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列,劉霄,繆煒烈,王建文,張航,馬虎
(遵義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腫瘤放射治療科/腫瘤學教研室,貴州 遵義 563000)
放射治療在結直腸癌治療中有著重要的地位。精確放療與傳統放療相比對其擺位精準度要求更高,因此,需要準確的和重復性好的個體化體位固定裝置來提高放療增益比。目前,腫瘤??漆t院及綜合醫院的腫瘤放療科在對直腸癌病人進行放射治療時,只有常用的俯臥位腹板,無法根據病人體形、病灶靶點進行有效的調節,達不到個體化固定要求,且固定流程復雜、費時費力。基于以上因素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筆者開拓創新思維設計一種用于結直腸癌患者放射治療時體位固定的新型裝置,現將該裝置設計思路介紹如下。
新型裝置設計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種可根據患者的身體形狀進行個體化調整,具備定位精準高、操作簡單、使用便捷、工作效率高、成本低、易清洗消毒及收納等功能特點的新型裝置,如圖1所示。該裝置包括升降平臺和支撐于所述升降平臺并可沿縱向相對于所述升降平臺滑動的放療床;所述放療床設有用于使患者腹部暴露出的孔洞;放療床的兩側邊均設有可沿縱向滑動的滑塊,所述滑塊上固定有邊條,兩邊條之間連接有用于將患者壓緊并固定于放療床的固定熱塑網;放療床中部設有用于鉤住所述固定網使固定網緊貼患者襠部的固定鉤。放療床靠近床頭處設有支撐患者面部的支撐網;床頭處支撐網上方設有2根固定把手,如圖2所示。所述升降平臺通過剪叉式升降裝置驅動其升降;所述剪叉式升降裝置包括底板和相互鉸接形成X結構的桿Ⅰ和桿Ⅱ;所述桿Ⅰ上端滑動連接于所述升降平臺的底面,下端鉸接于所述底板,所述桿Ⅱ的上端鉸接于所述升降平臺的底面,下端滑動連接于所述底板;所述底板固定有用于驅動所述桿Ⅱ下端滑動的氣缸,如圖3所示。所述剪叉式升降裝置外套有篷布;放療床的兩側邊一體成型有燕尾型滑軌,所述滑塊設有與所述燕尾型滑軌配合的燕尾槽;所述燕尾型滑軌的側面設有齒條,所述滑塊上設有可卡入所述齒條的銷,如圖4所示。
圖1 新型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 新型裝置放療床的俯視圖
圖3 剪叉型升降裝置的示意圖
圖4 燕尾型滑軌與滑塊之間的配合示意圖
圖1~4標記說明:1-底座、2-升降器、3-卡銷、4-滑塊、5-齒條、6-襠部固定鉤、7-邊條、8-個體化軟墊、9-手把柄、10-床活動臺面、11-裝置平臺、12-凹槽、13-固定網、14-頭部固定網、15-頭部俯臥凹槽、16-燕尾型滑軌、17-桿Ⅰ、18-桿Ⅱ、19-滑動氣缸、20-電動推桿、21-滑塊、22-滑槽。
為了使本領域的放療技術操作人員能更好地理解本新型直腸癌放療固定裝置的使用,如下結合附圖1~4和實施例對本新型裝置技術方案的設計作進一步說明。
本實施例的一種新型直腸癌放療固定裝置,包括升降平臺10(本實施例的升降平臺10可采用現有氣缸、液壓缸等驅動的升降平臺)和支撐于所述升降平臺10并可沿縱向相對于所述升降平臺10滑動的放療床11(本文中的“縱向”指的是放療床11的頭腳方向);所述放療床11的底部固定有滑塊Ⅰ,而升降平臺10的頂面設有與滑塊Ⅰ21相互配合的滑槽Ⅰ22,升降平臺10上固定有電動推桿20的伸縮桿固定連接于滑塊Ⅰ 21,從而可推動滑塊Ⅰ 21和放療床11沿其縱、橫向滑動;所述放療床11上面設有個體化軟墊8,根據患者體型制作模型,使患者俯臥位腹部臟器充分暴露于孔洞12;放療床11的兩側邊均設有可沿縱向滑動的滑塊4,所述滑塊4上固定有邊條7,所述邊條7之間連接有用于將患者壓緊并固定于放療床11的固定網13;固定網13為塑料網(可采用TPR、TPV、TPU等高彈性塑料),邊條7為塑料條,固定網13的兩側邊可通過粘合劑固定于邊條7,邊條7上設有安裝孔,便于通過螺栓將其固定在滑塊4上;放療床11中部設有用于鉤住所述固定網13,使固定網13緊貼患者襠部的固定鉤6;邊條7通過螺栓可拆卸式連接于滑塊4;使腹部對準放療床11上的孔洞12,然后將固定網13壓緊患者背部和臀部,將邊條7與滑塊4相互固定,固定鉤6位于患者兩腿之間,利用固定鉤6鉤住固定網13的下邊,使固定網13能夠裹緊患者的襠部?;瑝K4可以滑動,從而調節固定網13的位置,以適應不同身高的患者,調節到位后,應固定滑塊4防止滑動。
