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呂惠卿《杭州學記》的多元闡釋

2022-09-13 07:25:11洪錦芳
閩臺文化研究 2022年2期
關鍵詞:杭州學校教育

洪錦芳

(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福建福州 350001)

呂惠卿(1032~1111),字吉甫,福建泉州晉江人,北宋著名政治改革家、王安石變法的重要人物。呂惠卿著作頗豐,然今僅存《道德真經表》《莊子義》兩書及部分散見詩文。《全宋文》集中輯錄呂惠卿文章,共103 篇,大部分是奏、表等公文文體,內容多與政治改革相關,《杭州學記》也是如此,文中最突出的不是記敘學校營建之事,而是有關政教一體的教育理念,正如劉成國所言:“宋代的學記創作幾乎與黨爭發生著斬不斷理還亂的關系,其中某些學記還成為推動黨政異議的有力工具。”[1]《杭州學記》雖不是創作于王安石變法期間,無從與黨爭發生直接聯系,但其中已隱含與王安石一致的政治理念,更有深刻的多重思想意涵。這與學記文的文體特性有關,學記文身兼政治、學術、文學三大要素。[2]因此,《杭州學記》內蘊深厚的經術學問之思、政教改革理念,以及學記文的典型結構。目前學界有關呂惠卿的研究多集中于他和王安石的交游、對《道德真經表》《莊子義》等方面的哲學探討,以及對其佚文的輯補等。[3]在學記文方面,學界對“唐宋八大家”的學記文多有研究,尚未關注到《杭州學記》這一優秀文本。有鑒于此,本文對《杭州學記》進行多元闡釋,回到北宋具體歷史語境,揭示呂惠卿創作的思想意涵及其創作成因,以期重新認識《杭州學記》,并給予恰當的價值判斷和歷史定位。

一、《杭州學記》三重意涵

《杭州學記》寫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文章大部分篇幅為議論文字,林紓《春覺齋論文》認為:“學記則為說理之文,不當歸入廳璧。”[4]明確指出學記文重在說理,《杭州學記》亦是議論成分多于敘述,雖未達到蘇軾學記文中全篇議論的程度,但也看出呂惠卿以議論為主的實用傾向,這是《杭州學記》的重要特點之一。其淵源可追溯到西周“王官之學”,現實動因則離不開北宋三次興學運動的影響,《杭州學記》即針對“慶歷興學”弊端而創作,具有強烈的現實批判意義。

(一)批評“慶歷興學”弊端,主張“內圣外王”

慶歷三年(1043)八月,“慶歷興學”改革促進了學記文發展,《杭州學記》亦是這一政策的產物。《宋史》卷一五五《選舉志一》載宋祁和歐陽修等八人合奏:“教不本于學校,士不察于鄉里,則不能核名實;有司束以聲病,學者專于記誦,則不足盡人材。參考眾說,擇其便于今者,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于學校,然后州縣察其履行,則學者修飭矣。”[5]宋祁等人的奏疏中所提到的人才培養問題正是《杭州學記》所提出的要點:“所養則非所用,所習非所施,則學之興廢,亦何預于治亂哉!”[6]呂惠卿認為學校培養的人才不符合國家治理需要,教育與政治背離的深層理路是經術和法令的抵牾。范仲淹《上呂相公書》對此早有論述:“唯文法錢谷之吏,馳騁于郡國,以克民進身為事業,不復有四方之志。一旦戎狄叛常,爰及征討,朝廷渴用將帥,大患乏人,此文之弊也。”[7]文吏政治在國家事務面前治理有方,但不免淪為法令執行者,這正是開啟“慶歷興學”的重要緣由。但杭州并未完全執行“慶歷興學”政策,在學校建設方面十分匱乏,《杭州學記》直言:“杭為吳越之會,其物之庶為天下劇,而學校之廢而不省,比他州為甚。”指出“慶歷興學”后期沒有落實執行的弊端。[8]更嚴重的問題還有:“是以博士弟子以經術相授,而吏獨以法令為師。”[9]——經術和法令的分離,也就是儒士和文吏之間的矛盾,該矛盾貫穿“慶歷興學”始終,在其他學記中,也可為此找到旁證,如余靖《洪州新置州學記》:“蓋學校之益人也緩,威刑之取名也速,故為政者,有所趨焉。”[10]文吏興學重視政績的即刻呈現,而非教育人才的長遠之功,《杭州學記》正是著眼于此而提出獨到見解。

