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記者 張兵 □ 特約記者 薛邦熠
位于粵東北山區的梅州市是典型的欠發達地區。近年來,梅州市稅務局在履行稅收職能的同時,充分發揮自身部門優勢,走出了一條新路子—“稅村共建”,通過“稅扶村,村協稅”,將稅務治理融入鄉村治理,極大助推了產業發展,“稅村共建”在當地深度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去年我們合作社幫助社員爭取到幾十萬的臍橙訂單,但對方要求開發票,大家都蒙了,一是擔心要繳稅不劃算,二是不知道怎么開。后來我騎摩托車到稅局去問,才知道可以到前臺代開,還免稅。”平遠縣鄒坊村竹園果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劉文如說。
2020 年9月,在梅州市稅務局的指導下,平遠縣稅務局在仁居稅務分局管轄的仁居、差干兩個鄉鎮23個村(社區)開展“稅村共建”試點,通過建立“黨建+鄉村振興”工作模式和“稅務聯絡員+村級聯絡員”工作機制,把稅務治理融入基層治理體系。
開展“稅村共建”后,稅務干部成為鄒坊村的“常客”。“稅務干部經常和我們一起學習黨的理論和大政方針,收集村民和農業合作社在稅費方面的需求和意見建議,幫助公共服務站工作人員解決業務問題等。”鄒坊村支部書記卓森介紹說。
近兩年來,平遠縣稅務局黨員干部到各村開展黨建共建活動41次,稅務黨員志愿服務隊上門服務130余次,通過線上線下渠道對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進行稅費業務培訓110多場次。
今年4月,平遠縣委組織部、平遠縣稅務局和平遠縣政數局聯合發文,在全縣12個鄉鎮143個村(社區)推廣“稅村共建”工作,通過建立黨建共建、“稅務聯絡員+村(社區)網格員”核心機制、聯合保障機制,進一步密切稅村之間聯系,實現稅收治理下沉基層。
“我們已經把稅村共建工作納入各鎮年度黨建績效進行考評,并要求各鎮黨委將這項工作列為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履職考核和黨建述職的內容,接下來將通過細化量化考核標準,激勵基層黨員干部主動擔當作為,激活鄉村振興的新動能。”平遠縣委組織部副部長謝婷說。
梅州位于廣東省東北部山區,農村地區點多面廣線長。在撤廳設點前,全市共有53個辦稅服務廳,但仍然有部分行政村距離辦稅服務廳較遠。
與此同時,農村納稅人繳費人年齡偏大,文化程度相對偏低,使用智能化手段辦稅繳費存在一定困難,因此對實體辦稅的依賴程度相對較高。
為減輕基層群眾的辦稅繳費負擔,平遠縣稅務局和平遠縣政數局將城鄉居民保險費繳交、增值稅普通發票代開等9大類11項常見的稅費事項列入村級公共事務辦理清單中,依托黨群服務中心的人員和設備,打通辦稅繳費“最后一公里”。
去年底,“稅村共建”又增加了新的利器,平遠在全縣投放了155臺“粵智助”政府服務自助機,覆蓋到143個村(社區)。
在廣東省稅務局的部署安排下,“粵智助”又上線了34項自助辦稅繳費功能,基本實現了“足不出村”即可辦理稅費事項。
工具有了,關鍵就在于推廣應用。平遠縣稅務局、平遠縣委組織部和平遠縣政數局舉辦了3 場培訓,組織全縣143個村(社區)公共服務站的工作人員共同學習“粵智助”操作,并通過稅務聯絡員和村級網格員的日常上門走訪和溝通聯系,幫助公共服務站工作人員持續提升辦稅繳費的能力。
在稅村的共同努力下,在村級黨群服務中心辦稅繳費已經成為當地群眾的共識。試點以來,共辦理稅費業務10700余筆,各村八成左右的村民都到黨群服務中心繳交城鄉村民醫療保險費,部分村達到了九成以上。
目前,“稅村共建”工作正在全市逐步推開,預計到2023年基本建成“線下服務無死角、線上服務不打烊、定制服務廣覆蓋”的“非接觸式”稅費服務新體系。
“只有因地制宜,才能走出發揮山區稅務部門優勢的新路子,走出受山區納稅人繳費人歡迎的好路子。”梅州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羅偉民說。
時下,正是無花果采摘的季節,位于平遠縣八尺鎮黃沙村的梅州市叁陸陸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迎來了繁忙的“采摘季”,每逢周末,前來采摘鮮果的車輛排成長龍,最高峰時,每天的收入額可達2萬元以上。

仁居稅務分局黨員干部深入田間地頭,了解當地煙葉等特色農業發展情況。
企業負責人李展輝是當地知名的“鄉賢”,在外打拼多年,疫情期間,李展輝向家捐贈了一批防疫物資,與相關部門建立了聯系。感受到家鄉人民的熱情和優越的營商環境后,李展輝決定回鄉創業,發展起集種植、加工、觀光體驗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
得知企業有涉稅費需求后,黃沙村的稅務聯絡員丘志雄主動到企業問需解難。了解到企業需要稅費政策支持,丘志雄和同事們一起,為企業定制了“一企一策”專屬服務手冊。
目前,李展輝的公司種植了近300畝的桑葚、無花果、優質稻等農作物,并上馬了加工生產線,對農產品進行粗加工。
助力鄉村振興,這是“稅村共建”的應有之義,在稅務部門的推動下,仁居稅務分局、鄒坊村和平遠農商行仁居支行結成黨建共建單位。平遠農商行結合稅務部門提供的信息,為鄒坊村整村授信1000萬元,用于支持當地農戶或農業合作社發展煙葉、優質稻、臍橙等特色產業。
馬鈞明是平遠縣八角亭種養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今年他通過“整村授信”貸款40萬元,用于發展煙葉、優質稻種植和魚稻共生項目,其中上半年煙葉的產值就達40萬元。
“‘稅村共建’不僅幫我解決了農產品銷售、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發票代開的問題,還為我提供了資金來源。”嘗到甜頭后,馬鈞明決定擴大種植規模,并通過繼續購買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提升農作物的經濟效益。
“‘稅村共建’很有生命力,我們將借鑒這一經驗和做法,加強與人才就業服務中心的協作,將各鎮就業服務中心的功能延伸到村一級,持續為鄉村振興助智賦能。”平遠縣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副局長陳俊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