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王洪海
采訪馬振清是在今年6 月一個晴天的上午。
兩屆省人大代表、兩屆省政協委員,連續20 年參加省兩會,馬振清的這段經歷并不多見。“除卻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我還擔任過市縣(區)兩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加起來總計有30 多年。所以我這輩子好像就干了一件事,那就是參政議政……”說著,馬振清停頓了下來,他的目光透過窗外,看向了遠方。
馬振清的辦公室向陽,窗臺上擺了一溜兒小石頭,都是他下鄉工作期間撿拾的,有的還很普通,但有了陽光的加持和玻璃的反射,倒也熠熠生輝,不覺讓人多看了幾眼。
見我注意到了窗臺上的小石頭,馬振清似乎來了靈感,說:“人大代表也好,政協委員也罷,做人做事當如這些小石頭,骨頭兒得硬,倔勁兒得足,身段兒得沉下去……其實,我們的一生都在找尋屬于自己的那塊石頭。”
“為群眾發聲、向政府建言獻策,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發揮自己的作用,本身就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職責所在。”馬振清說,30 多年的履職經歷,自己早已將為民的理念扎根心中,時刻關注著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在哪里工作就要把目光盯在哪里。”
上世紀80 年代,馬振清先后在贊皇縣農行、縣農業局、縣扶貧辦工作,由于跟自己所學的經濟專業十分對口,工作起來并沒有覺得苦。但是老百姓的窮苦,他是見不得的。贊皇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屬于太行山區,交通不便,發展不暢,醫療、教育更是落后。每當看到老百姓出行難、上學難、就醫難,他的心就如刀絞般痛。為此,他一心撲在工作上,尤其是任縣長助理分別主持縣農業局、縣扶貧辦工作期間,圍繞全縣農業經濟發展、農民致富增收、農村繁榮穩定,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全國、省、市相關部門的肯定和表彰。
1995 年,馬振清經組織選拔到福州掛職,學習沿海地區發展經驗。“在那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福州作為改革前沿陣地的發展脈動,領略了什么才是改革的魄力、創新的活力和進取的動力,并深深為當地形成的腳踏實地、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所折服。從福州掛職回來,我腦海里就有了清晰的工作思路,一切都要從實際出發,要水滴石穿,絕不能好高騖遠。”馬振清說。
2002 年成為省人大代表后,已任副縣長的馬振清對扶貧事業有了更為深刻的思考、更加理性的認識。圍繞如何加快縣域經濟特別是貧困縣經濟發展,他在省兩會上提出了兩條建設性意見:一個是,能否發揮后發優勢,爭取后來居上的關鍵是看思想解放的程度、改革開放的進度和工作落實的力度;一個是,事事都是投資環境,優化環境要從每一個細節著手。
為了把扶貧事業與黨中央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目標相融合,馬振清不顧疲勞,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先后走遍了全縣11個鄉鎮,進行了系統地調查研究,提出了《關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建議》。省委、省政府相關部門答復稱:“此建議很有價值,對當前我省農業、農村工作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在贊皇縣工作期間,馬振清發揮自己的管理才能和專業優勢,千方百計引進資金,大力發展周轉畜、周轉棚、勞務輸出、移民搬遷等“造血式扶貧”,有力支持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
多年以后,即便是工作調動離開了贊皇,馬振清的心一直也沒有離開過那里。2014 年、2016 年,已是省政協委員的他以贊皇縣的發展為例,向大會分別提交了《關于大力發展我省溝域經濟的建議》和《關于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的幾點建議》提案,均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為贊皇縣的發展再一次添了柴、助了力。
馬振清說,人生就跟石塊兒一樣,命運把你丟在哪里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準自己的位置,發揮不出自己的作用。
健康和年齡決定了人生的長度,價值和成就則決定了人生的厚度。
馬振清篤信,有意義的人生需要成就感來支撐,“身為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質量和水平決定著自身價值的最終體現。”
20 年來,馬振清堅持做參政議政的帶頭人,在省兩會上提出的代表建議(議案)、委員提案將近120 件(篇),其中有12 件被省政府列入重點辦理代表建議、委員提案,每年都是“提出建議較多的代表”或“提出提案較多的委員”之一,曾被評為河北省十一屆人大優秀代表。
“無論是人大代表還是政協委員,如果提案或建議只能窩在肚子里,那么想法再美好也沒有用處,要瞄準‘說得對’而不是‘說了算’。我堅持每年至少撰寫六七件高質量的代表建議、委員提案或社情民意信息,很多都得到了領導的批示,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參考,這一點讓我非常自豪。”
在馬振清的辦公室里,20 年來提出的各類建議堆了厚厚一摞,還有一摞是他的獲獎證書。“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協定期都會組織優秀建議、優秀提案評選,這些都是獲獎證書。”因為有建設性且切合實際,馬振清提出的建議曾經連續5年被評為優秀建議。
2006 年,馬振清針對安全生產形勢,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的建議,引起了省主要領導的高度關注,省委書記作出重要批示,省政府辦公廳將此建議確定為當年督辦的10 個重點代表建議之首。