范仲淹教育思想重在提倡實學:“力圖將學校教學、科舉取士、經世治國三者統一起來,形成一個以學校為主體、科舉考試為手段、社會需求為目標的新的教育體制。”[11]但在實際改革過程中出現不少弊端,如開設于太祖建隆三年(962)的國子學,國子監生員多是以“中舉”為主要目的,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杭州學記》批評朝廷官員缺乏儒學修養:“故朝廷高位有其智,以適當世之務,而嘗困于無術。”[12]唯以功名為追求,孫培青言:“它的政治地位最高,物質待遇最優,而辦學效果最差。”[13]國子學的沒落已無法承擔培養國家人才的重任。呂惠卿認可“慶歷興學”對各地學校設立的重要作用:“上之求治,尤劇于慶歷之間。論者以為教化之發,實首于學,于是學校之設,周于天下矣。”[14]但也針對“慶歷興學”缺點提出批判:“然其所以教之與其所以為之師,不改乎后世之舊,則雖侈其居,獨為虛器而已矣,而世之迫于名實者,遂以為無益而后之,于是州縣之學,有廢而不省矣。”[15]所謂“后世之舊”,指秦滅儒學,后世所傳并非先秦時期的儒家經義,而是逐漸傾向于過分追求實用主義。“慶歷興學”促進北宋教育發展,但未能改正秦漢后儒學發展的不良舊習,因此呂惠卿指摘其為“虛器”,與“虛器”相對的是當時為適應政治改革提出的“實學”[16],為避免滑向只重視致用一端,呂惠卿強調內外相成的經義之學。

(二)淵源有自,“王官之學”

《杭州學記》開篇即將建立學校與天下治亂相聯系,從唐虞之治論起:“學之不可一日廢于天下也久矣。自唐虞三代之所以為治,其跡見于書者莫不然,而法之存而詳者莫如周。”[17]呂惠卿在與司馬光爭辯過程中屢次陳述變法改革思想,但在學校教育方面仍是效法前代立學。他認為學習的具體內容是“德行道義”“先王之法”“禮樂之治”,這些對教育、政治和學術思想的主張皆淵源有自。

王安石《虔州學記》呈現出“一元化士大夫模式”,[18]朱剛提出王安石的“一元化模式”通過對“士”的教育把學術和政治統為一體。[19]呂惠卿提出的理想教育是:“德行道藝不合于先王之法,不得為公卿大夫。非公卿大夫,不得為民之師。則民之所聞,有不出于先王之法。”[20]公卿大夫即塾師,百姓所學的內容在“先王之法”范圍內,從而把政治和教育融為一體。士子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士大夫在權力世界發揮論政功能的愿望,呈現出士人與君主“共治天下”的基本范型,這也是宋代士的主體意識覺醒的體現。王安石《虔州學記》:“道隆而德駿者,雖天子北面而問焉,而與之迭為賓主。”[21]即以士為政治主體。呂惠卿以學記文為載體寄寓儒家學術思想,從學術思想過渡到國家法令,也就從重視文化層面的主體性轉移到對政治主體性的追求。先秦時期,曾子強調士不可以不弘毅,東漢士大夫提出以天下風教是非為己任,皆是著眼于士大夫在文化主體性方面的追求。到了宋代,“以天下為己任”的官員式理想普遍出現在士人筆下,正如錢穆指出:“自此漢高祖以來一個代表一般平民社會的、樸素的農民政府,現在轉變為代表一般平民社會的、有教育、有智識的士人政府。”[22]范仲淹提倡的“先天下之憂而憂”便是典型體現,宋初定下的“優待士人”政策極大激發宋代文人的從政熱情,“慶歷新政”和“熙寧變法”皆是文人主導,其中心人物范仲淹和王安石都重視培養人才以輔助政治。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學記文的思想內容也難以獨立于政治之外,《杭州學記》的立論基礎便是學校興廢關乎國家興亡的政治大局觀。

“一元化士大夫文化范型”來自“王官之學”[23]。“王官之學”發軔于夏周時期,最初指西周官方控制之下的思想學說,其內容為《周易》《詩經》《禮記》《樂記》,以及各國歷史和行政文獻。[24]官師政教合一,這既是古代學術的匯總,也是私家學術的蛻變之源。《莊子·天下篇》:“天下大亂,賢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道術將為天下裂。”[25]所言即指禮崩樂壞后,古代道術之分崩離析,雖各有其說,其淵源皆是“王官之學”。“王官之學”是上古三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章學誠《校讎通義·原道》:“圣人為之立官分守,而文字亦從而紀焉。有官斯有法,故法具于官;有法斯有書,故官守其書;有書斯有學,故師傳其學;有學斯有業,故弟子習其業。官守學業皆出于一,而天下以同文為治,故私門無著述文字。”[26]宋代的底層士人可以通過私塾教育獲得進士及第的機會,這和平民沒有受教育機會的“王官之學”大不相同。但二者在統一思想方面一致,《杭州學記》秉承“官師合一”的教育理念使“民之所聞,有不出于先王之法”。

