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記者 羅燕
近年來,全民健身熱情高漲。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 年全國7 歲及以上人口中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37.2%。
北京冬奧會之后,群眾參加體育運動的積極性更高,但運動醫學專家們卻反復提醒注意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
在我國體育人口日漸龐大的同時,出現運動損傷的人數也在激增。“我們科室的門診量和手術量每年都在上漲,今年的手術量跟去年同期比增加了不少。” 北京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膝關節外科主任余家闊說。
發生運動損傷的重要原因是人們的運動保護意識和運動能力普遍跟不上他們的運動熱情,很多運動損傷在自己還沒意識到的時候就已經發生了,再就診時已經很嚴重。
此外,體育考試納入中考,讓青少年兒童的體育鍛煉更受重視,但由于突擊訓練等不恰當的運動方式,中小學生出現運動損傷的也越來越多。

余家闊(左)與同事研究關節修復。
有的人跑步一段時間后,膝蓋開始疼,到醫院檢查發現半月板損傷了;有的人喜歡踢足球,扭傷腳了,造成韌帶斷裂……現實中,運動損傷很常見,但只要不發生骨折等嚴重的傷害,很多人會忽視。
“從不運動到重視運動本身是好事,但如果缺乏專業的運動知識,問題就來了。”余家闊說。
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到2030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將達5.3億,運動醫學專家估計,屆時每年出現運動損傷的人次將達1億以上。
余家闊指出,軟骨磨損、韌帶斷裂、半月板撕裂等都是常見運動損傷,大多數是由于不良的運動習慣及不規范的訓練造成的。
他發現,很多人在盲目地參加體育活動。比如,前幾年馬拉松很火,很多地方在舉辦馬拉松賽事,大量群眾參加馬拉松活動,不少人出現了膝蓋積水、軟骨損傷等問題。這幾年滑雪流行起來,很多人摔傷、碰傷,造成軟組織損傷、韌帶斷裂甚至骨折。
大多數體育機構只注重運動技能,不會對參與體育活動的人進行身體評估,也缺少對預防運動損傷知識的普及。這樣就導致出現運動損傷的概率大增,嚴重的損傷也比較多。
“有些人不做運動前的熱身以及運動后的放松和恢復,這也是一個不好的運動習慣。”余家闊告訴《民生周刊》記者,專業的運動員都會認真做訓練前的準備工作以及訓練后的恢復,這樣才能進行長年累月的高強度訓練。
突擊訓練也容易造成運動損傷。每到體育中考前后,余家闊所在的運動醫學門診就會迎來大批學生,多是因為考前的突擊訓練造成了運動損傷。比如,800米、1000米跑步,跳繩等項目,學生們平時只顧學習沒有時間練,到快考試了開始著急,短時間內加大運動量,造成膝蓋積水或者肌肉和韌帶拉傷,不少人因此無法參加考試。
冰敷、貼片膏藥,噴點消腫藥……這是常見的“療傷”法。很多人在體育鍛煉中對運動損傷渾然不覺,即便發現自己受傷,也不會及時就診,以為忍一忍就過去了。
“出現運動損傷之后,能早發現、早就診、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是最重要的,否則就會造成一些并發癥,或者是進一步的損害。”余家闊強調。
比如,軟骨磨損后不去治療,反而繼續進行不恰當的運動,就會以越來越快的速度磨損,甚至達到要做手術的程度,常年持續加重的軟骨磨損,會加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程度,到了終末期骨性關節炎,可能需要進行膝關節置換。反過來,如果膝關節一疼,就去找醫生看,調整一下運動方式,按醫囑進行積極康復鍛煉,可能連藥也不用吃就能恢復。
但很多運動損傷患者也很困惑,不知道找誰看。“比如,對于韌帶斷裂,很多患者不知道要找運動醫學大夫看病。”余家闊說。在他看來,隨著群眾體育蓬勃發展,現有的運動醫學大夫是不夠的,需要加大培養力度。同時,也要在運動損傷的人工智能診治方面發力。
近年來,余家闊帶領團隊在研發一款人工智能輔助診斷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斷裂的軟件,該軟件正在臨床進行驗證,可以在十來秒鐘的時間內讀片子,作出韌帶是否斷裂的輔助診斷。
余家闊及團隊研發的個性化定制3D打印全膝置換用人工關節作為產學研轉化成果出現在今年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這是應用3D打印技術,根據患者個人的膝關節狀況,生產出高度匹配患者需要的人工膝關節及配套使用的手術導板,從而為患者完成個性化微創全膝置換手術。
“新工科、智能制造的發展會帶動新醫科的發展,我們不能一直沿用老一套的診療方式,要創造一個全新的個性化智慧型關節外科模式。”余家闊說。
事實上,相比運動損傷后的治療,更重要的還是正確地運動,預防出現運動損傷。
“每個人都應該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和興趣,選擇適合的運動。同一種運動,有的人能做,有的人卻不能做。”余家闊說。比如,個子矮的人一般不要選擇打籃球。因為他在打球的過程中不占優勢,容易被人撞倒,拿到球也會更費勁,這樣他的一些動作就容易變形,更容易引起運動損傷。
他建議人們在選擇一個運動項目之后,通過各種渠道充分了解這項運動,做好知識準備及運動準備。如果肌肉力量不夠,可以練一段時間的肌肉力量再去參加所選的運動。選定了自己心儀的運動項目以后,還要了解這項運動需要的熱身、運動后的恢復怎么做,還要學會在運動中遇到意外時怎么保護自己,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
此外,有些運動項目還需要有恰當的運動裝備,因為運動裝備可以防止很多不必要的運動損傷。比如跑步,鞋子軟硬度、鞋底的彈性等都會影響鍛煉效果和損傷發生情況。穿不恰當的鞋子運動,可能導致腳的磨損,韌帶的勞損和足踝關節的受力異常,這種異常進而還會傳導到膝蓋,對膝關節造成不利影響。
在要選擇一項長期的、運動量比較大的項目之前,也可以咨詢運動醫學的專科醫生。據了解,目前國內已經有一些醫院設立了運動處方診療業務,進行運動的評估并給出運動建議。余家闊希望,在全民健身的熱潮之下,運動處方可以盡快推廣,讓更多人能夠科學地、正確地運動,同時最大限度避免運動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