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趙佳玲

集市上治安巡邏
龍頭大山,重巒疊嶂,延綿不絕。在貴州省安龍縣龍山鎮橫臥著一條蜿蜒起伏百余里的山脈,當地群眾都管它叫龍頭大山。近年來,駐守在大山深處的安龍縣公安局篤山中心派出所龍山警務室全面提升預防化解矛盾糾紛和服務民生的能力,成為2.7萬名群眾安居樂業的“平安前哨”。
2021年,安龍縣公安機關深化警務機制改革,在保持原有鄉鎮派出所功能不變的情況下,將龍山派出所與篤山派出所警力進行優化整合,建立篤山中心派出所并設立了龍山警務室,全面提升警務效能,更好地服務群眾。
為充分發揮民警、輔警的優勢特長,篤山中心派出所將警力細化分組,以“兩隊一室”警務運行機制改革為主體,做精綜合指揮室、做強執法辦案隊、做深社區警務隊,進一步提升了隊伍快速反應、協作配合、整體作戰的能力水平。
“我們根據民警、輔警的性格和特長優勢,讓適合辦案的民警去專職辦案,讓親和力強的民警到社區警務隊,真正實現警務室工作專職化?!彼L王鵬說:“龍山警務室就充分發揮了社區警務主戰功能和案件辦理輔助功能。在綜合指揮室的統一調度下,社區警務隊和執法辦案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今年2月,龍山警務室社區警務隊民警在排查全鎮人口時,發現楊某因涉嫌盜竊被冊亨縣公安局列為網上在逃人員。
獲此信息后,警務室民警第一時間將信息反饋給案件辦理隊進行處置。駐村民警立即上門對嫌疑人家屬做思想工作,動員他們勸導楊某主動投案自首。
同時,案件辦理隊民警研判到楊某的電話信息后,迅速與之聯系開展法制宣講。一小時后,楊某來到了派出所自首。
“過去分工不明確,有限的警力既要干社區工作,又要負責案件,整天忙得團團轉?!蓖貔i介紹說。警務改革后,社區民警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到社區精耕細作“責任田”,案件辦理隊也比以前更專業、更高效。
2021年以來,龍山警務室共辦理刑事案件38起,辦結行政案件47起,抓獲違法犯罪人員63人,抓獲網上在逃人員8名,這些戰果的取得都得益于警力專業化運作與協作。
家長里短、鄰里矛盾、小打小鬧……在龍山警務室,哪里有調解需求,警務服務就延伸到哪里。
“很多時候,糾紛雖小,卻牽扯著老百姓的喜怒哀樂,更包含著伸張正義、厘清是非的群眾期待。”王鵬說。
近年來,龍山警務室把矛盾糾紛調處工作當成傾聽社情民意、服務轄區群眾的“大課題”,積極打造多元調處體系,實現問題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源頭化解目標,及時有效地防止“民轉刑”案件發生。
龍山警務室將服務向13個村前移,治理重心下沉,充分利用村組資源,傾力打造“聯調小組”,發揮大作用。警務室采用“三級聯調”機制,由警務室牽頭,聯合鎮政府、司法所三位一體開展矛盾糾紛調處。按照矛盾糾紛的種類分別由鎮級調解隊伍、司法調解隊伍、人民調解隊伍負責,對癥下藥開展矛盾糾紛調處。
42歲的王貴良是村里的警務助理,也是人民調解隊伍中的“能手”,在協助民警上門入戶開展法治宣傳、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收集村情民意等方面做得很出色。
今年年初,村民毛、楊兩家因為4平方米的土地所有權吵得不可開交。王貴良將矛盾糾紛上報警務室,并聯合村委、民警組成聯調小組,上門進行調解。
“把你們兩家的土地證拿出來看一下,這個地方到底屬于誰?!痹诿?、楊兩家的土地證上都沒有分界上的4平方米土地。調解小組組織協商,每家分2平方米。雙方欣然接受。
今年年初以來,龍山警務室多元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58起,矛盾糾紛化解率為100%,實現了村居和諧。

發放反詐宣傳資料
龍山警務室以“公安+村干+N”模式,搭建以“民警+包村干部+輔警+警務助理+治安積極分子”的社會治安防控聯動平臺,將全鎮分為13個鄉村網格,實現治理網格全覆蓋。
在網格治理上,警務室積極促進鄉村網格工作與公安基層工作的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有力撬動了“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落地落實,切實筑牢了“網底”和激活了“網眼”。
“每個村對應網格成立了義務巡邏隊,常態化開展治安巡防,確保轄區平安?!本瘎帐颐窬瘡埣雁y介紹道。
“以前村里偷盜案件時有發生,但是自從有了巡邏隊,村里的治安環境明顯好轉了?!闭勂瘕埳芥倛鰤未宓闹伟惭策夑?,村民張大爺贊不絕口。
據了解,村級義務巡邏隊由一些經驗豐富、有勇有謀的村民擔任專職治安巡邏員,村域巡邏檢查常態化。
5月31日,是場壩村的趕集日。一大早,警務室民警就把鄉村快反隊員、警務助理、治安積極分子組成治安巡邏隊,在集市上開展巡邏、安全防范宣傳及交通勸導工作。
“劉叔,你騎車的時候要戴好安全帽啊,下雨天騎慢一點!”
“張大娘,一定要注意防范!詐騙分子套路很多,不要相信什么‘神藥’治百病,保管好自己的養老錢!”
“小孫,你前幾天丟的手機我們給你找回來了,趕集要注意保管好值錢的財物,不可粗心大意!”
在巡邏過程中,巡邏隊員貼心地對來往的群眾囑咐著,提醒大家趕集時注意防范。
“前段時間,在場壩街上有好幾個群眾的手機被盜,我們義務巡邏隊這段時間就在趕集天加強巡邏。這段時間治安好多了?!绷x務巡邏隊員老李笑呵呵地說。
2 0 2 1年以來,龍山警務室共發動治安積極分子390余人(次)參與村組巡邏和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發動1000余人次參與道路交通安全勸導和紅白喜事“打招呼”,實現了警民群防群治、聯動共治的良好格局。
走進龍山鎮的大街小巷,總能感受到一種溫暖。每一天,警務室民警、輔警都堅守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發揮著一顆顆螺絲釘的作用,播撒著為民服務的種子。
目前,龍山警務室組建了17個“公安+”群防群治微信服務群,涵蓋13個行政村、覆蓋群眾7000余人。
“警察同志,我家門口有一頭水牛,不知道是誰家的,請你們幫忙看看!”去年11月,家住龍山鎮丫科村拉聾組67歲的駱某報警,反映有一頭水牛跑到自家院壩里。因害怕水牛再次走失,他就將水牛拴在自家的院壩里,但一直未有人來尋找。
了解情況后,民警利用微信將走失水牛的特征信息發至村、組兩級群防群治微警務群。僅僅半個多小時,就核實到牛主人楊某雄。找到自家的水牛,楊某雄連連道謝。
去年1 0月,場壩村6 0歲的王奶奶準備到鎮上辦理養老保險,但需要先辦身份證,因行動不便而犯難。
警務室戶籍民警知曉情況后,便帶著辦理身份證的采集設備來到王奶奶家為其拍照、采集身份信息。辦好身份證后,又第一時間將身份證送到了老人手中。
破好“小案件”,管好“小事情”,化解“小矛盾”,優化“小服務”,龍山警務室從“小”處著手創新實踐新時代“楓橋經驗”,真正及時有效解決了群眾的“急難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