(三)“先王之法,宗原應變”

《杭州學記》越邁漢、唐,向慕三代,屢次提到“先王之法”:“方是之時,其德行道藝不合于先王之法。”“自秦滅先王之禮樂,而師用其私智,由漢以來不及見其全。”“而立家守儒名,傳先王之道者,多得于蒙顓魯國之余,而不可以經世。”“使一日得行其所知,必將使先王之法修飾完具。”[27]“先王之法”一詞較早出現在《孟子·離婁上》:“遵先王之法而過者,未之有也。”[28]“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內,必為政于天下矣。”[29]孟子“言必稱堯舜”[30],將堯、舜、禹、湯、文王、武王、周公都當作“先王”代表,“先王”不特指某個人物,更像是理想政治君主的代稱。童書業認為:“稱道‘先王’,是儒家的傳統。”[31]關于“先王”的具體指稱,諸子百家各有其尊。北宋政治哲學以儒家為理想范式,呂惠卿作為這一政治結構中的官員,也難以秀出于上。呂惠卿在教育方面以儒家經典——《論語》為標尺,他以“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為例表明教育之制不可廢,以莊子思想的儒學化改造為實質,以儒解莊,《進〈莊子義〉表》表明創作動機:“竊唯陛下于典學則探窮經義之精微,以旁通則貫穿子史之浩博,固以其所聞成天下之務矣,其好周之書,非若世儒之玩其文而已……竊以為周與老子實相終發明,而其書之綱領,尤見于內篇。臣是以先為解釋,以備乙夜之觀焉。夫以周之言內圣外王之道,深根蒂固之理,無不備矣。”[32]呂惠卿作《莊子義》主要目的是出于政治運作考量,闡述莊子“內圣外王之道,深根蒂固之理”,將儒家治世思想注入其中,發掘道家實用主義精神,以之作為儒家政治哲學的補充。《杭州學記》提出的師法對象——“先王”即為儒家所尊奉的堯、舜、禹三代圣王,主張學習“先王”的德行道藝和禮樂制度。實際上,呂惠卿師法的是“天命史觀”視域下的歷史合法性,《尚書·盤庚》“先王有服,恪謹天命”[33],直言先王行事恭敬,順從天命。《論語·泰伯》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34]儒家亦認為“先王”遵循天的規則,得到天的同意,并非自出機杼。“儒家主張‘法先王’沒有停留于社會政治等現實領域,其思想結構的深處還存在著一個超越性維度,即‘天命論’”[35]。

呂惠卿極力強調“先王之法”的原因,從本體論角度而言,先王法于天,士子師法先王,即是師法天之先驗法則,而非后世的經驗法則,具有更強大的權威性,傳統法度擁有歷史賦予的權威性和價值性,正如葛兆光《中國思想史》所說:“思想者常常要尋找歷史的證據,這些歷史在古代中國是有重量的,不止是一種裝飾或記憶,先王之道和前朝之事已經是確認意義的一種標幟和依據,這在先秦時代就已經如此。”[36]從外延角度來說,“先王之法”在建學過程中的重要性還在于先王觀念所擁有的強大社會基礎。

“先王之法”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對理想君主的期待,二是對有為臣子的規訓。士子要為從政打下基礎,臣子要從“先王之法”中熟悉自己的職責,就要熟知古代高明君主的從政事跡和品德,以此進入儒家傳統范式的政治體系。但在對待“先王之法”的態度上,呂惠卿輔助王安石推行變法,追求政治改革的“變”,其《駁司馬光先王之法不可變奏》看似和《杭州學記》的“先王之法”有所矛盾,實際上采取荀子“宗原應變”的方式,[37]主張在原則和歷史經驗上有所遵循,在具體法則上應因時因事而變。

二、《杭州學記》創作成因

《杭州學記》的創作成因既有大環境下宋代崇文重教的影響,也有私人領域中歐陽修、王安石等前輩文人的引領,更有呂惠卿個人理想志向的寄寓在內,其最直接的原因是應邀而作。同時,這也是呂惠卿關注學校教育的必然結果,關注教育的背后是政教之本在學的治國理念,呂惠卿的政治家身份使其文章充滿政論色彩,唐虞三代的治世之象有其德行道藝之功,借學記闡發政治思想自然成為創作的重要原因。作為初入仕途不久的館閣官員,呂惠卿得到歐陽修推薦與王安石相交,王安石在治平元年(1064)寫的《虔州學記》對呂惠卿也有間接影響。

