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捷聞
(三門核電有限公司,浙江 臺州 317112)
核應急是指為了控制或緩解核事故、減輕核事故后果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秩序和正常工作程序的緊急行動,目的是控制、減輕、消除事故及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護公眾,保護環境,維護社會正常秩序。伴隨著歷史上三次重大核事故發生,人們深刻意識到開展核應急準備工作的重要性[1]。
核電廠營運單位作為核電廠運行管理方,在核事故應對和應急響應方面處于最前端的位置。在事故情況下,核電廠應急響應行動效果決定了事故最終的影響范圍和影響程度。因此,如何做好應急準備工作就成為了核電廠日常安全生產工作中的一個重要課題[2]。
本文根據核電廠應急準備工作的特點,梳理歸納了在應急準備工作中的重要問題,總結了持續提升和改進核電廠應急準備工作的建議,期望對核電廠應急準備工作有所啟示。
核電廠開展應急準備工作的最終目標是:在突發的事故狀況下能有效地開展應急響應行動。在首次裝料前的生產準備階段開始,核電廠就策劃并建立了與電廠事故響應規程和技術文件相配套的核應急響應流程體系,通過分析電廠在預想事故情況下所面臨的事故情景,設定應急響應期間所需承擔的各類應急任務,并進一步細化完成各類應急任務的工作流程和技術方法[3]。為了確保應急響應最終目標的實現,在管理上將目標分解并細化形成各項管理要求,其中主要包括了應急組織人員、應急響應流程、應急設施設備等方面(見表1)。在日常生產運行過程中,核電廠通過確保這些管理措施有效執行以建立并維持應急響應能力。

表1 應急準備目標和管理措施
應急響應作為制定應急準備管理措施的依據來源,同時也是檢驗應急準備工作效果的準則。由于正常生產運行過程中真實發生需要開展核應急響應的事故事件極少,實際電廠通過模擬真實事故的應急演習評估活動對應急準備工作成效進行檢驗。同時,針對外部應急響應的經驗反饋也是評估改進應急準備工作的重要手段,例如在福島事故后國內各核電廠均組織開展了相關事故案例分析研究工作,吸取福島電廠事故處理和應急響應經驗教訓提升改進電廠應急準備工作。
我國《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規定,核事故應急管理工作實行常備不懈,積極兼容,統一指揮,大力協同,保護公眾,保護環境的方針[4]。“常備不懈”是對應急準備工作提出的目標要求,即通過預先做好應付核事故萬一發生的周密準備,確保應急響應所需的人力、物力、程序流程隨時可用,一旦發生核事故時能夠做出迅速有效的應急響應。“積極兼容”是指導如何組織開展和落實應急準備的工作原則,即通過將核事故應急準備工作與日常生產組織的日常業務工作相結合,充分利用相關的機構、人員、設施和設備,使應急準備工作便于落實。
應急響應通常意味著正常工作流程不適用或不合適,需要開展專門的應急決策,而且事故事件發展很可能超出系統設備的設計基準,導致需要使用人為監視替代系統自動控制并在必要時執行人為干預措施。因此,通常在應急準備工作中首要考慮的要素是人,即應急響應人員。如何建立應急人員的應急響應能力是應急準備的工作重點。核事故響應過程涉及專業面較廣,應急響應能力在日常工作中使用到的情況較少,因此在應急準備過程中主要通過開展專項培訓和演習活動建立并維持應急響應能力[5]。
培訓作為人員能力建立和維持的根本手段應強調“完整性”,即所有應掌握的技能(操作)、知識、響應流程都應在培訓中覆蓋,并重點強化以往問題的正確預期響應。應采用“情景—任務—能力”的分析方法確定應急培訓內容要求,并根據培訓內容具體分析確定培訓方式(日常崗位培訓、應急培訓、簡單宣貫)。
演習相比于培訓更強調應對真實事故情景的響應行動檢驗,是應急人員經歷事故情景鍛煉的重要手段。因此演習強調實戰性和檢驗性,應盡量用較真實的事故情景,調動參演人員的演習響應行動[6]。目前應急演習過程中偏重對應急流程的檢驗,對突發情況臨時應對和決策研判方面的演習檢驗還有待提高,在單項核應急演習中對各專業組響應行動檢驗的覆蓋面有待提升。
應急狀態下開展工作流程與日常工作流程可能存在差異,這些應急情況下專用的工作流程需要通過專門程序規程進行規定,并明確這些流程啟用的入口條件。應急響應程序與電廠日常生產運行程序明確流程轉換接口,在管理范圍上應急響應程序覆蓋了電廠應急組織的各專業且部分程序納入細化專業領域程序清單中管理。
