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莉
(南京藝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3)
鄉村振興是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國家戰略。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必須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所以鄉村振興不僅僅是鄉村經濟振興,而是要在鄉村發展的過程中,結合農耕文明和當地文化,建設自然宜居的鄉村環境,將經濟發展與鄉村環境建設有機結合。因此在鄉村振興需求的背景下,就地取材的鄉村無動力娛樂設施,成為優化鄉村自然人文環境,傳播鄉村文化及農耕文明的獨特手段。
無動力娛樂設施,是指無需電力能量支持,僅依靠設備自身與使用者的互動便能進行互動和游戲的設備。無動力設施的緣起最早可以追溯到150多年前的歐美國家,歐美國家的無動力設施的造型設計、工藝質量水平、行業安全標準一直都處在這個行業的最前沿。2011年無動力設施在我國明確界定了它的種類和行業標準,在國家大力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的背景之下,就地取材的鄉村無動力設施是當下比較受關注的細分類別,它的研發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鄉村無動力娛樂設施具體分類包括:(1)攀爬類:一般通過結合鄉村主題外觀的造型吸引并引導游戲者主動攀爬,并從攀爬中獲得探索的快感。(2)滑梯類:滑梯是夸年齡段游戲者普遍喜愛的保留項目,設施可以通過有趣的設計,讓游戲者在玩和等待的過程中形成集體游戲的規則意識。(3)搖擺類:主要指秋千類的游樂設施,可以讓游戲者體驗到主動加速度和騰空而起的快感。(4)親水類:通過與鄉村自然水資源結合的有趣的水裝置,解放游戲者的天性,近距離接觸流水,體會親水游戲的樂趣。(5)繩網類:通過各種有強度韌性的繩類材料構建編織而成的有趣的探險及拓展的游戲方式。(6)蹦床類:具有很大彈性和強度的膜材質可以讓游戲者在設施之上跳躍玩耍,完成各種跳躍動作進而完全釋放身體的壓力。(7)其他新型設施:隨著技術和材料的革新和發展,無動力設施的類型會越來越多,未來的無動力游樂設施將會融合更多新的創意、新的玩法,會更加注重游戲者的使用體驗。鄉村的無動力設施會融入更多的鄉村和農業元素,例如目前比較火爆的滑草運動或是彩虹滑道,都是圍繞鄉村環境特點出現的新的娛樂項目,受到成人和孩子們的喜愛。因此鄉村主題類的無動力樂園必定會成為無動力娛樂設施發展的新的細分領域。
2016年之后全國鄉村旅游經濟快速發展,休閑農業規模不斷擴大,隨之發展起來的鄉村娛樂形式也在不斷豐富,模式日趨多樣,戶外無動力設施也是其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隨著鄉村旅游項目的不斷開發,促使經濟效益顯著提升,逐漸成為鄉村經濟發展的新亮點、新動力,但與此同時因為很多地區缺乏整體的規劃和設計,大量的鄉村無動力娛樂設施跟風上馬,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1)鄉村無動力設施不僅僅是放置在鄉村的無動力設施,它是融入鄉村氛圍鄉村生活,體現鄉村風貌的設施。但是因為很多設施脫離對當地文化傳統、人文主題及風土人情的深入挖掘,導致設施在主題設計方面缺乏鄉村地域性的文化特征,從內容到形式大多數都較為膚淺,很難產生源于鄉村文化的生命力和吸引力。(2)因為對當地自然資源研究不足,很多設施在設計的時候沒有充分考慮設施所在地區的資源優勢和材料優勢,大多使用千篇一律的制作材料和加工方式,很難從用材角度真正做到凸顯設施的鄉村特征。(3)因為缺乏對設施設置的整體規劃設計,很多設施的外觀很難與鄉村現有景觀相融合,很多硬性植入的設施與鄉村環境顯得格格不入。(4)“拿來主義”直接照搬照抄商業娛樂設施,導致出現了大量的同質化鄉村游樂設施,從表面上來看不僅與鄉村主題明顯不符,這種“一時新鮮”看似省事的做法造成資源浪費的同時,也很難對鄉村文化、農業文化的傳播發揮持續性的作用。
鄉村無動力設施相較傳統能源驅動的娛樂設施有明顯的優勢:首先,它節能環保性價比高,因為設施主要是由人力驅動,所以比一般需要其他能源驅動的復雜機械設備更加環保,使用也不受時間限制,設備一次性投入可以一直使用,維護保養成本較低,也更適合在鄉村環境中使用。其次,它的體量可大可小、造價可控、應用面廣,可以根據場地要求靈活分布或集中組合,與鄉村環境背景的融合度高,有利于設施與當地其它鄉村經濟模式共存。再次,鄉村無動力設施可以激發參與者主動參與,促使他們在游戲中主動獲得游戲的快樂,培養參與者加強對鄉村文化和農業文化的探索意識。
“就地取材”的鄉村無動力設施設計思路包含3層含義:一是深挖當地鄉村歷史文化背景,巧妙選取符合鄉村個性的“題材”,賦予無動力設施具有區域識別度的主題。二是“靠山吃山”,從當地常用或現有的材料之中尋找可使用的資源,將當地的風貌充分地融入設計之中,盡量不依靠外源,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三是“依山傍勢”,就著當地的地理資源優勢進行設計,讓鄉村文化融于鄉村娛樂,在娛樂中感受鄉村氛圍和農業文明。
