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建昌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NHB)又稱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1-2]。據有關數據統計,NHB 的發病率在健康足月兒中占66.7%,在新生兒中疾病發生率占40%[3]。主要臨床表現為黏膜和皮膚的黃染等[4-6],病情加重時會出現膽紅素腦病,對患兒神經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甚至會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7]。傳統的治療方法為間歇藍光照射,雖然具有一定的作用[8],但是照射時間過長會造成患兒的DNA 損傷和脂質過氧化,且療效并不理想,退黃藥浴方為中藥洗浴劑,研究表明,中醫藥通過“內病外治”的方法治療NHB 有良好的效果[9]。本研究探討退黃藥浴方聯合間歇藍光照射對NHB 的治療作用,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湛江市婦幼保健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80 例NHB 患兒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文獻[10]《實用新生兒學》中相關診斷標準。(2)患兒入院前未接受其他相關治療。排除標準:(1)不能完成全程治療的患兒。(2)溶血性黃疸。(3)先天膽道閉鎖、膽總管囊腫等肝膽外科疾病。將本院80 例患兒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0 例。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純杭议L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入院后均進行相關檢查并給予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生產廠家:杭州遠大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20060010,規格:0.5 g)治療,口服,3 片/次,3 次/d。對照組給予患兒間歇藍光治療。觀察組則在間歇藍光治療后的間歇時間段給予退黃藥浴方治療,藥方具體組成:茵陳20 g、雞內金20 g、大黃5 g、茯苓10 g、炒麥芽10 g、梔子20 g,將藥物做成粉末狀并裝袋備用。用溫開水沖泡藥物并將其導入洗浴池中,每次藥浴時間不低于30 min,浴池水溫控制在36.5~38.5 ℃。1 袋/次,藥浴1 周。兩組患兒照射時間均為10 h/次,每次間隔14 h,連續治療1 周。均使用相同藍光照射箱,藍光照射箱選用YP-150CC 光療嬰兒培養箱[生產廠家:徐州美康電子設備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食藥監械(準)字號202 第4503138 號],藍光波長420~490 nm,使用25 W 單面光療燈管6 支,燈管距離患兒皮膚40 cm,光輻射值>600 W/cm2。治療時要充分保證患兒身體水分和熱量,每隔5 h 檢測各項生命體征,藍光照射過程中,充分暴露患兒皮膚,但要遮蓋眼部及生殖器,并做好衛生措施。
1.3 觀察指標(1)在兩組患兒治療前和治療48、72、96 h 后均采集外周空腹靜脈血5 mL,3 000 r/min離心15min,留取血清,并使用NITTOBO MEDICAL 公司生產的總膽紅素(T-Bil)測定試劑盒(膽紅素氧化酶法),定量測定患兒血清膽紅素水平。(2)在兩組患兒治療前和治療后均采集外周空腹靜脈血5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出血清,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和乳酸脫氫酶(LDH)采用速率法,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使用免疫抑制法,均使用羅氏CARDIAC全自動生化分析儀。(3)觀察兩組治療后的黃疸消退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治療前后均數資料采用配對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觀察組,男19 例,女21例;年齡7 d~2 個月,平均(30.12±7.21)d;病程7 d~1 個月,平均(14.11±1.54)d。對照組,男20 例,女20 例;年齡8 d~2 個月,平均(30.22±7.11)d;病程8 d~1 個月,平均(14.78±1.84)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膽紅素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血清膽紅素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血清膽紅素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治療48、72、96 h 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血清膽紅素均顯著降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膽紅素水平比較[μmol/L,()]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膽紅素水平比較[μmol/L,()]
*與治療前比較,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AST、LDH、CK-MB 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AST、LDH、CK-MB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AST、LDH、CK-MB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AST、LDH、CK-MB 水平均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AST、LDH、CK-MB水平比較[U/L,()]

表2 兩組治療前后AST、LDH、CK-MB水平比較[U/L,()]
2.4 兩組黃疸消退時間比較 治療后,對照組黃疸消退時間為(7.88±1.56)d,觀察組黃疸消退時間為(4.56±1.02)d,觀察組消退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t=11.265,P<0.05)。
NHB 是新生兒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發病時患兒皮膚和面目,軀干部累及四肢出現大面積的發黃。大便會出現顏色變淺,甚至出現白陶土樣大便,除此之外患兒黃疸同時伴有發熱等感染中毒表現,伴隨肝脾腫大[11-14]。主要原因與紅細胞被破壞生成膽紅素過多、肝細胞排泄膽紅素的能力差、膽汁排泄障礙、膽紅素肝腸循環等有關[15-16]。
目前80%以上的新生兒會出現新生兒黃疸[17],新生兒黃疸可分為生理性與病理性,生理性黃疸無需治療,便可以自行消退,且一般不會引起嚴重的并發癥,預后效果好,新生兒生理性黃疸通常在生后2~3 d 出現,足月兒血清膽紅素水平通常不超過220.6 μmol/L(12.9 mg/dL)[18],4~5 d 達高峰,5~7 d 消退,最遲不超過2 周;早產兒可在生后3~5 d 出現黃疸,5~7 d 達高峰,7~9 d 消退,最長可延遲到3~4 周[19]。母乳喂養患兒黃疸消退時間可延遲至4 周左右,甚至時間更長;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出現時間較早,通常在生后24 h 內出現,足月兒血清膽紅素>220.6 μmol/L、早產兒血清膽紅素>255 μmol/L,血清膽紅素每日升高>85 μmol/L、血清直接膽紅素>34 μmol/L,足月兒黃疸持續時間>2 周、早產兒黃疸持續時間>4 周,黃疸“退而復現”[20],黃疸發生同時伴有難以解釋的神經系統癥狀;病理性黃疸會出現總膽紅素增高,但是游離的膽紅素增加過快,可能會引起膽紅素腦病、膽汁淤積、肝硬化等,嚴重者可危及生命,需要積極治療,病理性黃疸預后取決于病因及黃疸的程度。
目前傳統的治療方法是間歇藍光照射治療,在治療到一定時間后,膽紅素只有輕微的降低,這也說明單純的藍光照射治療已達到“飽和”,且長期的照射,會對患兒的皮膚和細胞代謝帶來損傷,影響新生兒的發育。這也迫使臨床工作者尋找新的治療方法。
黃疸不僅損害大腦和神經系統,同時還損傷其他的諸多臟器,尤其是對肝臟和心肌。心肌損傷的評估主要是通過心肌酶的水平來體現。本研究顯示,治療前,兩組AST、LDH、CK-MB 水平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AST、LDH、CK-MB 水平較治療前均有顯著降低(P<0.05);治療后,觀察組AST、LDH、CK-MB 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前血清膽紅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血清膽紅素水平較治療前均顯著降低(P<0.05);治療48、72、94 h 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血清膽紅素均顯著降低(P<0.05)。
綜上所述,退黃藥浴方聯合間歇藍光照射對NHB 的治療作用顯著優于單一的間歇藍光照射治療。退黃藥浴方能有效降低心肌酶AST、LDH、CK-MB 水平,加快膽紅素水平的降低,利于患兒黃疸的好轉。這也為臨床醫生提供了新的治療方案,可在臨床治療NHB 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