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莉莉
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死亡率高,預后差,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生命健康[1]。中國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全球胃癌發病和死亡第一位[2]。手術被認為是唯一可以治愈胃癌的治療手段,但臨床上,可手術切除的胃癌病例不足45%,即使接受手術,術后仍有60%~65%的患者發現瘤床、殘端、吻合口、區域淋巴結引流區等部位復發,導致總體五年生存率不足20%[3]。總體來說,胃癌屬于高復發腫瘤,因此,患者對胃癌術后復發容易產生焦慮和恐懼。近年來,癌癥復發恐懼在多種惡性腫瘤中得到關注,特別是肺癌和乳腺癌,然而關于胃癌的癌癥復發恐懼研究較少[4-7]。癌癥復發恐懼(fear of cancer recurrence,FCR)是指癌癥患者對惡性腫瘤出現復發、進展、轉移等風險方面的特殊恐懼感,已成為癌癥生存者最常見的心理問題之一。敘事護理是近10年來備受關注的后現代護理模式,是在敘事醫學基礎上,結合護理專業特色,以“患者敘事-護理傾聽-護理干預-后效評價”的模式,開展護理工作[8]。國內已有學者采用敘事護理來改善鼻咽癌、肺癌患者FCR水平[9-10],但敘事護理在胃癌患者中的應用尚未見報告。本研究以75例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接受手術的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敘事護理對胃癌患者的影響,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75例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經病理診斷為原發性胃癌,接受根治性手術切除,術后是否接受放化療不限;(2)能夠遵護理醫囑,接受隨訪;(3)年齡18~70歲;(4)具有一定閱讀能力,可以完成問卷星調查。排除標準:(1)既往有認知障礙及精神疾病史;(2)非初治胃癌患者,存在遠處轉移,如肺轉移、肝轉移;(3)雖然接受手術治療,但術后影像學評價,仍存在腫瘤殘留;(4)同時或者既往已有其他部位惡性腫瘤。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37例)和觀察組(38例)。觀察組男30例,女8例;年齡43~65歲,平均(55.26±6.95)歲;腫瘤部位:賁門部2例,胃體部20例,胃底部8例,幽門部8例;腫瘤分期:Ⅰ~Ⅱ期28例,Ⅲ~Ⅳ期10例;治療方案:術后接受放化療6例,接受化療28例。對照組男29例,女8例;年齡39~65歲,平均(55.35±6.45)歲;腫瘤部位:賁門部2例,胃體部18例,胃底部9例,幽門部8例;腫瘤分期:Ⅰ~Ⅱ期26例,Ⅲ~Ⅳ期11例;治療方案:術后接受放化療7例,接受化療25例。兩組年齡、性別、腫瘤分期、腫瘤部位、術后治療方案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所有患者被充分告知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簽署知情同意書后參與本研究。
1.2.1 對照組 接受腫瘤患者術后常規護理,具體包括腫瘤及相關化療健康知識宣教(對于術后放化療及化療患者),告知患者術后定期隨訪及復查的必要性,給予營養宣教、服藥教育和心理疏導等。對于接受全胃切除術的患者,應在保證充足的營養供應的前體下,少量多餐,適當補充維生素,按時肌肉注射維生素B12,預防貧血發生。對于接受口服化療的患者,囑咐患者遵醫囑服藥,按時隨訪。如有嘔吐、反酸、腹痛等不適,隨時向主治醫師了解原因,及時接受專業指導與治療。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護理上,給予敘事護理。具體包括,(1)準備階段:成立由具有敘事護理經驗的研究者、專科護師和專科醫生等組成敘事護理小組。護理前,團隊成員共同學習敘事護理的知識,了解癌癥復發恐懼的概念,培訓問卷調查方法,形成統一、規范的研究計劃。(2)實施階段:具有敘事護理經驗的研究者對胃癌患者進行訪談、聊天,指導患者采用書寫日記、錄制視頻或者錄音等方式,記錄自己的抗癌經歷和體會;如果碰到患者有嚴重負性心理時,及時和課題組成員聯系,尋求幫助及護理干預。所有患者至少保證每月1次的訪談和交流,總共3~4次。每次隨訪交流結束后,由研究人員及時收回護患溝通記錄本。護患溝通記錄本只能采用ID號編制身份,不得透露任何與患者有關的隱私信息。(3)訪談操作技巧:①訪談地點一般選在單人單間的操作室,保持房間安靜,適當通風,保護患者隱私。②訪談時,研究人員和患者面對面而坐,以患者自訴為主,可以念日記,也可以播放錄制視頻等。訪談時,研究人員與患者需要目光交流,及時給予尊重、支持、安慰,幫助患者將存在的心理問題和訴求記錄下來,指導患者自我修復情緒,緩解癌癥復發恐懼感。③由試驗人員記錄患者分享的故事,記錄患者的情感體驗;記錄患者的心理訴求。指導患者記錄抗癌日記,需要記錄當前的內心體驗,抗癌過程中存在的難點和疑惑,日記內容、字數不限,課題完成后由研究團隊保管。(4)護理干預:課題組根據患者的聊天記錄和日記,幫助患者尋找問題,了解患者的情感特征,制定心理康復計劃,以人文關懷、心理干預、傾聽傾訴等方式,幫助患者重整自我,指導患者進行放松訓練,轉移負性心緒,培養患者樂觀的心理體驗。鼓勵患者參加文體活動,參加癌癥患者經驗交流活動,提高患者的社會支持度,提高疾病應對能力,尋求癌友的幫助。
1.3.1 FCR水平 采用癌癥復發恐懼量表(fear of cancer recurrence inventory,FCRI)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對癌癥復發的恐懼程度,FCRI量表包括7個維度,即觸發因素、嚴重程度、功能障礙、應對策略、洞察力、心理痛苦、尋求安慰,一共有42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量表總分0~168分,得分越高表示對癌癥復發的擔心程度越高。FCRI量表 Cronbach’s α 系數為 0.902[11]。