2010 年,省人大常委會在平山縣舉辦人大代表培訓班,馬振清作為4 個發言代表之一作了履職經驗介紹。他說,平時工作中只有把身子沉下去,時刻懷著對老百姓、對選民的深厚感情來工作,才能真正掌握第一手資料,才能真正了解群眾的所需、所想、所盼,也才能提出有價值、有分量的建議。
2012 年,馬振清由省人大代表轉為省政協委員,角色的變化給他的履職提出了新的挑戰。為此,他把更多的目光轉向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民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調查研究上,以便能夠精準地建言獻策。
“發現問題就要提出問題,做到言之有理,使人信服,更要重視提出對策,而且對策要具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讓有關部門可操作,增強參政議政的準確性、時效性。”馬振清說。
2016 年,物流經濟在我省各大城市得到快速發展的同時,馬振清看到了這一業態在我省農村地區的薄弱地位與發展潛力,就此提出了《關于加快農村物流業發展的建議》的提案。政府有關部門對此非常重視,下大力完善了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服務體系,實現了縣鄉村三級收件、分派、配送的物流模式,降低物流成本,打通了農村物流配送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該提案后被評為省十一屆政協優秀提案。
2017 年,馬振清通過對太行山區的實地考察,提出了《加快太行山綠化,構筑生態保護區》的提案,原省林業廳等部門在出臺的《太行山綠化規劃》(2016-2018)《太行山綠化三年攻堅戰實施方案》中進行了充分吸納,為推動我省造林綠化與精準扶貧脫貧、美麗鄉村建設,打好太行山綠化攻堅戰,發揮了積極作用,這一年我省全年完成造林317 萬畝。
馬振清說,做人做事要有正確的態度、堅定的信心,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做人要懂得感恩,要講良心。馬振清坦言,自己所取得的成績都是黨組織培養的結果,“我雖然沒有加入中國共產黨,但我的心永遠跟黨在一起,永遠聽黨的話,跟黨走!”
馬振清告訴記者,成為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本身就是黨組織對他的最大認可,他自己從不敢有絲毫懈怠,一直自我加壓,一年當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下基層,走訪選民、聯系界別群眾,始終堅持以對黨和人民事業的忠誠之心為方向,用心思、用心想、用心悟、用心說,當好人民群眾的“傳聲筒”。
“首先要講政治,當了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你的行為就不單單是你個人的了,而是你身后的組織,你的一言一行代表著組織的形象,決不能自由散漫、舉止輕浮、口無遮攔,要經常想一想、思一思、掂一掂,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馬振清說,除了加強政治學習外,業務學習同樣重要,“很多情況下,代表和委員更像個全科醫生,凡事都要懂一些。”
多年來,善于學習的馬振清不但成為省法學會會員、省農經協會會員、省檢察院人民監督員,還是省民營經濟研究會連續兩屆(目前是第二屆)17 個特聘專家之一,也是唯一的一個不是專業從事經濟研究的專家。“他們要么是大學教授,要么是經濟研究所的學者,要么是省政府經濟研究部門的官員,只有我一個是來自基層的‘土專家’。”而這個“土專家”不負眾望,先后在各級報刊發表理論研究、調研報告、學術論文等60 余篇。
今年省兩會期間,馬振清提出了《“雙減”背景下基于腦科學和認知心理學提升學習效率的研究的建議》的提案,就是他認真學習研究的結果。“在此之前,我對腦科學一無所知。但當我通過相關材料得知,腦科學與教育作為腦科學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受到眾多教育專家的熱捧后,我就覺得大有文章可做,尤其是在教育部提出‘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對如何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顯得非常必要和及時。”
2022 年6 月30 日,一個受過腦科學訓練的學生的精彩表演,引爆了省政協重點提案辦理協商座談會。“幕后策劃者”就是馬振清,這次會議的一項重要議題就是對他提出的提案辦理情況進行充分地討論和協商。沒想到,他竟然把國內從事腦科學教育研究的企業和專家團隊帶到了會場上,讓他們直接匯報相關工作進展并接受現場“質詢”,結果讓與會人員大開眼界,連連嘆服。
“作為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我們要不斷創新發現問題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方式、解決問題的途徑,否則我們就很難發現新情況、新問題、新理論,也就難以引起領導決策層的關注和重視。”馬振清說。
20 年來,馬振清從農業、林業發展到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從婦女兒童權益保護到農民工權益保障,從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到健康產業發展,從太行山生態環境保護到大氣污染防治,從我省中醫藥文化傳承到全省文化遺產保護,只要是群眾關心、政府關注的問題,他都時刻放在心上,積極提出建議,為代表和委員履職豎起了標桿。
“其實,每個代表、委員都在盡職盡責地履職,我只不過是履職時間更長一些、履職經驗更多一些。”馬振清表示,代表、委員要發揮自身優勢,更多地、更好地反映群眾呼聲,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流急。20 年來,在省人大和省政協的大家庭里,馬振清認識了來自各行各業、各個階層的朋友,經歷了無數美好的合作共事的瞬間,“這些美好的人和事豐富了我的人生,并使之變得有趣和無悔。”
馬振清說,人生就是一塊磨刀石,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堅持,終究會讓你磨出意志,磨出能力,磨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