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茹,李 蒙,劉 爽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管理學院,上海 201600)
近年來,上海市呈現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出生率持續下降,且在未來老齡化現象仍將顯著上升,重視并解決這制約社會發展的“一老一小”問題尤為重要。上海市是我國經濟金融中心,也是最早一批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城市。截至2019年,上海市新生人口達到9.14萬,65歲以上人口達到363.66萬。增加出生人口數量已經成為減緩上海市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一大重要舉措。隨著上海市經濟的快速發展,適齡人口的生育意愿越來越低,各種復雜因素都在影響著上海市出生人口數量。此外,上海市各年齡段的人口分布也極不均衡,表現為“新生人口少、老年人口多”的倒金字塔畸形人口結構,呈現“峰谷交替,頭重腳輕,中上部偏大”的特征。上海市人口結構性矛盾尤為突出,這多是由上海市人口發展特點決定的,即人口老齡化、家庭小型化以及少子化。上海市相關部門應積極探索特大城市解決人口結構性矛盾的新路子,合理調控出生人口數量,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倪宣明等人通過建立出生側和死亡側模型,對人口政策對老齡化的影響進行了預測分析;梁海艷針對“全面二孩”政策對人口與就業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王金營、戈艷霞對“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下的中國人口發展態勢進行了研究;楊舸對“全面二孩”后的人口做出了預期與政策展望;孟令國等人分析了“全面二孩”政策對人口增量及人口老齡化的影響;趙玉峰、楊宜勇對我國中長期人口發展趨勢及潛在風險進行了研究;王永斌等人對我國婦女生育水平變化,以及未來人口進行了預測。
現行生育政策的實施是人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一大重要舉措,對上海市未來的人口發展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進而引發何種程度和何種性質的人口變遷,對于合理配置相關基礎設施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基于此,本研究通過《上海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公布的相關數據,構建GM(1,1)灰色預測模型,對上海市未來10年出生人口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希望能為上海市相關部門完善人口政策提供一定參考。
研究數據來源2012—2020年《上海統計年鑒》、2012—2020年《中國統計年鑒》,選取上海市出生人口數相關數據作為預測指標。
灰色系統理論(Grey System Theory)運用于存在大量未知信息系統的模型,是定性定量分析相結合的評價模型,可以解決評價指標難以準確量化的問題,排除人為因素影響,使評價結果更加客觀。模型運算較簡單,只需代表性的少量樣本。本研究通過構建GM(1,1)灰色預測模型,對上海市出生人口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分析,并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和處理。
第一步,級比檢驗及模型可行性分析。將時間序列設置為:
第二步,構建數量矩陣B和數據矩陣Y。
建立模型并求解生成值與還原值。依據公式求解,得到預測模型。
據《上海統計年鑒》公布的相關數據可知,上海市的新生人口數量增長態勢趨于緩慢,出現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雙降的情形。截至2019年底,上海出生人口9.14萬,出生率6.24‰,自然增長人數-3.38萬,自然增長率-2.31‰,具體見表1。
表1 2011—2019年上海市出生人數統計表
由數據可知,近幾年,上海市新生人口出生率呈現上下波動大的趨勢。2015—2016年出現短暫上升趨勢,這是生育政策的實施導致短期人口生育勢能的釋放,使出生人口數量增加;2016—2019年人口自然增長總體呈現下降趨勢,人口老齡化趨勢依然嚴峻,上海市仍處于未富先老的發展態勢,增加新生人口數量是緩解這一態勢的有效途徑。因此,對上海市未來的新生人口發展趨勢進行預測顯得尤為重要。
1.建立時間序列X=(X(1),X(2),…,X(9))=(10.15,12.11,……,9.14)。經檢驗,級比數值都落在(0.7788,1.2804),通過級比檢驗,可建立模型。
2.累加構成生成列。(10.15,22.26,33.15,45.56,56.15,69.22,80.99,90.93,99.97)。
