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璐 國家注冊營養師
隨著人們健康營養理念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如何選擇健康食材,將自己的日常飲食搭配得更加科學合理。不少朋友已經習慣用部分粗雜糧代替精米白面作為主食的一部分。只是,您常吃的粗雜糧可能相對比較單調,局限于紅薯、南瓜、玉米等。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薦的雜糧堪稱是“超級主食里的小透明”——蕎麥。蕎麥是一種歷史悠久、營養價值頗高的傳統谷物。但可惜的是,由于種種原因,很少能在現代人的餐桌上看到它的身影。
雖然名字中也有麥字,但蕎麥和大麥、小麥、燕麥不是一家。也就是說,它不是禾本科的成員,是屬于石竹目的蓼科植物。蕎麥起源于中國,在我國的種植和食用歷史都十分悠久。蕎麥對土壤和環境溫度有一定要求,主要生長在我國西南和北部地區,也適合在高寒或高緯度地區生長。而這些地區是不適合種植水稻、小麥的。
在我的家鄉陜西,有一種著名的小吃叫“蕎面饸饹”,是將蕎麥面粉壓制成細細的面條,搭配肉臊或羊肉、羊血食用。這樣一碗熱乎乎的湯面,澆上油潑辣子,撒上香菜,非常適合給忙碌了一天的人補充能量。除了蕎面饸饹,用蕎麥面粉做成的饅頭和餅也獨具風味,雖然沒有小麥粉饅頭那樣暄軟的口感,但有一股獨特的“麥香”。
比起大米、小麥等谷物,蕎麥的營養優勢很多:
1.蕎麥的蛋白質含量高于大米
蕎麥中所含的蛋白質主要為清蛋白和球蛋白,富含精米白面所缺乏的賴氨酸。蕎麥中的賴氨酸含量是大米的3倍。如果將蕎麥和米面等主食搭配食用,可以大大提升主食蛋白質的利用率,實現蛋白質互補。
2.蕎麥中含有相當豐富的膳食纖維
蕎麥中膳食纖維的含量為6.5克/100克,超過大米膳食纖維含量的10倍,是紅薯膳食纖維含量的2倍,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高膳食纖維食物。適當增加主食中的膳食纖維,對于促進腸道蠕動,改善大便干結、便秘,延緩食物中糖分和脂肪的吸收,幫助調節血糖、血脂的水平,都有好處。
3.蕎麥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礦物質
蕎麥中維生素B、煙酸、維生素E的含量也遠高于大米。如維生素E的含量是大米的10倍左右,維生素B的含量是大米的2倍。蕎麥中鎂、鐵、錳、鋅等礦物質的含量也比大米高出數倍乃至數十倍。由此可見,蕎麥當得起“超級主食”這一稱號。
蕎麥中有兩個特殊的成分,讓它化身保護心臟的小能手:一個是黃酮類植物化學物質蘆丁,另一個是槲皮素。這兩種成分都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而且對于調節血脂、血糖、保護心腦血管也有裨益。
蕎麥的“護心”功能,也離不開大量膳食纖維的輔助。高血糖、高血脂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風險因素。如前所述,膳食纖維能幫助延緩食物中血脂、血糖在腸道中的吸收速度,對于平穩血糖、調節血脂有幫助。
此外,吃蕎麥類主食攝入的大量膳食纖維,能給人帶來很強的飽腹感。這能夠降低人一餐攝入的總熱量,能改善高糖分主食導致的“吃完很快就餓,想再吃點”的問題。這對于維持血糖平穩來說很重要。從長期來看,增強進食飽腹感還能幫助控制體重,降低因肥胖導致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
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的蕎麥分為苦蕎和甜蕎。如果您想獲得更好的調節血脂、保護心血管的效果,最好優先選擇苦蕎。這是因為,苦蕎中所含的蘆丁、槲皮素、礦物質的含量均高于甜蕎。苦蕎有一種特殊的清香——微苦后回甘。您要是擔心自己不習慣苦蕎的味道,可以在做粥或煮飯時先少量加入一些,等適應后再增加苦蕎在主食中的比例。
蕎麥類主食的營養價值如此之高,但為何市面上方便、美味的蕎麥類主食遠不如小麥、大米類主食多呢?
