出現了拐點,表明在該電解電位下,CO2發生了還原反應。
本文研究的目標產物是CH3OH,要對電解后的電解液中CH3OH進行氣相色譜儀檢測分析,為此,首先使用氣相色譜儀分別測定了純CH3OH溶液、無CH3OH的飽和CO2的KOH(3 g/L)/乙醇(體積分數80%)電解液,以及含CH3OH(體積分數10%)飽和CO2的KOH(3 g/L)/乙醇(體積分數80%)電解液,結果分別見圖5~圖7。

圖5 純甲醇溶液的GC圖Fig.5 GC of pure methanol solution

圖6 飽和CO2的KOH/乙醇溶液的GC圖Fig.6 GC of CO2-saturated KOH/ethanol solution

圖7 飽和CO2的KOH/乙醇和甲醇混合溶液的GC圖Fig.7 GC of CO2-saturated KOH/ethanol and methanol mixed solution
由圖可知,CH3OH的出峰位置在 1.52 min 附近。
以C-Cu2O為工作電極,Pb電極為輔助電極,飽和甘汞電極為參比電極,電解液為 KOH(3 g/L)/乙醇溶液(體積分數80%),將100 mL電解液加入一室型電解池,通入流速10 mL/min的CO2,在 -1.1 V(vs.SCE)電解電壓下電解3 h。將電解后的電解液進行氣相色譜分析,結果見圖8。

圖8 C-Cu2O電極電解產物GC圖Fig.8 GC of electrolytic products by C-Cu2O electrode
由圖8可知,在1.52 min出現了CH3OH峰,表明電解后的電解液中有CH3OH產生。
為了研究C-Cu2O電極在CO2的陰極還原為CH3OH的效果和工藝條件,以C-Cu2O電極為陰極,在圖1的一室型電解池進行恒電位電解實驗。采用L9(34)正交設計實驗,對電解液中無水乙醇的濃度和KOH的含量、CO2的流速、電解電壓對CO2還原為CH3OH的影響進行研究,所取因素和水平見表1,L9(34)正交設計和實驗結果見表2。

表1 因素水平表Table 1 Factor and level table

表2 L9(34)正交設計和實驗數據分析Table 2 L9(34) orthogonal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data analysis
R值越大,說明該因素對實驗的影響越大,由表2可知,影響CH3OH產率的因素為A(乙醇濃度)>B(KOH的量)>C(CO2流速)>D(電解電壓),并得出電化學還原CO2制CH3OH的最優條件為:A3B1C2D1,即乙醇濃度 90%,KOH的量為2 g/L,CO2流速為10 min/mL,電解電壓-1.0 V(vs.SCE),但在最優條件下的實驗并沒有在表2中出現,因此,進行最優條件下的追加實驗,結果表明CH3OH的法拉第效率為82%。
由純Cu制備的C-Cu2O復合電極,其微觀表面呈現出網狀結構,極大地增加了微觀表面積,同時擁有了更豐富的CO2吸附位點來進行CO2的催化還原。在-1.2~-1.0 V(vs.SCE)電解電壓下,CO2能被陰極還原為CH3OH。通過正交設計實驗,得到了CO2陰極還原為CH3OH的最佳工藝條件,即電解液組成為:C2H5OH濃度90%(體積分數),KOH的量為2 g/L;在100 mL 電解液中,CO2流速 10 min/mL,電解電壓 -1.0 V(vs.SCE)時,CH3OH的法拉第效率為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