(一)崇文重教

學記文文體興盛于宋代的主要原因在于崇學政策施行,宋代學記文的大量創作離不開三次“興學運動”:“慶歷興學”“熙豐興學”“崇寧興學”。伴隨大規模州縣學校的建立,州縣學記數量也隨之增加,有學校之建立,才有為記建學的學記文產生,如仁宗慶歷七年(1047),杜應之在潯州建立學校后,請余靖寫下《潯州新成州學記》,黃裳《順興學記》也是應南劍州順興縣縣令邀請而寫,《杭州學記》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產生。蔡襄完成了杭州學校的修建工作,學官章君邀請呂惠卿寫一篇學記文來記錄杭州學校的興建過程,也可起到褒揚辦學、曉喻勸學的作用,這是《杭州學記》創作的直接原因。“慶歷興學”促使各州縣建立學校,但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不少問題,這讓呂惠卿的學記文創作有了動機,也有了不得不對此闡發見解之源。杭州未能切實執行“興學”政策,呂惠卿應邀創作學記時對此發出尖銳批評,而不是簡單記錄建學過程,從而使這篇學記文具有強烈的批判色彩,這與杭州建學的消極歷史緊密相關。

在政策背景之外,北宋學記文創作風氣也對呂惠卿有不小影響。歐陽修《吉州學記》、曾鞏《筠州學記》、王安石《虔州學記》等多有提及“慶歷興學”,《杭州學記》也不例外:“宋有天下百有余年,而上之求治,尤劇于慶歷之間。”論及“慶歷興學”或對其不足進行批判,是這一時期的學記文突出特征:“幾乎每篇學記總是不忘提上一筆,以示先河后海之意。”[38]同時,批判“慶歷興學”不足的原因也在于“學記成了宋人反思、批判科舉,表達自己崇高的‘政學一體’政治文化理想的一種常用文體”,[39]學記創作最初旨在勸學,但學而優則仕,科舉制度對學校亦有影響,呂惠卿在文中提出公卿大夫與民之師為一體的政治理想,也是對當時官學制度提出的建設性意見。

(二)任職館閣

據陸杰《呂惠卿年譜》所載,嘉祐六年(1061),呂惠卿經歐陽修推薦充任館職,并與王安石結識,兩人論經契合,遂定交。[40]“館職”依托館閣而設,“館閣是從事文獻管理與學術研究的中央文化機構,隨著館閣的創建發展‘先后設立了各級各類職名’,從廣義上說‘所有職名都可稱館職’。”[41]呂惠卿此時還未進入權力中心,館職在宋代地位優厚,儲備人才、顧問議政是宋代館閣的基本政治職能,多數宰相等重要官員皆從館職逐步晉升。歐陽修《又論館閣取士札子》:“自祖宗以來,所用兩府大臣多矣,其間名臣賢相,出于館閣者十常八九也。”[42]蘇軾《謝館職啟》云:“國家取士之門至多,而制舉號為首冠;育才之地非一,而冊府處其最高。”[43]館職是培育未來政治家的重要平臺,呂惠卿滿懷抱負之時遇到章君邀請他寫學記文,這為呂惠卿抒發自己的政治理想提供良機。《杭州學記》重點論述“公卿大夫”之類的政治人才與學校教育之間的重要關系,而將學記文正體中的營建類敘事放在全文后半段。大量議論盡管符合當時學記文發展趨勢,但從尊體角度而言仍有所變化,作為館閣成員的呂惠卿不會不熟悉學記文寫作模式。因此,館職帶來的對政治前途的憧憬、歐陽修的賞識推薦,以及與王安石經義多合的初次定交,無不強化了呂惠卿的政治理想及其在《杭州學記》中的不自覺流露。

(三)王安石的影響

熙寧六年(1073),王安石總管經義局,編著《詩》《書》《周禮》,呂惠卿和王安石之子王雱也參與其中。熙寧八年(1075),《三經新義》編撰完成,這和熙寧新政的政治背景關系密切,王安石早已關注學校培養人才和自己所倡導的政治改革之間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伏以古之取士,皆本于學校,故道德一于上,而習俗成于下,其人材皆足以有為于世。”[44]學校教育是科舉取士的根本,官方提倡的道德習俗也是學校的風向標。王安石所謂“道德”即呂惠卿提倡的“先王之道”:“道有升降,處今之世,恐須每事以堯舜為法。”[45]“熙寧新政”雖晚于《杭州學記》的寫作時間,但王安石的教育思想明顯影響《杭州學記》的創作理念,《杭州學記》對“慶歷興學”過于重視世務之學的批評也可從王安石《虔州學記》獲知:“余聞之也,先王所謂道德者,性命之理而已。”[46]強調“先王”的道德性命是王安石教育的一大特點,盡管改革重視實用人才,王安石仍然重視教育要有“內圣外王”兩個層面,兼顧內在道德和外在實學。王安石對儒家心性之學多有開拓,并有經義學著作用以統一思想,呂惠卿和王安石在變法前期秉持同一思想,基本依循儒家倫理政治的傳統,也可看出《杭州學記》受王安石學記影響,《慈溪縣學記》作于慶歷八年(1048)開篇曰:“天下不可一日而無政教,故學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47]《虔州學記》作于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先王所謂道德者,性命之理而已”[48],皆是《杭州學記》先聲。

