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亮
(上海必諾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上海 201114)
食品安全是世界各國關注的重點問題,開展食品檢測,對推動食品管理、食用安全均具有重要價值。但隨著食品檢測分析方案不斷更新,食品檢測分析儀逐漸取代了常規分析方案。儀器分析法主要利用精密儀器分析各物質理化性質,進而明確各種食物含量、組成與結構,可用于檢測微量組分、痕量組分檢測中。目前我國應用分析儀器類型較多,結合檢測原理、檢測范圍,可細分為專用型檢測儀器或多用型檢測儀器,具有準確性高、檢測速度快、靈敏度高等優勢,在食品安全檢測中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為保障食品安全,可開展食品檢測分析,測定食物成分、元素,同時明確食物中農藥殘留、添加劑或霉菌毒素含量等,上述指標均處于正常范圍內,方可流入市場,進而保障居民飲食健康。食品安全問題直接影響人們的切實利益。因此開展食品檢測分析,測定食品中各項成分,保障人體健康,具有重要價值。
全世界范圍內,約有1400余種化學農藥,其中400余種較為常見。化學農藥成分中,有機硫、磷、氯與雜環類、酚類等成分較為常見,且眾多化學成分中,只有40余種成分較常見,目前我國基層檢測中,可檢出100余種化學成分。
常見獸藥主要為生長促進劑、抗生素類、驅蟲類、鎮靜類藥物,同時腎上腺素阻斷劑應用較多。結合歐盟對食品檢測分析規定,需檢測100余種獸藥殘留成分。
近年來,工業與農業高速發展,對環境開采程度加深,進一步損害了生態環境,嚴重威脅著人類食品安全。重金屬污染中,對人體危害較大的主要為Hg、Cd、Pb、Cr、As等。
基于我國傳統樣品檢測分析,一般食品檢測主要為μg 級或ng 級,部分為pg 級,體現組分含量較少。
電化學分析法檢測,在食品檢測中較為常用,可測定食品成分,評估食品安全。但電化學分析并非完美檢測方案,實際應用中,也有不足之處,如采取電化學分析法,僅適用于低價離子檢測,同時實驗結果受外界環境影響,可能影響檢測準確度,因此對比廣譜法檢測結果,存在差異,同時穩定性不佳。食品檢測期間,測定樣品時,常選用單掃描極譜方案掃描,檢測時可見極譜波波峰變化,能夠直觀觀察檢測結果。食品檢測期間,若想測定金屬元素(包括混合元素與微量元素等),如圖1所示重金屬離子電化學傳感圖。但選用電勢溶出法檢測時,需保障未進行前提處理再檢驗,方可取得最優結果,適用于醋、醬油含量檢測。
圖1 重金屬離子電化學傳感圖
光譜分析方案是指基于發射、吸收電磁輻射進行檢測,通過分析電磁輻射在不同物質中的作用取得檢測食物成分的效果,目前光譜法在食品檢測中應用較廣泛。
3.2.1 關于紫外光譜檢測
紫外-可見光吸收光譜是指200~760nm范圍物質在吸收電磁輻射后,生成的光譜。通過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檢測食品,能夠對食品定性、定量分析。此類光譜生成原因為原子發生價電子躍進,同時原子中價電子分布與結合情況,可直接影響吸收光譜。早在20世紀50年代時,分光光度法,已得到廣泛應用,常見檢測方案為雙波長光、三波長波與導數分光等方案。上述光度法,均為定量分析,實際檢測食物時,無需物理分離、化學分離處理,即可測定混合物內各組分含量,又能消除不利條件影響,進而提升檢測精度,適用于檢測離子含量中,如銅、鐵或鉛等離子含量。
3.2.2 關于原子吸收光檢測
發展至20世紀60年代時,我國引入了原子吸收光譜儀。隨著食品檢測技術不斷提升,原子吸收光譜儀在食物樣品痕量檢測中得到了推廣,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食品營養、食品分析發展。70年代后,激光光源融入了原子發射光譜內,促使光譜儀走向商業進展,進而增強食品檢測價值。原發發射光譜可準確測定食品內存在金屬元素及稀有金屬,檢測準確率較高。
3.2.3 關于熒光檢測
痕量分析期間,熒光分析法較為常用,檢測精度高,實際檢測操作方便,且檢測范圍寬泛。如 AFS-2201 型熒光光譜儀檢測食物時,可準確分析食物內鉛含量,檢測限度為0.3μg/L,且熒光檢測范圍寬泛,處于1-500μg/L,其回收率高達87~98%。結合實踐分析,熒光分析法檢測食物內砷含量,回收率均值為95.1%。
食物檢測中,色譜分析較為常用,基于混合物中不同物質存在不同特征進行檢測,如食物內不同組分間存在相對運動,且作用力不同,可致不同組分發生分離。
3.3.1 關于氣相色譜檢測
“眾人拾柴火焰高。”王興富說:“推動鹽湖資源開發利用上升至國家戰略,僅靠鹽湖股份一己之力難以實現,需要凝聚政、產、學、研、用、媒、金各方智慧和力量。”鹽湖股份公司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創新的形式,與各界同仁擁抱新時代,把握新要求,呼喚新未來,開啟新征程!