1.產量有限
蕎麥對生長環境有一定要求,因此不能像大米、小麥那樣在全國大范圍種植,更不能像南方地區種植大米一樣,一年收獲多次。這大大降低了蕎麥的產量,自然也就影響了蕎麥在主食市場的占比,以及不同類型蕎麥產品的開發。
2.家庭烹飪不方便
蕎麥作為一種加工程度較低的粗雜糧,不像精米白面那樣方便烹飪。比如,要想用蕎麥米煮粥或做米飯,需先將其用清水浸泡2小時,否則很難煮出較軟的口感。如果直接將蕎麥米和大米一起入鍋煮飯,很可能大米已經煮爛,而蕎麥米還未煮熟。
3.口感不佳
蕎麥粉的口感也是它沒有被廣泛接受的原因之一。蕎麥粉中的清蛋白和球蛋白雖然能提高其蛋白質質量,但卻影響了它的黏性,使蕎麥粉不如小麥粉那樣“筋道”。單獨用蕎麥粉很難做出成型的面團,也無法做出細面條。制作蕎面饸饹需要使用壓面機。市面上售賣的蕎麥面條,其中往往含有70%~90%的小麥面粉。但即使加入了小麥面粉,蕎麥制成的面條和饅頭依然口感稍差。
4.做法單一
蕎麥中保護心血管系統的蘆丁和槲皮素等營養成分,在烹飪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加工時間、加工溫度的影響。在高溫和長時間加工后,它們的含量會大幅度下降。也就是說,為了不損失蕎麥的“保健”作用,高溫、油炸等深度加工烹飪方式都不太適合用來制作蕎麥主食。用蕎麥面做面條、饅頭能更好地保留蘆丁和槲皮素。但這可能滿足不了現代人對于飲食的口味要求。
1.盡量選擇蕎麥含量較高的商品
為了吃到真正的“蕎麥主食”,我們在選購時要注意食品標簽上標注的蕎麥含量。比如一些蕎麥面條會在配料表中明確標注出含有10%或20%的蕎麥粉,其余部分為小麥粉或黑麥粉。市面上的蕎麥面條中,蕎麥粉含量從1%到50%左右的都有,通常蕎麥粉含量越高,口感相對更加粗糙。一般而言,蕎麥粉的含量在30%左右時,做出的面條口感較筋道,容易被大多數朋友接受。
2.避免含鹽量太高的蕎麥主食
考慮到蕎麥粉的口感不如小麥粉,一些廠家在加工蕎麥主食時會加入大量的鹽,以增加“筋道感”。但如果常吃這樣的蕎麥主食,會增加鈉的攝入量,不利于控制血壓。
3.少吃蕎麥“方便面”
對于忙于工作、時間緊張的上班族來說,蕎麥方便面算是不錯的選擇。不過,由于方便面的制作工藝要求,廠家會對其淀粉預先進行糊化處理,以便消費者能夠在短時間內將其煮熟。但糊化后的淀粉的吸收速度更快,不利于控制血糖。
4.向傳統蕎麥美食學習
過去,人們沒有高超的食品加工工藝,但傳統做法做出的蕎麥食品卻十分美味。而且,正是由于加工方式相對簡單,能更好地保留蕎麥中的各類營養物質。
陜西、山西人都很擅長做面食,也喜歡用蕎麥做各種小吃。除了陜西的蕎麥饸饹、蕎麥涼粉、蕎麥攪團,我個人也很喜歡山西的蕎麥碗托。其做法是將蕎麥粉調制成糊糊后盛進小碗里上鍋蒸。蒸熟后的蕎麥粉糊變成了布丁狀,在小碗中切成條或塊狀之后,澆上用鹽、醋、蒜汁、辣椒油、芝麻等特調的醬汁,入口爽滑、滋味濃郁。這種做法規避了蕎麥粉不夠“筋道”的缺點,將其變為了難得的美味。
朝鮮冷面也是用蕎麥面條做成的,搭配上雞蛋絲、牛肉、黃瓜絲和冰涼的牛肉湯,十分誘人。還有云南怒江的小吃蕎麥粑粑,是用甜蕎麥粉和成面糊后,在烘熱的石板上烙制成軟餅,蘸上香甜的蜂蜜食用,其口感黏軟、回味甘香。
★蕎麥在我國的主食中算得上是滄海遺珠。但只要選對做法,蕎麥也可以變換出各種各樣的美味。如果再稍微花點心思,搭配上應季蔬菜和您喜歡的肉類,其營養價值和美味指數都能成倍增加。這個秋天,朋友們盡可以試試在家做份可口的蕎麥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