《杭州學記》服膺“荊公新學”,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方今之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故也。孟子曰:‘有仁心仁聞,而澤不加于百姓者,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說,觀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49]“荊公新學”是宋代新官學,是王安石在推行熙寧新政時感到思想不統一對政治變革的弊病,因此編著《三經新義》用以統一學術,旨在服務政治,王安石提出“新學”的一大前提是當時的政治措施不合于“先王之法”,因此改革學術思想和具體制度,主張以先王為法。《杭州學記》寫在治平三年(1066),“熙寧新政”還未進行,呂惠卿在“宗原應變”這一點上也有王安石影響的痕跡。

三、《杭州學記》價值論衡

《杭州學記》帶有以文傳道的政治目的,重視學記對政治思想的闡發和學記文的教化功能,立論深遠,根源于“王官之學”,推崇“先王之法”的繼承和變革,并著眼于“慶歷興學”在地方教育實施過程的弊端,這都體現了呂惠卿創作學記文的思想價值,以議論為主的創作模式在北宋學記文發展中也具有參與文體建構的價值意義,記敘詳實的特點保存了杭州教育發展實況,補充史料的價值亦不可忽視。

(一)思想史價值

“宋代推重議論之風,不僅表現在個人、群體的社會生活層面,亦表現在思想、政治、文化、文學層面”[50]。學記文也受議論之風影響,在普通敘事中注入多維思想,不流于平面化的營建記錄,國家興亡之責任、政治變革之擔當,以及追溯教育之起源,皆深化了學校教育之于儒學的重要意義。“北宋儒學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政治哲學,它所代表的時代精神,是對文明秩序及其最高的體現形式——政治制度,進行理性的批判和重建。”[51]《杭州學記》雖記載一地的教育狀況,呂惠卿寄寓的卻是對于整個北宋儒學發展的深切思考,這種政治文化傳統中的士大夫主體改革思想是呂惠卿內蘊的價值目標,也是對北宋政治治理的一種理解方式,是站在國家治理層面反觀學校教育的歷史型態,以“先王之法”探求治道,獲取理想教育的建構,從而使《杭州學記》的思想從《論語》《孟子》等經典中獲得精神資源。“宋四家”學記文的深刻議論背后是深厚的經學修養,茅坤評:“予覽學記,曾、王二公為最,非深于學不能記其學如此。”[52]《杭州學記》論學之不可廢,追溯至唐虞三代,以數百字簡要概括儒學教育在不同時代的發展狀況,更以《論語》“子貢告朔餼羊”的典故來說明學校不可廢除的重要性,既從歷史經典方面表明教育之于政治變革的根基作用,也從禮樂制度方面給予學校教育合理的存在意義,足見呂惠卿在經術學問和政治思想方面的融會貫通。這在文體層面也表明學記文與禮樂制度以及政治制度的密切聯系,亦如吳承學《中國文章學的成立與古文之學的興起》所論:“中國文章學體系是在禮樂制度、政治制度的基礎上形成與發展起來的,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并始終與禮樂制度、政治制度密切關聯,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和穩定性。”[53]學記文作為傳統文章的典型文體,培養人才以輔助教育,在教育中傳承禮樂文化,三者之間形成的穩定性是對政統和道統的有力輔助,其思想價值已逸出普通記文的內容書寫,兼具思想史價值和文學色彩。

(二)文學史價值

倪春軍《宋代學記文研究》認為歐陽修、李覯、曾鞏和王安石等名家的學記基本建構了北宋學記文的寫作范式。[54]同一時期的呂惠卿也以《杭州學記》參與了宋代新興學記文文體建構。《宋代學記文研究》提出北宋初學記文敘事模式的三個特點:“記述官員興學建學的過程。”“描述學校的內部構造、屋室分布、環境景致。”“涉及建學官員的生平履歷、籍貫眾望、家族門風等情況。”[55]《杭州學記》敘事成分占比不多,但沒有忽略興學、建學的核心敘事:

