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紅
1.1 一般資料 選取廣東祈福醫院2018 年10 月-2020 年10 月診治的82 例牙周炎伴錯畸形患者。納入標準:(1)年齡18~65 歲;(2)患者診斷符合牙周炎診斷標準[8];符合錯診斷標準,且影像學檢查與診斷結果一致[9];(3)牙周炎伴錯畸形患者復雜程度、結果和治療需要指數(index of complexity,outcome and need,ICON)在50 分以下;(4)恒牙牙列缺損;(5)安氏Ⅰ類錯畸形。排除標準:(1)顳下頜關節病變患者;(2)具有正畸治療史;(3)具有頜面部外傷史;(4)合并心、腦重大疾病患者;(5)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6)依從性差。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1 例。本研究已經通過廣東祈福醫院倫理委員會審議。患者及家屬了解本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1.2.1 牙周炎基礎治療 首先兩組患者均給予基礎牙周治療,對患者進行口腔衛生宣傳教育,用潔治器械將附著于牙齒表面和牙縫的牙菌斑、牙結石、色漬、食物殘渣清除干凈,再用更精細的齦下刮治器刮除齦下牙根表面的牙菌斑、牙結石,使根面光滑平整,對于實施過牙齒修復的患者應將不良修復體去除,患者經過牙周炎治療后3 個月再做評估,若牙菌斑控制良好,牙周組織無炎癥,軟硬組織厚度充足,菌斑檢出率小于20%及以上可以開始正畸治療。
1.2.2 對照組 采用直絲弓矯治器。器械選擇Gemini MBT 直絲弓矯治器托槽(美國3M 公司),首先排齊錯位牙齒,整平異常的牙合曲線,確定托槽定位后,將托槽粘固在上下牙列,確保托槽縱軸與牙齒長軸保持一致,按照頰面管與磨牙頰側的角度粘帶環,使用高彈性弓絲,告知患者矯正后隔1 個月復診,更換弓絲。矯治時間8 個月。
1.2.3 觀察組 采用無托槽隱形矯治器。器械選擇無托槽隱形矯治器(美國Align Technology 公司),患者拍攝口腔全景片和側位片,使用ITERO 口腔掃描儀掃描直接上傳數據制作矯正器,患者即可佩戴,叮囑患者每日至少佩戴22 h 以上,注意吃飯前后清潔牙齒,矯正器佩戴前后用冷水清潔矯正器,需10 d 進行一次更換。矯治時間8 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指標(1)矯治效果。矯治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3 個等級,錯正畸后,牙列整齊,牙齒咬合達到正常覆合覆蓋關系,顳頜關節無疼痛感,為顯效;錯正畸后,牙列基本整齊,牙齒咬合基本達到正常覆合覆蓋關系,上下牙錯位≤2 mm,顳頜關節偶有疼痛感,為有效;錯正畸后,牙列仍不整齊,仍存在較大的牙齒扭轉程度、牙傾斜程度,牙齒咬合沒有達到正常覆合覆蓋關系,上下牙錯位>2 mm,顳頜關節疼痛,為無效。總有效=顯效+有效[10]。(2)牙周健康情況。比較患者矯治前后牙齦指數(GI)、菌斑指數(PLI)、牙齦溝出血指數(SBI)、牙齦溝探測深度(SPD)、臨床附著喪失程度(CAL),采用視診結合探針檢測,GI、PLI、SBI 越高,CAL 越大,牙周健康越嚴重,SPD 超過3 mm 即認為是病理性加深。(3)正畸時間。比較兩組患者咬合打開時間與牙齒整平時間,咬合打開時間是指前牙后牙可以上下接觸的時間,牙齒整平時間是指前牙后牙處于同一水平面的時間。(4)X 線頭影測量指標。比較兩組矯治前后上齒槽座點角(SNA)、下齒槽座點角(SNB)、SNA角與SNB 角之差(ANB)、上中切牙長軸與前顱底平面夾角(U1-SN)、下中切牙長軸與下頜平面夾角(L1-MP)。(5)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兩組患者矯治期間水腫、炎癥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檢測數據使用SPSS 22.0 進行統計分析,牙周健康情況、正畸時間、X 線頭影測量指標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以()表示;矯治效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采用χ2檢驗、秩和檢驗或Fisher精確概率法,以率(%)表示。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研究組男23 例,女18 例;年齡20~65 歲,平均(38.48±5.61)歲;錯畸形病程8 個月~5 年,平均(2.83±0.67)年。對照組男20例,女21例;年齡18~59歲,平均(37.42±5.38)歲;錯畸形病程9 個月~5 年,平均(2.97±0.54)年。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矯治效果比較 矯治后兩組矯治效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矯治效果比較[例(%)]
2.3 兩組正畸時間比較 觀察組咬合打開時間長于對照組(P<0.05);兩組牙齒整平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正畸時間比較[個月,()]

表2 兩組正畸時間比較[個月,()]
2.4 兩組牙周健康情況比較 矯治前兩組GI、PLI、SBI、SPD、CAL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矯治后對照組PLI 上升,觀察組PLI、SBI 均下降,且對照組PLI、SBI 均高于觀察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矯治后兩組GI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牙周健康情況比較()

表3 兩組牙周健康情況比較()

表3 (續)
2.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矯治期間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01,P=0.043),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2.6 兩組X 線頭影測量指標比較 矯治前兩組SNA、SNB、ANB、U1-SN、L1-MP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矯治后兩組SNA、ANB、U1-SN、L1-MP均減小,SNB均升高,但兩組SNA、SNB、ANB、U1-SN、L1-MP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X線頭影測量指標比較[°,()]

表5 兩組X線頭影測量指標比較[°,()]

表5 (續)
牙菌斑是牙周炎的主要病因之一,矯治過程中會因為佩戴矯治器而導致口腔內的微環境發生變化,口腔內菌群失衡,牙菌斑增加,反而加重了牙周炎[16],本研究比較了兩種矯治器對牙周健康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矯治后對照組GI、SBI、SPD、CAL 無統計學差異,但PLI 上升,觀察組GI、SPD、CAL 無統計學差異,但PLI、SBI 下降,并且對照組PLI、SBI 均高于觀察組(P<0.05),提示了無托槽隱形矯治器可以降低患者牙齦菌斑和牙齦溝出血情況,而直絲弓矯治器反而增加了患者牙齦菌斑,與石敏等[17]研究結果相似。經筆者分析,推測原因為直絲弓矯治器需要固定在口腔內,患者不能自己摘取,托槽、弓絲和金屬附件與口腔的摩擦會使牙齦溝出血,固定在牙齒上的各種配件也會導致口腔無法得到有效清潔,從而導致牙齦菌斑增加,而無托槽隱形矯治器可以隨取隨戴,隨時清潔,有效減少牙齦菌斑生成,并且其材質柔軟,不會因為摩擦導致牙齦溝出血,故無托槽隱形矯治器對牙周健康的影響優于直絲弓矯治器。研究還發現無托槽隱形矯治器咬合打開時間長于直絲弓矯治器(P<0.05),但兩組牙齒整平時間無統計學差異,提示了直絲弓矯治器矯正咬合錯位時間更短,說明盡管無托槽隱形矯治器矯治效果較好,但患者從咬合錯位到咬合打開所需的時間更長,推測是由于直絲弓矯治器一直固定在牙齒上,而無托槽隱形矯治器需要花費取戴時間,患者佩戴時間不一,因此咬合打開需要花費的時間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