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鳳英
強化政協委員責任擔當是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的重要要求,是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一項重點工作任務。中央、省委、市委政協工作會議后,盧龍縣政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對標對表會議部署要求,積極進行探索實踐,在增強委員履職積極性、主動性上下功夫,不斷發揮委員的主體作用,著力強化委員責任擔當,有效激發了委員履職熱情和工作活力。
盧龍縣政協把委員履職能力建設作為加強和改進政協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實施素質提升工程,積極搭建學習平臺,著力增強委員的政治把握能力、調查研究能力、聯系群眾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一是扎實開展學習培訓。堅持每年對政協委員開展集中培訓。開展業務培訓,為委員系統講解了政協章程、提案撰寫、調研視察等相關內容;開展政治培訓,讓委員明確新時代政協組織的使命任務,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開展“大調研、大走訪、大宣講”活動,將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傳達到每一名委員;組織政協常委、委員活動小組組長參加全國政協培訓中心組織的高層次培訓,為委員增長才干尋求更多平臺。二是不斷強化理論武裝。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認真抓好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作為重中之重,把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等作為重要學習內容。通過黨組學、常委學、小組學、委員培訓學等形式,及時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會議精神傳達到每一名委員。三是創新完善委員黨建。每年召開政協系統黨建工作會議,全面總結和安排部署黨建工作。建立“黨組成員聯系界別活動組、黨員委員聯系黨外委員”制度,為73 名黨員委員建立“雙聯系”檔案。在政協全體會議、視察調研等重大活動期間設立臨時黨組織,成立專委會臨時黨支部,實現了黨的組織對黨員委員、黨的工作對政協委員兩個全覆蓋,形成了“支部建在界別上,委員聚在黨旗下”的黨建工作新格局。
盧龍縣政協著眼委員多元化需求,不斷拓寬履職平臺和載體,讓委員“當主角”“有舞臺”“唱好戲”。一是加強陣地建設。把加強委員履職陣地建設作為提質增效的基礎和保障,按照全員入委的方式,將194 名委員劃入5 個專門委員會,以專門委員會為主體開展協商、調研和視察活動,每個專門委員會每年至少安排兩次視察活動,參加視察的委員實現了全覆蓋。同時,將全體委員按區域、界別劃分成15個小組,并按照有場地、有制度、有活動等7 有標準,創建“政協委員之家”,成為委員學習交流的平臺、團結聯誼的舞臺、知情明政的看臺、建言獻策的講臺。二是拓寬履職渠道。以“政協委員之家”為依托,調動各委員活動小組的積極性,先后開展百余場各具特色的活動,如機關群團組的“黨員委員行”、社會法制組的“攜手助脫貧”、經濟開發區組的“公益服務接力賽”等,切實靈活了履職方式。三是健全服務機構。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政協工作會議精神,盧龍縣政協千方百計爭取縣委、縣政府的重視和支持,成立“政協委員服務中心”,政協機關新增事業編制6 個,明確機構和崗位職責,健全和完善規章制度,不斷密切政協機關與委員的聯系,為委員更好地履職盡責提供全方位服務保障。
盧龍縣政協牽住制度建設“牛鼻子”,堅持立、改、廢并舉,著力彰顯政協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一是強化制度約束。按照新修訂的政協章程,對政協全體會議、常委會會議、主席會議等10 項工作規則進行修訂完善,制定出臺了《委員參會制度》《政協委員之家管理辦法》《委員履職考核工作辦法》等20 余項工作制度。二是強化考核評價。建立委員履職檔案和日常管理臺賬,把委員基本信息、參加會議和活動情況、獎勵懲處等裝入檔案,一人一檔。采取個人自評、小組測評、黨組會和常委會會議綜合分析評價的方式,對委員年度履職情況量化打分,將委員考核“成績單”在全體委員中進行晾曬,以文件形式公布考核檔次。三是強化結果運用。考核結果報縣委組織部、統戰部和委員所在單位,并裝入委員檔案。對考核優秀的通報表彰;對考核基本稱職的,由黨組進行約談,并在全體委員大會上述職,進行滿意度測評;對考核不稱職的,按程序撤銷其委員資格。考核機制的運用,讓委員有了壓力也有了動力,責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增強。
盧龍縣政協創新協商議政的形式和方法,不斷加強協商平臺建設。一是創新調查研究方式。啟動調研前,圍繞課題制定調研方案,明確參與調研委員的工作任務。調研過程中,組織委員深入基層一線,了解掌握基本情況,運用數據、案例進行論證,借鑒外地先進經驗,努力把調研過程變成協商過程。2021年,縣政協形成的6 項調研成果均被縣委主要領導批示,多條建議被職能部門采納落實。二是改進專題視察形式。圍繞中心確定視察任務,制訂視察方案,細化活動分工,提前發出通知,為參加視察委員提供視察活動的相關資料,讓每位委員提前了解情況、及時進入角色,做到情況清楚、心中有數,在建言獻策中不說外行話,在參政議政中不走彎路,確保建言建在關鍵處、議政議在點子上。2021 年開展的8 次專題視察活動,形成意見建議37條,均被縣委、政府采納,有力助推了重點工作開展。三是提升協商議政水平。立足黨政所需、群眾所盼、政協所能,科學選定協商議題,協商計劃報縣委批準。始終把調查研究貫穿協商議政全過程,堅持“三個必須”,即提出協商議題之前必須開展前期調研,組織專題調研之前必須制定調研方案,召開協商會議之前必須評估調研成果;真正做到調查研究不深不開會、問題研究不透不開會、意見建議不準不開會,全面提升協商實效。
盧龍縣政協引導委員在服務大局中主動融入、在推動發展中積極作為。一是融入疫情防控“主戰場”。全體政協委員亮明身份,扛起責任,與各界群眾攜手并肩、共同抗疫。教育文化組委員創作了一大批文藝作品,普及疫情知識,為一線英雄點贊、為疫情防控加油;醫藥衛生組政協委員夜以繼日奮戰在防疫救治工作第一線,阻斷傳染源、保護群眾生命安全;社會法制組政協委員支持企業加快復工復產,幫助解決用工難題……同時,全體政協委員主動捐資捐物,為戰疫一線提供堅強物資保障。二是參與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委員積極響應政協倡議,發揮聯系廣泛、渠道暢通優勢,營造全員招商大上項目的良好氛圍。支朝宗委員根據市場需要,實施技改項目,與其他企業合作建立了可降解材料示范園,提升了盧龍經濟開發區的知名度;王丹委員響應國家“禁塑令”號召,投資研發新型產品,增上生產線;通過委員提供的招商信息,與中核集團光伏發電項目、福建龍巖甘薯食品深加工項目進行了深度對接。三是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與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以委員為主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為群眾辦實事好事260 余件,受益群眾達1200 余人,架起了黨群干群的連心橋。朱元武委員長期投身慈善事業,幫扶32 戶困難戶脫貧,被民革中央授予“助力脫貧攻堅工作先進個人”稱號;付強委員為黃土營小學197 名學生捐贈免費午餐;董彩亮委員利用“58 同鎮”平臺,為群眾解決葡萄、鮮薯銷售難題等等,展現了新時代委員風采,彰顯了政協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