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磊
高位肛周膿腫(high perianal abscess,HPA)為臨床上常見肛腸疾病,主要因肛腺感染引發[1]。疼痛為其主要臨床癥狀,呈進行性發展,常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相關資料顯示,肛隱窩作為肛腺開口,在感染后容易松弛、擴張,導致污染物更易進入,從而進一步加重感染,在處理不當的情況下,能夠引起肛腺周圍組織爆發集體炎癥[2]。臨床常采用抗生素治療,但其在抑制膿液和膿腫形成上效果有限。高位肛周膿腫有效根治方法為手術治療,切開掛線術為肛周膿腫傳統外科治療方法,但其療效不穩定,不良反應較多,對患者肌肉損傷較大[3]。三間隙引流與切開引流相比更能實現分離黏膜下間隙、括約肌間隙等目的,實現充分引流,徹底清除感染物。高位虛掛線引流是治療高位肛周膿腫的常用方式,能夠充分保證患者括約肌的完整性[4]。目前關于三間隙引流與高位虛掛線引流療效的對比研究較少,基于此,本研究對比分析了高位虛掛線引流與三間隙引流在高位肛周膿腫切除術中的效果,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具體研究內容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2 月-2021 年11 月在佳木斯市肛腸醫院接受治療的102 例HPA 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經臨床診斷,均符合高位肛周膿腫相關診斷標準[5];(2)均符合手術指征[6];(3)年齡在18 歲以上;(4)病情穩定,意識清醒。排除標準:(1)合并器質性病變如胃腸道息肉;(2)合并嚴重痔瘡或直腸炎;(3)伴有惡性腫瘤;(4)伴有嚴重感染者;(5)既往存在HPA 病史;(6)中途轉院治療或退出研究。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虛掛線引流組和三間隙引流組,各51 例。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內容。該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入試者家屬均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1)虛掛線引流組患者在高位肛周膿腫切除術中給予高位虛掛線引流。給予患者麻醉后,將無菌巾鋪好后確定內口位置。在內口對應肛緣處做一放射狀切口,約3 cm,將皮膚、皮下組織及內括約肌切開,使得中央間隙肌內外括約肌間隙得以暴露,此為主引流切口。采用中彎血管鉗進入膿腔,將橡皮筋掛至主引流口及直腸壁間隙,不收緊。以內口為中心,做放射狀切口,約10 cm,將黏膜、黏膜下層及內括約肌切開,內口黏膜結扎。術中依照膿腔范圍,于肛周做多個引流小切口,采用橡皮筋相對應引流。停止出血后,用凡士林紗布將引流口填滿,包扎。術后采取抗菌藥物治療,直至創面愈合為止。橡皮筋去除時間依據創面分泌物減少情況。(2)三間隙引流組采用三間隙引流,給予患者麻醉后,將無菌巾鋪好后,用探針結合指診確定內口位置。根據HPA 大小及波動位置作弧形切口,逐層切開至HPA,探查膿腫并分離膿腔間隔,切開膿腫、內外括約肌間隙、內括約肌與黏膜間隙、外括約肌外間隙,完全引流,充分沖洗將壞死組織清除,采用過氧化氫溶液沖洗后,填充使用碘伏紗布。術后包扎,采取抗菌藥物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1)療效評定標準:參考《美國肛周膿腫及肛瘺治療指南》。切口完全愈合,癥狀消失,病灶消除為痊愈;切口有減小征兆,臨床癥狀及病灶均有所改善為有效;患者病情無變化甚至加重為無效[7]。總有效率=(痊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肛門功能。于患者術前、術后1 個月及術后2 個月用胃腸動力檢測儀(生產廠家:合肥凱利關電科技有限公司)測定患者肛管直腸壓力,包括肛管靜息壓和肛管最大收縮壓;Wexner 評分量表共5 個項目,采用0~4 分5 級評分法,總分為20 分,得分越高,肛門功能越差[8]。(3)疼痛因子。于術前、術后3 d 測定5-羥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血清P 物質(serum substance P,SP)、去甲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NE)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進行檢測,試劑盒購于上海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相關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4)記錄患者感染控制時間、創面愈合時間以及整體住院時間。(5)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實施術后5 個月內門診隨訪復查,記錄患者術后出現大便失禁、肛瘺、切口不愈合、水腫、發熱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 22.0 軟件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正態分布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或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多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虛掛線引流組中男33 例,女18 例;年齡26~59 歲,平均(42.36±7.82)歲;病程3~13 d,平均(8.23±1.26)d;體重指數(BMI)21.45~23.78 kg/m2,平 均(22.61±2.15)kg/m2;膿腫位置:高位肌間膿腫21 例,骨盆直腸間隙膿腫18 例,直腸黏膜下膿腫12 例。三間隙引流組中男34 例,女17 例;年齡27~60 歲,平均(43.59±7.43)歲;病程3~13 d,平均(8.19±1.75)d;BMI 22.13~24.52 kg/m2,平均(23.32±2.06)kg/m2;膿腫位置:高位肌間膿腫19 例,骨盆直腸間隙膿腫19 例,直腸黏膜下膿腫13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療效比較 虛掛線引流組總有效率(92.16%)明顯高于三間隙引流組(76.4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744,P=0.029),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2.3 兩組肛門功能比較 術前,兩組肛門功能相關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2 個月,兩組肛管靜息壓、肛管最大收縮壓均降低,Wexner 評分均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虛掛線引流組肛管靜息壓、肛管最大收縮壓均較三間隙引流組高,Wexner 評分較三間隙引流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肛門功能比較()