這里的“材”指的是選取好的題材。好的設計需要好的題材,鄉村無動力設施設計需要深度挖掘鄉村當地的歷史文化背景,尋找并合理地選擇與鄉村文化相關聯的主題。有文化內涵的立意可以塑造有區域識別度的鄉村形象,并能夠通過主題形象的塑造弘揚當地鄉村文化,起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兼具的作用。目前國內現有鄉村的主題性娛樂設施開發的案例比較多,但是真正和鄉村文化關聯的鄉村主題無動力設施設計的成功案例還相對較少,這也是本文進行研究探討的意義所在。
這里的“材”指的是選取當地的材料。利用本地常見或者現有的材料進行構建,不僅有保護當地生態環境和物種多樣性的社會效益,更具有較高的綜合效益。鄉村“靠山吃山”的生存方式是當地人千百年來依靠自然條件形成一種人與自然共存的生存理念,它指導當地老百姓在不借助外力的情況下,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利用身邊隨手可得的物料進行建造,不但節約了建設成本,也造就了各地風格各異原汁原味的鄉村風貌。位于貴州北部山區桐梓縣中關村的乙末園,設計師利用在鄉村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尾料、廢料,以及拆除拆卸的舊物,“拼湊”出了一個孩子們的游樂場(如圖1所示)。低成本、低技術建設打造出來的兒童樂園,讓鄉村舊貌換新顏,不僅是成功的“就地取材”的鄉村戶外無動力設施設計案例,也是可持續發展理念與鄉村改造相融合的典范。
圖1
“就勢論式”就是指根據鄉村的地理情況,因勢布局、因地制宜進行設計。每個鄉村都有自己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環境優勢,根據鄉村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就著山勢水勢,或田間地頭、或臨水岸邊去規劃設計布局,不但巧妙地利用了天然優勢,又讓設施設計與環境渾然一體。《園治》一書中就有這樣最為精辟的論斷“巧于因借,精在體宜”,這是我國傳統的造園原則和手段,“因”是指利用現有地勢條件進行改造加工,而“借”則是指運用借景的手法,將風景納入設計之中。可見設計者巧妙地因勢布局,隨機因借,就能做到設計與環境的得體合宜。
鄉村振興的同時要堅持生態友好、環境友好與鄰里友好,“就地取材”無動力設施設計思路正是尊重青山綠水的生態脈絡,順應地理環境,注重與農業景觀協調互動的設計理念,因此“就地取材的”理念是助推鄉村振興,升級鄉村設施和改善環境的重要手段。
(1)充分挖掘本地優勢,利用現有的鄉村景觀、農作物、農舍設備等資源,結合現代材料與技術,融入現代人的娛樂理念,打造出具有地域識別度又符合現代人審美和使用習慣的娛樂設施,可以整體提升鄉村的吸引力。
(2)通過合理規劃具有鄉村當地特色的戶外娛樂設施,帶動鄉村經濟關聯業態的共同發展,例如:休閑農業、科普活動、住宿餐飲、農副產品銷售等,從而帶動鄉村旅游經濟的協調發展。
(3)強調與鄉村文化鄉村環境的結合,將娛樂與鄉村文化農業文化相結合,在傳播鄉村文化、農業文化的同時,增進人與鄉村、人與自然、人與人的交流互通,是城市生活的很好補充。
(4)因為無動力設施是人力驅動,在節能環保方面較其他能源驅動的設施性價比更高,“就地取材”利用當地的材料甚至天然能源會把使用成本降到最低,是現代娛樂與人文景觀結合的最佳方案之一。
(1)環境資源的充分利用:在發展鄉村經濟的過程中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觀是可以源源不斷從環境獲取資源的關鍵,破壞性的開發和利用將導致不可逆轉的后果。如何平衡保護與充分利用環境資源兩者的關系,如何在保護原有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拓展鄉村更多可再生資源的使用,以達到更好的可持續性發展的目的,將是鄉村戶外無動力娛樂設施未來規劃與設計研究的重點。
(2)人文主題的深度融合:當下出現了很多和鄉村主題結合更加緊密的鄉村無動力娛樂設施,比如與農業文化、紅色文化、研學教育相結合的主題設施,這個設施的出現逐漸改變了以往鄉村無動力設施大多游戲方式單一、體驗感不足、主題性比較弱的問題。增強主題的注入,將更多的人文內容融合進去,讓人沉浸其中,停留更久的時間,在游戲中除了讓身體得到鍛煉,還可以寓教于樂收獲更多,一舉多得。
鄉村戶外無動力設施因為高性價比、低投入低維護成本,很適合作為鄉村景觀或旅游設施的補充來提升鄉村旅游的娛樂性和體驗感。它可以協助鄉村升級現有的景觀優勢,把現有天然景觀資源轉化為鄉村經濟的娛樂資源,關聯豐富的其它業態,促使參與者產生其他的消費,是區域性引流的重要手段,起到助推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鄉村自然資源和人文環境的天然優勢賦予鄉村經濟建設以源源不斷的內驅力,因此只有將鄉村經濟與鄉村生態建設有機融合起來,才能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得益彰,“就地取材”的鄉村無動力娛樂設施設計正是契合了這樣的發展思路。在設計的各個環節中真正做到就地取材,對現有資源最大化的利用,是對自然的尊重、對文化的尊重,是真正在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