樞密直學士王公之為州也,至則謀于其屬,得浮屠氏之羨財,為錢四百萬,因其舊地而斥大之,以幕府章君為學官,以典教育而治其事,未及成而去,轉運使、集賢校理王公攝州事,繼以賦之不隸于度支者,為錢一百三十萬以補其費,而以其余為待學者之資。今知軍州事、端明殿學士蔡公之來,實終成之。蓋營于治平二年正月甲子,而其既乃三年之十月壬辰也。[56]

官員建學過程被當作學記文常見的敘事內容,包括選擇地址方位、募集人力錢款、協調官員分工等,[57]這也是學記文核心:“大抵記者,蓋所以備不忘,如記營建,當記月日之久近,工費之多少,主佐之姓名,敘事之后,略作議論以結之,此為正體。”[58]盡管在“宋四家”學記文中,議論成分逐漸增多,但建學是學記文立論基礎,有學校之建,才能借以闡發各自的觀點學說。《杭州學記》敘述學校建立始末,校舍成立于蔡襄手中,前人之功不可沒,王琪和沈遘也赫然名列其中,可見其敘事詳實,前后事實皆有照應,沒有缺少學記的核心敘事成分。縱觀《杭州學記》全文,呂惠卿借鑒歐陽修《吉州學記》的“寬展法”,以“學之不可一日廢于天下也久矣”開篇,觀點議論不局限于杭州,議論占全文三分之二的內容,僅在最后一部分敘述校舍建造的始終,呂惠卿借文立論,在常見的學記文敘事模式外側重議論說理,符合當時學記文發展潮流。倪春軍指出曾鞏和王安石的學記文均先于蘇軾的《南安軍學記》,對宋代學記議論傳統的開拓之功在于曾鞏和王安石,[59]但呂惠卿《杭州學記》寫作時間在治平三年,和曾鞏、王安石的學記文寫作時間相近,且呈現出相近的學記文敘事模式,以及議論成分大量增加,應當認為《杭州學記》同樣也參與宋代學記議論傳統范式的建構,具有變體開創之功。

《杭州學記》敘述興建學校的圖景:“土木之役,工之以日計者凡五十有四,齋祠次舍、講習游居,咸各有所,州之民教子弟以往,而四方之游學者歸,蓋不絕焉,挾疑有問,勸葉有程,于是杭之學校蔚然為盛矣。”[60]描繪出欣欣向榮的敬業樂群形象,這和陳襄到任時看到的弦歌蕭然景象大不相同,推測是呂惠卿對杭州興學畫面的想象之景,“學記有現場創作和異地創作之區別。后者主要以書信為渠道,通過驛遞完成創作過程。其優點在于便捷,作者不必親臨現場而可免除舟車勞頓”[61]。治平三年,呂惠卿仍在館閣任職,并未到達杭州,可知《杭州學記》是異地創作,寄寓著呂惠卿對教育理想的憧憬。

(三)教育史價值

宋代文化高度繁榮的背后是文教昌明的推動,地方教育在宋代的發展也遠超唐代,但有關杭州教育的史籍記載存在“北宋略、南宋詳”的特點,《咸淳臨安志》《乾道臨安志》皆未收錄記錄詳實的《杭州學記》,有關杭州州學的學記還有沈括《杭州新作州學記》,寫于元祐二年(1087),但沈括未提到治平三年(1066)的州學建造情況,可見《杭州學記》獨有的史料價值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以杭州教育為主題的文章還有范仲淹《代胡侍郎奏乞賜杭州學名額表》和陳襄《杭州勸學文》,范仲淹在皇祐元年(1049)任職杭州,陳襄則是熙寧五年(1072)到達杭州任職,兩人的文章都顯示出杭州教育蕭條的情況,《代胡侍郎奏乞賜杭州學名額表》:“進士楊希堂領文會,有二十余人,日課藝業,其來不已,所益居多。”[62]《杭州勸學文》:“杭,東南之會藩也,其山川清麗,人物秀穎,宜有美才生于其間。然自建學以來,弦歌之聲蕭然,士之卓然有稱于時者蓋鮮,反不逮于支郡。”[63]《杭州學記》寫于治平三年(1066),寫作時間處于在范仲淹和陳襄之間,三人對杭州的學校教育皆是從反面論述,可證《杭州學記》所寫不虛。