1.3.2 疾病應對方式 采用醫學應對問卷量表(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 測 量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疾病應對方式。MCMQ量表包含3個維度,即面對、回避、屈服,共有20個條目,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評分,量表得分20~80分,條目計分時采用逆向計分,總分越高提示對疾病的應對方式越好[12]。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76。
1.3.3 希望水平 采用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量表評價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希望水平,包括3個維度,即對現實和未來的積極態度、采取的積極行動、與他人保持的親密關系,一共有12個條目,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總分12~48分,得分越高,反映患者希望值越高[13]。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971。
1.3.4 護理滿意度 采用本院設計的滿意度調查表,采用電話回訪的方式調查護理滿意度。滿意度調查表采用100分制,包含護理操作技能、護理服務態度、護理訪談能力、問題溝通能力、護理效率等5個條目。根據分值進行劃分護理滿意度等級,不滿意:<60分;滿意:60~80分;非常滿意:>80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滿意度調查時間為護理結束1周內完成。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FCRI、MCMQ及HHI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FCRI評分低于對照組,MCMQ及HHI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FCR、希望水平及疾病應對方式比較[分,(±s)]

表1 兩組FCR、希望水平及疾病應對方式比較[分,(±s)]
HHI 組別 FCRI MCMQ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38) 126.7±20.4 94.1±18.2 56.0±9.2 65.3±8.3 33.9±7.7 41.5±7.9對照組(n=37) 126.0±21.6 104.0±19.3 54.7±8.7 58.2±7.9 34.2±7.9 37.3±7.6 t值 0.144 2.277 0.628 3.793 0.178 2.329 P值 0.886 0.026 0.532 <0.001 0.859 0.023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胃癌屬于預后較差的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目前胃癌最重要的治療手段就是胃癌根治性手術切除,通過切除腫瘤及大部分胃組織,重建消化道,以達到根治效果。但與其他癌癥一樣,胃癌存在治療后復發、轉移的可能性,導致患者術后心理壓力較大,癌癥復發恐懼水平高,影響術后康復及心理健康[14]。國內石偉玲等[12]的資料顯示,胃癌患者普遍存在FCR,而且抑郁患者的FCRI評分比非抑郁患者更高,需要給予積極的干預。但目前FCR的最佳干預模式尚不清楚。
敘事醫學模式是一種集合了人文關懷、健康教育、心理互動等多種方法的新型護理方法,可以在護患交流中發揮重要作用。既往研究表明,敘事護理推動人性化護理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同時也促進了臨床護理質量的提升。敘事護理模式具有人文性、社會性、生理性、心理性、專業性、互動性等特點,已成為最受歡迎的護理模式之一[15]。在肺癌患者中的應用經驗表明,敘事護理可以有效引導患者對癌癥的正確認知,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主觀能動性,減少負性情緒的發生[10]。一項薈萃分析表明,敘事護理模式中,護師可以通過傾聽、回應患者的故事,構建情感-命運共同體,協助患者疏泄情緒,不僅可以提高生活質量,而且可以改善癌癥患者的疾病預后[8]。
實踐表明,敘事護理通過共情交流,可以更快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和訴求,進而實施個體化、人性化護理干預,達到事半功倍的干預效果。在本文中,筆者探討了敘事護理對胃癌患者的FCR水平的影響。護理前,觀察組FCRI評分為(126.7±20.4)分,對照組為(126.0±21.6)分,兩組FCR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144,P=0.886);護理后,觀察組FCRI評分為(94.1±18.2)分,低于對照組的(104.0±19.3)分(t=2.277,P=0.026);研究表明,敘事護理明顯降低了患者的FCR感。另一方面,本研究通過疾病應對方式和希望水平,來了解敘事護理對胃癌患者的干預效果,護理后,觀察組MCMQ及HHI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果表明,敘事護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應對疾病的能力,提高治愈疾病的希望水平,進而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積極的疾病應對能力,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依從性,從而早期發現腫瘤復發,提高遠期預后。惡性腫瘤希望水平提高,增加了患者的信心,從而降低焦慮情緒、抑郁情緒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此外,本研究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也證實了敘事護理可以提高胃癌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改善護患關系。
總之,基于本文研究,敘事護理可以有效降低胃癌患者的FCR水平,提升患者的疾病應對能力,提高希望水平和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