上海市新生兒總數預測模型:
4.模型檢驗。上海市出生人口預測模型平均相對誤差為0.083,后驗差比值C=0.04<0.35,模型精度P為92%,模型精度較高。因此,可以建立預測模型進行中長期的外推預測。根據模型得出,2011—2019年上海市出生人口預測值分別為10.15萬、12.27萬、11.96萬、11.65萬、11.35萬、11.07萬、10.78萬、10.51萬、10.24萬。
到2029年,上海市新生兒的數量將達到7.41萬,比2019年降低了1.73萬,變化趨勢如圖1所示。
圖1 2020—2029年上海市出生人口預測
由上述預測可知,在現行生育政策的實施下,上海未來10年的新生兒出生數量將呈斷崖式下降,相較人口老齡化速度,少子老齡化將是10年后上海市人口年齡結構呈現的最明顯的特征。因此,現行生育政策的實施對上海市的人口結構變化及減緩老齡化進程趨勢的作用十分有限。
本文選用上海市出生率作為母序列X,影響因素作為特征序列X,對應的度量指標共計5個。其中,出生率衡量出生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衡量經濟水平,老年人口撫養比衡量養老負擔水平,普通高等學校數衡量教育水平,衛生機構數衡量醫療水平,職工工資最低標準衡量社會保障水平。
2015—2019年上海市出生率分別為10.59‰、13.07‰、11.77‰、9.84‰、9.14‰,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49 876元、54 305元、58 988元、64 183元、69 442元,老年人口撫養比分別為16.47%、16.76%、18.82%、19.88%、22.07%,普通高等學校數分別為67所、64所、64所、64所、64所,衛生機構數分別為5 016個、5 011個、5 144個、5 298個、5 610個,職工工資最低標準分別為2020元、2 190元、2 300元、2 420元、2 480元(數據來源于《上海統計年鑒(2012—2020年)》)。
本研究利用Excel進行數據處理。由于數據量綱不相同,需要標準化處理,因此選用初值化處理。求灰色關聯數值、關聯系數、排序。關聯度排序為:X(0.45)>X(0.23)>X(0.18)=X(0.18)>X(0.17)。結果表明,普通高等學校數與出生人口數量的關聯度最大,老年人口撫養比次之,衛生機構數、人均可支配收入、職工工資最低標準依次遞減。
人口系統受各種錯綜復雜的因素影響。上海市現行的生育政策只能短暫帶來新生人口出生率的上升,但長期來看對新生兒出生數量的作用會逐漸弱化。
上海市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繼續完善人口計生綜合管理系統以及人口出生預報制度,合理調控出生人口數量,保持出生人口數量與上海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口容量發展空間,優化人口年齡結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針對影響上海市出生人口的關鍵因素,提出以下建議。
上海市應努力發展經濟,經濟收入水平會影響到適齡女性的生育意愿,通過擴大收入增加的渠道,比如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職工工資最低標準等方法來增強生育家庭對生育、養育以及教育的支付能力,進而提高育齡女性的生育意愿。富裕程度提升,恩格爾系數自然而然隨之下降,適齡生育女性沒有生育方面的經濟壓力,才能加快上海出生人口增長速度,提高生育率。
上海市應該推進教育公平與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加強人口教育,加大對教育的資金投入,同時普通高等學校數仍需穩步增加,進而降低家庭教育開支。上海市生活成本高,應降低撫育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教育成本,譬如雙胞胎子女、二胎家庭子女在同一學校上學,學校可以只收取一份額的課本費、學費、校服費等,讓家長在孩子的教育成本方面沒有后顧之憂。
上海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年輕人照顧老人的負擔逐漸加劇。上海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降低生育家庭的養老負擔,應在上海市政府的領導下,進一步加快養老產業發展,大幅增加養老服務機構數量,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減輕育齡家庭的養老負擔;有效完善社會養老保險、福利醫療體系,讓老年人病有所依,老有所養,不依靠兒女養老照顧;大力推進醫療與養老相結合的進度,進一步完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減輕年輕人老年照料負擔,促進上海市出生率的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