《杭州學記》詳細記錄學校興建過程:“樞密直學士王公之為州也,至則謀于其屬,得浮屠氏之羨財,為錢四百萬,因其舊地而斥大之,以幕府章君為學官,以典教育而治其事,未及成而去,轉運使、集賢校理王公攝州事,繼以賦之不隸于度支者,為錢一百三十萬以補其費,而以其余為待學者之資。今知軍州事、端明殿學士蔡公之來,實終成之。蓋營于治平二年正月甲子,而其既乃三年之十月壬辰也。土木之役,工之以日計者凡五十有四,齋祠次舍、講習游居,咸各有所,州之民教子弟以往,而四方之游學者歸,蓋不絕焉,挾疑有問,勸業有程,于是杭之學校蔚然為盛矣。”[64]結合《乾道臨安志》卷三《牧守》記載,樞密直學士王公為王琪,蔡公為蔡襄,[65]王琪借佛寺收集營建學校的資金,尚未建成就已離職,直到蔡襄上任才最終完成學校的建造。此種紀實性敘述記錄了學校的資金來源、設施情況、以及環境氛圍,真實反映當時杭州地區的教育狀況,這為后世學者研究北宋時的杭州教育提供第一手資料,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如《教育政策與宋代兩浙教育》一書在論述“學田制與兩浙學校經費管理”時即引用《杭州學記》來說明宋代地方學校經費的來源除政府撥款外還有地方官的籌集,學校建置所需數額甚巨,撥款不足時還須籌集其余費用:“繼以賦之不隸于度支者,為錢一百三十萬以補其費,而以其余為待學者之資。”[66]且在論及杭州州學的建置沿革時:“宋仁宗時建,治平三年重修,元豐八年再修。紹興元年自鳳凰山徙府治東凌云橋西,號‘京學’嘉定九年增拓,淳祐八年又拓之。”直接標注其史料來源是《全宋文》卷一七二一,[67]所據即為《杭州學記》。《咸淳臨安志》《乾道臨安志》在學校和記文部分皆以南宋為主,沒有論及北宋時的杭州教育情況,亦沒有收錄《杭州學記》,今人所著《杭州教育志》以這兩部志書為材料依據,[68]未注意到《全宋文》中的《杭州學記》,忽略了治平年間杭州州學的建置,缺失王琪和蔡襄建造州學這段重要的學校建造史,足見《杭州學記》對保存杭州教育史料的重要價值。

四、結語

《杭州學記》和“宋四家”學記之間存在諸多相似之處,如對“先王之道”的強調、追溯三代教育,以及議論成分大于敘事的寫法。長久以來被忽略的《杭州學記》也應當被認為是北宋學記文發展中的典型作品,其與“宋四家”學記的不同在于針對“慶歷興學”中儒士和文吏的矛盾、實學和虛學的對立皆提出尖銳批評。這讓《杭州學記》在經典學記文的寫法之外帶有改革家色彩。呂惠卿主張在因循基礎上隨時變化,與王安石的政治思想遙相呼應,重視學記對政治思想的闡發和教化功能,議論正大。呂惠卿以深厚的經術學問為基礎,借文立論,側重說理議論,參與了宋代新興學記文文體的建構又有所變化,具有重要的文體學意義。《杭州學記》寫在“慶歷興學”和“熙寧新政”之間,其對“慶歷興學”過于重視世務的批評以及與王安石政趣契合的傾向都可見出呂惠卿對北宋儒學以及儒學教育發展的深刻認識,其政治家身份使《杭州學記》帶有求索政治治理的宏觀維度。

注釋:

[1][2][38][39]劉成國:《宋代學記研究》,《文學遺產》2007年第4期。

[3]顧宏義:《教育政策與宋代兩浙教育》、曾棗莊《文星璀璨:北宋嘉祐二年貢舉考論》、武漢大學歷史學院主編《珞珈史苑2011年卷》等書對《杭州學記》略有提及,但多是作為材料來源,其文學價值尚未得到重視。

[4]林紓:《春覺齋論文》,王水照編《歷代文話》第7冊,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6362頁。

[5]脫脫等撰:《宋史》第111冊,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3613頁。

[6][8][9][12][14][15][17][20][27][45][56][60][63][64]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79冊,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第132頁,第132頁,第132頁,第132頁,第132頁,第132頁,第132頁,第132頁,第132頁,第132頁,第132頁,第132頁,第102頁,第132頁。《杭州學記》:“勸業有程”原作“勸葉有程”,據原始出處《新刊國朝二百家名賢文粹》改“勸業有程”。

[7][62]范仲淹著,李勇先、王蓉貴校點:《范仲淹全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254頁,第398頁。

[10]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27冊,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第54頁。

[11]李國鈞、王炳照總主編:《中國教育制度通史》第3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75頁。