食品檢測中,采取氣相色譜檢測,可快速分離食物中各有機物質,適用于分離、氣化有機物檢測,包括檢測農藥殘留等,如有機硫、氯、磷等,還可用于檢測單體物質,包括檢測適中酒類、三氯甲烷等物質,或檢測食用油中是否存在溶劑殘留等。
3.3.2 關于高效液相色譜檢測
食品檢測、分析方案中,高效液相色譜法較常用,以液相色譜法作為基礎。此類方案多用于檢測甜味劑、防腐劑或添加劑中。
3.3.3 關于離子色譜檢測
食品檢測中,離子色譜檢測是在1975年正式用于檢測中,發展成熟后,又出現了單柱離子、抑制型離子等多種檢測方案,逐漸普及。
3.3.4 關于質譜檢測
食品檢測中質譜法源于色譜法,可同時對多種農藥殘留物質進行檢測,且檢測結果精度高,能夠用于后續深入探討多組分農藥中。近年來,食品檢測中,質譜檢測已成為農藥殘留檢測主導技術。
食品檢測期間,需基于樣品含量、特征情況,明確分析方案,同時選用內標法或標準曲線法進行標注。科學選取方案期間,需基于檢測對象,確定分析方案,同時融合過往檢測經驗、檢測理論,拓寬檢測方案。此外,還需科學調節檢測儀各項數據,利用基體匹配等不同措施,減少檢測過程中不利影響因素,以提升檢測結果精度。
食品檢測前,要科學選擇代表性樣本,保障樣本具有整體、均勻特性,并基于食品總數確定樣本數量。此外,取樣特殊食品時,需注意食品表面不可存在油污、氧化情況;若樣本分層,需結合鍍層、涂層情況,去表留內檢測或去內留表檢測;若樣本均勻性不佳,需增加選取樣本次數;若樣本為高碳物質,取樣時盡可能避免迸濺;若樣本過硬,可降低硬度后再取樣。實際取樣期間,選取實際檢測量4倍樣品,以滿足后期復檢需求。
4.3.1 降低空白值
待檢樣品數量、試劑、器皿等在實際檢測中,受水、空氣與灰塵等影響,可能出現空白值。檢測期間,出現空白值后,可能影響檢測精度及靈敏度,尤其純度檢測、痕量或微量元素檢測中,空白值影響較大。因此實際檢測時,需明確空白值源頭,并盡早消除。結合實踐分析空白值影響,可從輸送、備水、存儲等環節分析,并綜合分析檢測環境,規避上述因素影響,致某元素含量增加。同時,還需重點分析人工清潔器皿時,是否殘留洗滌物質,并考慮試液內是否存在灰塵污染。此外,選取樣本后,傳輸期間,也存在污染風險。上述各因素均可增加檢測空白值,因此實際檢測期間,需轉變工作方案,盡可能減少或消除空白值對檢測結果的影響,如準備稀鹽酸對檢測器皿進行清潔,同時保障實驗室干燥、清潔,并叮囑檢測人員,利用專業技術、專業實際處理檢測各環節,包括提取、傳輸、存儲樣本等,尤其注意避免換用器皿情況。開展痕量分析時,需積極減少空白值,以提升檢測精度,可利用優級純試劑取代傳統檢測試劑、利用一級水取代傳統檢查中二級水,盡可能減少空白值。同時還可從器皿、儀器等不同方面減少空白值影響,保障檢測人員能從各檢驗環節中重視空白值影響。
4.3.2 確定檢測方案
食品檢測期間,選取儀器分析法不同,檢測靈敏度存在差異,與各類型儀器結構、檢測原理不同有關。可結合組分測定需求選取檢測方案,并增強凈化、增加樣本量,以增強檢測靈敏度。對于部分特殊項目,可聯合采取不同檢測方案,對比分析。
4.3.3 增加檢測次數
通過增加檢測次數或不同檢測方案對比分析,可降低檢測誤差影響。常規檢測中,每個樣本需檢測2~4次,若各檢測環節未發生意外,即可得到準確結果。此外,定期開展樣本標準測試、儀器測試及人員比對實驗,也可增強檢測精度,提升檢測結果穩定性。
在社會安全中,食品安全問題極為重要,直接影響著人們身心健康。近年來,社會經濟高速發展,食品種類不斷豐富,且食品內添加物含量、種類隨之提升,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食品安全問題。因此,為保障食品安全,需做好食品檢測。目前常規食品檢測方案已難以滿足食品安全需求,可引入精密儀器,采取儀器分析法對食品進行精準定性、定量分析,以明確食品組分、含量,進一步提升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