應急響應程序最終服務于應急響應人員,應急響應程序的質量能很大程度地影響應急人員工作開展的準確性和執行效率。但是由于應急響應程序日常使用頻度較低,通常需要專門的培訓、演習或評估活動檢驗程序的合理性和適用性。在制定應急響應程序過程中通常重點考慮以下因素:1)所應對事故情況的廣泛適用性和可操作性;2)查詢使用的便利性;3)在日常培訓宣貫覆蓋的便利性。針對不同類別的應急響應行動所編制的應急響應程序也有較大的差異:1)針對工作內容較明確的流程類或操作類響應行動,應盡可能的將執行步驟標準化、規范化,例如應急啟動、通知報告、檢查活動等;2)針對需要技術評估決策響應行動,應重點明確相關行動的入口條件、技術評估的客觀判斷邏輯,例如應急輻射照射控制、嚴重事故緩解措施開發等;3)針對其他行政決策類響應行動,由于評估決策所需考慮的情況較為復雜,通常在程序規定中僅要求明確評估決策所需考慮的因素,例如工作優先級安排、人員輪換和補充增援等。
核電廠根據應急響應的需要配置了各類應急設施、系統、設備、物資。各類應急設施設備在事故響應中承擔不同的功能,根據功能重要性制定了對應的日常管理要求。通過開展日常巡檢、定期檢查、功能試驗等活動確保應急設施設備功能狀態良好。對于應急設施系統設備物資的使用操作需要納入程序規定的響應流程中和應急人員的響應能力。由于核應急響應所應對的事故事件需要考慮包含超出設計基準的情況,在應急準備過程中應適當考慮部分設施系統設備不可用的情況下的響應行動或替代手段。
在國家法律法規導則及上游監管要求中對核電廠日常應急準備工作做出了一系列的規定,但由于各電廠機組技術特征、運行管理模式、環境條件存在差異,核電廠應從應急響應的實際需要和優化管理資源配置角度出發,持續提升改進應急準備工作。在此方面提出以下建議。
充分利用安全分析軟件和模擬機進一步擴充優化應急演習情景庫,在增加主線事故情景的數量的同時優化事故情景代表性和覆蓋面。通過選取特征性的事故情景編制事故進程和響應行動案例分析,用于指導應急培訓和實際應急響應行動,讓應急人員了解掌握事故發展的方向和時間進程,以增強培訓鍛煉效果和人員響應經驗。例如,可根據核電廠《最終安全分析報告》中對堆芯損壞有較大概率貢獻的各類始發事件結合嚴重事故模擬機、MAAP等安全分析軟件編制有代表性的演習事故情景庫,以這些事故情景作為應急響應能力鍛煉和檢驗的目標,通過分析這些事故發展緩解過程中關鍵設備、關鍵行動和時間進程使應急人員能夠更深入掌握在應急情況下我們所面臨的情況和所需要開展的行動。
根據各應急崗位職責分工分析確定各應急專業組的響應能力要點。根據響應能力要點評估目前相關應急崗位所接受的相關培訓內容充分性,提出在培訓方面的改進建議,優化現有應急專業組培訓材料內容。根據響應能力要點評估優化單項演習項目及對應的演習檢驗要點,編制各單項演習情景標準模板,以規范單項演習活動的質量,提高單項演習的鍛煉效果[7]。以電廠應急指揮部為例,分析得出應急指揮部的響應能力要點主要包含了應急狀態分級、應急響應人員管理、應急通告報告、重要事項組織討論和審批等(見表2),在相關的培訓和演習活動中就應該對相關的響應能力要點開展針對性的培訓材料開發和演習情景設計,從而確保這些要點能夠被應急指揮部人員充分掌握。

表2 應急指揮部響應能力要點
核電廠的應急準備工作不應孤立于日常生產工作流程之外,應與日常生產流程相互匹配適應,從而確保應急準備工作開展的便利性并降低管理成本。具體包括:1)結合核電廠生產運行組織機構各專業分工規劃核事故應急響應組織機構與職責;2)將應急演習、培訓活動納入到日常生產活動計劃中統一管理,強化應急準備工作的計劃管控;3)將承擔重要應急功能的設施系統設備納入電廠生產流程體系統一管理,提高設施設備維護水平和可用性;4)結合日常生產工作流程和技術特點,建立相適應匹配的應急響應工作流程。
在具體應急準備工作開展時,需要應急管理部門與各專業部門之間密切相互配合。各相關部門具有專業優勢是應急管理部門無法替代的。而應急管理部門則要發揮“綜合性”的優勢,做好統籌管理從整體上把握管理要求的尺度和標準,從管理期望制定、過程監督、效果評估和持續改進等方面全過程把控應急準備工作。
核應急準備是一項貫穿核電廠整個運行壽期的持續性工作。管理人員應聚焦應急準備的工作目標和核心問題,深入開展核事故案例分析和關鍵響應行動研究工作,定期總結反思日常應急準備工作開展的成效和短板,持續改進核電廠應急準備工作管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