[13]孫培青:《中國教育管理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152頁。

[16]武漢大學歷史學院主編:《珞珈史苑2011年卷》,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159頁。

[18][19][23]朱剛:《士大夫文化的兩種模式》,《江海學刊》2007年第3期。

[21]王安石撰,劉成國點校:《王安石文集》第4冊,北京:中華書局,2021年,第1427頁。

[22]錢穆:《國史大綱(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第167頁。

[24]王澤民:《王官之學與古代學術的興起》,《臨沂師范專科學校學報》1998年第5期。

[25]郭慶藩著,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2020年,第935頁。

[26]章學誠著,王重民通解:《校讎通義通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頁。

[28][29][30]楊伯峻:《孟子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9年,第175頁,第189頁,第121頁。

[31]童書業:《先秦七子思想研究》,濟南:齊魯書社,1982年,第195頁。

[32]湯君:《莊子義集校》,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第1頁。

[33]李民、王健:《尚書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48頁。

[34]楊伯峻:《論語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第77頁。

[35]肖俊毅:《論先秦儒家“法先王”思想的天命史觀》,《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20年第3期。

[36]葛兆光:《中國思想史》第1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22頁。

[37]樓宇烈:《荀子新注》,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第80頁。

[40]上海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中國傳統文化與典籍論叢》,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78頁。

[41]陳元鋒:《宋代館職的名實與職任》,《史學月刊》2004年第12期。

[42]歐陽修著,李逸安點校:《歐陽修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第1727頁。

[43]蘇軾撰,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第4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1326頁。

[44][46][47][48][49]王安石撰,劉成國點校:《王安石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21年,第702頁,第1427頁,第1448頁,第1427頁,第641頁。

[50]張德建:《“議論文章”與北宋時代精神塑造、學術建構與文學變革》,2020年11月24日蘭州大學文學院講座。

[51]盧國龍:《宋儒微言:多元政治哲學的批判與重建》,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年,第1頁。

[52]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評文》,王水照編《歷代文話》第2冊,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1913頁。

[53]吳承學:《近古文章與文體學研究》,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26頁。

[54][55][57][59][61]倪春軍:《宋代學記文研究:文本闡釋與文體考察》,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21年,第73頁,第73頁,第73頁,第79頁,第218頁。

[58]吳納著,于北山校點:《文章辨體序說》,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第41頁。

[65]具體為:王琪:治平元年九月甲戌,以樞密直學士同判太常寺王琪知杭州,十一月己亥,轉右諫議大夫。二年徙知揚州,本傳字君玉,成都人,以詩知名于世。蔡襄:治平二年二月,以三司使給事中蔡襄為端明殿學士尚書禮部侍郎知杭州,本傳字君謨,興化軍仙游人,為政精明,吏不能欺,三年五月甲寅徙知應天府。參見商務印書館1937年版,第74頁。

[66][67]顧宏義:《教育政策與宋代兩浙教育》,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00頁,第66頁,第66頁。

[68]杭州市教育局編:《杭州教育志》,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2頁。

猜你喜歡
杭州學校教育
杭州
幼兒畫刊(2022年11期)2022-11-16 07:22:36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G20 映像杭州的“取勝之鑰”
傳媒評論(2017年12期)2017-03-01 07:04:58
杭州
汽車與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1:55
杭州舊影
看天下(2016年24期)2016-09-10 20:44:10
學校推介
留學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奇妙學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 999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 国产剧情伊人|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欧美午夜小视频| 91精品国产91久无码网站|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乱亚洲乱妇24p|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996免费视频国产在线播放| 美女视频黄又黄又免费高清| 亚洲香蕉伊综合在人在线| 日韩在线2020专区|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尤物| 色综合天天综合| 97久久免费视频|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免费一极毛片| 国产激爽大片在线播放|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 99一级毛片|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级毛片yw| 九色视频一区|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大陆国产精品视频| 99re精彩视频|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欧美69视频在线| 国产91精品久久| 成人中文在线| 午夜视频www| 狠狠v日韩v欧美v| 国产免费网址| 国产一区二区色淫影院| 欧美a级在线| 亚洲成人77777|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8| 午夜精品影院| 国产一区成人| 国产 日韩 欧美 第二页| h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下载|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a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美臀人妻中出中文字幕在线| hezyo加勒比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女人在线| 久久99这里精品8国产| 色首页AV在线|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天天操精品|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日韩a级毛片| 人妖无码第一页|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 一级高清毛片免费a级高清毛片|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无码伦av中文字幕| 欧美a级完整在线观看|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欧美有码在线观看| 欧美午夜久久|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亚洲天堂网在线观看视频| a亚洲视频|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