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記者 郭鵬
“送培訓上門、送技術下鄉、送服務到家。”近日,由招商局慈善基金會和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共同發起的鄉村醫生培訓項目,順利完成了在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的培訓。
至此,該項目已累計培訓鄉村醫生700人,覆蓋了威寧全縣近50%的村衛生室,惠及百萬威寧各民族群眾。
通過鄉村醫生培訓項目,讓普通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
“以前看高血壓都要往縣城、市區跑,一跑就是一天,費時費力又費錢。現在不用了,村衛生室就能看,我們村里的醫生水平也越來越高,可方便了。”威寧縣麻乍鎮松木坎村村民劉慧對村醫趙慶先贊不絕口。
今年5月,村醫李盼參加了鄉村醫生威寧活動的第一期培訓,連續6 天11節的課程,她一節不落。“這次培訓就像雪中送炭,我們鄉村醫生太渴望能獲得城市醫療專家的指導了!”李盼告訴《民生周刊》記者,自己學習熱情高漲,培訓課程也受到村醫們的熱烈歡迎。
長期以來,我國基層鄉村醫生雖然數量龐大,但大多都缺乏專業系統的醫學教育。
“我們經過多次走訪調研,結合當地常見病,從根本上瞄準鄉村醫生的需求,邀請畢節市中醫院和畢節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醫師骨干,開展系統全面的理論知識及實操培訓,效果超乎預期。”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項目主管王思臣介紹道。
培訓結束后,村醫李盼像往常一樣回到了熟悉的村子,繼續背起出診箱,四處為村民看病治療。不同的是,她的診療技術比以前更好了,上了新臺階。“課程內容包含中醫推拿及拔罐、常見病預防及診治、醫德仁心教育等11個課程,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李盼表示,通過培訓,自己收獲很大,以后為病人看病更有信心了。
雖然培訓已經結束,但學習不止。項目組為鄉村醫生準備了線上直播課程,鄉村醫生可以足不出戶在線繼續學習公共衛生、中醫、常見病、地方病及傳染病預防和控制等各類知識,還能接受北京、上海、山東等地高水平醫學專家的培訓,開展遠程診療協助。
今年5月至7月,對畢節市中醫院主治醫師蔣艷來說格外忙碌。在日常接診之外,她還擔負起了威寧鄉村醫生培訓項目培訓講師一職,面向當地鄉村醫生講授風濕關節痛的預防及治療方法。
“風濕關節痛是我們縣老年人遇到的常見病之一,對他們來說到市區看病非常不方便。我通過培訓把診療技術傳授給鄉村醫生,反而能讓他們更直接受益。也非常感謝招商局慈善基金會和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讓我有機會為家鄉人民做點事。”作為從業多年的醫生,蔣艷很看重這次培訓的意義。
與城鎮居民相比,在廣大農村地區,數以萬計的農村居民遇到疾病第一選擇往往是村鎮衛生室。一直以來,鄉村醫生隊伍是捍衛基層群眾身心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在基層醫療、預防、保健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威寧縣哲覺鎮公平村村醫
長期以來,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積極動員各方力量,努力參與改善鄉村地區醫療衛生水平,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據了解,2019年,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聯合招商局慈善基金會將鄉村醫生培訓作為基層醫療扶貧的切入口,創新醫療扶貧新模式,將其作為健康中國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開啟鄉村醫生培訓項目。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據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旨在補強農村衛生服務弱項,提高鄉村診療服務水平,改善農村地區醫療服務狀況,以幫助鄉村醫生學習易掌握、見效快的醫治手段,提升基層疾病預防和公共衛生工作水平為目標,最大限度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鄉村醫生是保障農村醫療的第一道防線,是農村醫療體系的基礎。培養一支業務能力過硬、具有奉獻精神的高素質村醫隊伍,是提升廣大農村地區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防止村民因病返貧的長效機制,更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
為筑牢這一健康“防線”,招商局慈善基金會聯手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立足做好“送醫下鄉、培養村醫、扶持村醫”的工作,將知識送到鄉村醫生心中,將溫暖送到鄉村醫生手中,實打實地為我國基礎醫療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
自2019年發起以來,鄉村醫生培訓項目至今已走過3個年頭,先后在云南省鎮雄縣、湖北省蘄春縣、貴州省威寧縣開展31期線下培訓活動,累計使3000余名鄉村醫生從中受益。
據介紹,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和招商局慈善基金會,未來將持續投入專項資金,優化培訓課程體系設計,前往更多省份和地區開展培訓活動,為鄉村醫生提供更多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培訓,為提高鄉村醫生的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共同探索助力鄉村振興和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的公益解決方案,一起迎接“健康中國2030”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