表2 兩組肛門功能比較()

表2(續)
2.4 兩組疼痛因子比較 術前,兩組疼痛因子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 d,兩組5-HT、SP、NE 均降低且虛掛線引流組均顯著低于三間隙引流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疼痛因子比較()

表3 兩組疼痛因子比較()
*與術前比較,P<0.05。
2.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虛掛線引流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三間隙引流組(χ2=3.991,P=0.046),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2.6 兩組感染控制時間、創面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虛掛線引流組感染控制時間、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三間隙引流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感染控制時間、創面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肛周膿腫又稱為肛管直腸周圍膿腫,通常為肛門、肛管及直腸周圍發生急性化膿性感染,在肛腸疾病中占比較高[9-10]。依據其位置不同分為HAP和低位肛周膿腫。HAP 指在肛門外括約肌以上發生膿腫,全身癥狀較明顯,患者通常伴有發熱和頭疼[11-12]。有研究表明,肛門直腸結構、細菌感染等均為HAP 發生的影響因素[13]。HAP 多發于中青年群體,且多為深度侵犯,擴散范圍較大,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引發敗血癥或膿毒血癥等,嚴重威脅人體健康。臨床治療HAP 多用手術方式,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不斷進步,虛掛線引流、三間隙引流等方式應用頻率有所提升,但目前關于二者治療效果對比研究較少。
本研究通過比較HAP 切除術中采用高位虛掛線引流和三間隙引流治療效果,發現虛掛線引流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三間隙引流組(P<0.05),說明高位虛掛線引流臨床療效較高。可能為高位虛掛線對膿腫周圍組織損傷較小,因此患者病灶消失快,同時促進恢復速度。而三間隙引流治療雖較徹底,但其在切開HPA 的同時,造成切口較多,可能給患者帶來較大創傷,一定程度上會加重患者痛苦程度,影響恢復[14-15]。
朱建富等[16]研究表明,治療效果與肛周膿腫引流情況相關,當膿液減少時,機體感染發生率降低,提高臨床療效。HAP 切除后患者通常出現肛門功能受損情況,肛管靜息壓、肛管最大收縮壓降低為其主要表現,手術中創傷、術后疼痛、病灶水腫及肛周炎癥均為肛門功能損傷的原因[17]。本研究結果表明,術后1、2 個月,兩組肛管靜息壓、肛管最大收縮壓均降低,Wexner 評分均升高,但虛掛線引流組肛管靜息壓、肛管最大收縮壓均較三間隙引流組高,Wexner 評分較三間隙引流組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HAP 切除術中采用高位虛掛線引流能夠有效減輕肛門功能受損,這與既往文獻[18-19]研究結論一致。郭佑建[20]研究表明,高位虛掛線引流對患者損傷小,因此術后3 d 疼痛因子顯著下降。此外,高位虛掛線引流治療中虛掛線將部分內括約肌和外括約肌皮下部分切斷,對肛門影響較小,而三間隙引流相對而言創口更多,愈合難度大,因此術后易發生不良反應[10]。
綜上所述,高位虛掛線引流與三間隙引流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與三間隙引流相比,高位虛掛線引流治療高位肛周膿腫對肛門功能損傷更小,更能抑制疼痛因子生成,加快恢復速率,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本研究局限性:樣本量較小,未能對患者進行遠期隨訪,未來將擴大樣本量,并進行隨訪,實時跟進患者病情變化,具體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