本實施例在例1的基礎上,在所述放療床11靠近床頭處設有支撐患者面部的支撐網14;放療床11靠近床頭處設有凹槽15,支撐網14可采用環保海綿或棉布等,將其繃緊并固定在凹槽上方;放療時,患者的面部將支撐在該支撐網14上,提高了患者的舒適性。所述裝置11床頭處固定有2根把手9;放療時,患者的雙手可緊握2根把手9,更有利于患者體位保持穩定性。
本操作在實施例1、3的基礎上,所述升降平臺10通過剪叉式升降裝置驅動其升降;所述剪叉式升降裝置包括底板1和相互鉸接形成X結構的桿Ⅰ17和桿Ⅱ18;所述桿Ⅰ17上端滑動連接于所述升降平臺10的底面;當然,桿Ⅰ17上端應鉸接有滑塊Ⅲ,升降平臺10的底面設有與滑塊Ⅲ配合的滑道Ⅲ;桿Ⅰ17下端鉸接于所述底板1,所述桿Ⅱ18的上端鉸接于所述升降平臺10的底面,下端滑動連接于所述底板1,桿Ⅱ18下端應鉸接有滑塊IV,底板1的頂面設有與滑塊IV配合的滑道IV;所述底板1固定有用于驅動所述桿Ⅱ18下端滑動的氣缸19,氣缸19伸縮可以驅動桿Ⅱ18下端滑動,從而實現升降平臺10的升降。所述剪叉式升降裝置外套有篷布;該篷布上邊緣連接于升降平臺10,下邊緣連接于底板1,通過篷布可以遮擋整個剪叉式升降裝置。所述放療床11的兩側邊一體成型有燕尾型滑軌16,所述滑塊Ⅱ4設有與所述燕尾型滑軌16配合的燕尾槽,側面設有齒條5、銷3,滑塊上設有通孔,銷3可插入該通孔內,銷3的內端一體成型有齒,該齒可與齒條5的齒槽相互配合,形成完整的外觀。
該裝置設計新穎實用,患者采取舒適俯臥位,將腹部多個器官(如膀胱、小腸及周圍正常組織)自然下墜于凹槽內,這樣有處于更好地保護正常器官,充分暴露病變照射區域,且操作簡單、便捷,患者舒適度好、可重復性好,治療精度高等優勢。根據國內外臨床研究報道發現,結直腸癌患者在放射治療中采取俯臥位,并將腹部區域處于具有內凹位置的固定裝置中,可有效保護患者膀胱、小腸及周圍正常組織,大大減少膀胱、小腸的受照體積,從而顯著降低受照劑量。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已呈逐年上升趨勢,并嚴重影響生命健康。直腸癌手術前、后預防性放射治療可提高手術切除率及術后復發率。因此,放療是結直腸癌有效的治療方法。在放射治療過程中如何有效提高治療精準度,同時保護好周圍正常組織及器官少受(免受)照射劑量,其主要體現在精確定位、精度計劃、精確治療等關鍵環節。要想保障放療的精確性,必須要保障體位固定裝置的可重復性固定效果及創新實用功能。在原先傳統應用中,所采用的單純俯臥位擺位方法,造成小腸、膀胱及周圍組織得不到很好保護,促使這些器官或組織所受放射劑量較高,對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放射損傷,甚至有些出現急、慢性小腸、膀胱炎癥或腸道不良反應,對治療效果造成嚴重影響。目前,市場上雖然有專用盆腔腫瘤俯臥位的擺位腹板,但其價格昂貴,給患者帶來經濟負擔,而且因患者體型差異,很難實現個體化,最終使用效果及利用率并不高。在此情況下,設計一種新型直腸癌放療固定裝置,以彌補現階段存在的不足,是該技術領域的發展趨勢。
本新型直腸癌放療固定裝置在用于結直腸癌放療患者個體化體位固定方面優勢明顯,可有效提高放療精準度。還可用于其他病種(如四肢、臀部、全中樞、椎體轉移等)部位及臨床特殊要求俯臥位照射的腫瘤病灶。
對不具備放療條件或不能配合放療計劃實施的患者,比如年齡大于75歲、身體狀況差、生命體征不穩定患者,有出血休克傾向、高熱、骨折(開放性、病理性)、癲癇發作期、精神嚴重障礙的患者,孕婦、惡液質患者等需禁用。
(1)每次使用前檢查各配件及裝置的安全性、穩定性及可重復性誤差;
(2)使用前檢查按鍵、開關及功能鍵運行狀態是否正常;
(3)使用前檢查腹部俯臥凹槽有無異物,確保干凈整潔;
(4)使用前后做好消毒工作;
(5)做好定期維護保養。
新型直腸癌放療固定裝置的設計有效解決了直腸癌患者放療治療體位固定技術的困難,實現了個體化放療體位的固定。該裝置所具有的定位精準高、操作簡單、使用便捷、工作效率高、成本低、易清洗消毒及收納等功能優勢,既新穎又實用,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