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把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作為首要戰略定位,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10年來,全區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草原植被蓋度和森林覆蓋率實現“雙提高”,分別由40.3%和20.8%提高到45%和23%,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實現“雙減少”,沙塵暴天數由每年4.9天減少到0.6天。
如SiO2/Fe3O4-C顆粒和Fe3O4-C磁性空心微球的磁滯回線,如圖2(d)所示,2種樣品均表現出典型的超順磁性。SiO2/Fe3O4-C顆粒的磁飽和強度為17.1 emu/g,除去中間的硅膠核心后,最終的Fe3O4-C空心微球的磁飽和強度上升至42.5 emu/g,完全滿足磁分離的需要。圖2(d)內部的小圖顯示的是Fe3O4-C空心微球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情況(左)和磁分離效果(右),顯示了材料在無外加磁場時良好的分散性和施加外加磁場時良好的磁響應性,這對于材料的實際應用非常重要[10]。
積極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內蒙古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不僅用能下降、用水下降,而且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年產量居全國前列。由此不難看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近年來,沿著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全國大多數地方堅持綠色發展、科學發展,注重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著力樹立生態觀念、完善生態制度、維護生態安全、優化生態環境,不僅空氣質量明顯改善,藍天白云、繁星閃爍,而且河流清澈見底,全面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所以,我們要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經濟增長。
綠色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客觀需要。通常情況下,生態環境投入并不是無謂投入、無效投入,而是關系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入。只有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把加強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統籌起來,才能既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又解決生態環境污染防治問題。實踐反復證明:只有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鍥而不舍,久久為功,才能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經濟發展方式問題。只有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讓自然資本大量增值。在這個問題上,要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治標治本多管齊下,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而決不能說起來“重要”、喊起來“次要”、做起來“不要”。
為了衡量解的優劣,精英檔案策略引入了密集距離概念,通過刪除密集距離較小的解即處在密集位置的解,以限制檔案的成員數量。而且通過比例選擇的方法為每個粒子選取全局最優,即Pareto最優解中存在的密集距離越大的解會有更大的概率被選為全局最優的粒子。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們要正確認識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決心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切實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