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寧鄉一中紫金中學 劉海知
“劉老師,中考在即,但XX班的小Z目前連作業都很難完成。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他的情緒特別低落,我擔心他會出現心理問題,辛苦您去找他談談。”
某天,我收到了初三年級L主任發來的短信。
小Z?我心中一驚。我曾教過他歷史課,印象中的他個頭不高,性格活潑,是班上的“開心果”,笑起來眼睛彎彎的,甚是可愛。他怎么會出現心理問題?
第二天吃完午餐后,我找到了小Z。眼前的他與以前的那個“小可愛”已經判若兩人:眼神呆滯,背有些佝僂,個子雖然長高了,但身材較瘦。
我把小Z帶到心理咨詢室,指導他擺沙盤。只見他在一棟房子旁擺放了一個小孩。小Z說這個小孩是他自己,房子里有媽媽,但他不想進去,因為一回家,媽媽便會不停地嘮叨。
通過交談我了解到,小Z上初一時父母離異,先是被判給了父親,但父親不太管他,致使他的成績一落千丈。初二時母親把他接回到身邊,對他嚴格管教。小Z頓時感覺身上多了一根無形的繩索,漸漸失去了活力。
了解情況后,我又給小Z做了心理健康測試,結果顯示他存在情緒障礙。
我對小Z說:“心情不好時可以找老師聊聊,我會一直陪在你身邊。這是我的手機號碼,如果沒能及時回復信息,你可以打我電話。”
很快,我約了小Z的母親來學校見面,和她分析了父母離異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我對小Z心理健康方面的擔憂,同時勸她降低對孩子的期待,少嘮叨、多表揚。
多次溝通后,小Z的心態逐漸轉變。
一天晚上,我的微信響起,是小Z:“劉老師,在嗎?我心情不好,想找您說說話。”小Z向我訴說著放學時遇到的一樁煩心事。突然語音中插入了幾段聲音,是他母親在責怪他“玩手機”。
“她說的什么都對”,小Z委屈地說,“我好累,想離開這個世界。”
“小Z,別怕,老師會一直陪在你身邊!”我發去一連串安慰的話,并聯系其家長,解除她對孩子的誤會,提醒她多關注孩子的狀態。考慮到孩子的情況,我立馬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報告給了校長,我們決定一起去小Z家家訪。
到了小Z家,我們開導完小Z,和他簽訂了“限制手機使用時間、按時完成作業、堅持參加體育鍛煉”的協議。針對小Z所說的“好累,想離開這個世界”等話語及之前的心理測試結果,我們反復提醒家長要盡早帶孩子去醫院做相關檢查,并幫助家長聯系了一位權威的心理醫生。
經診斷,小Z只是輕度抑郁,并不需要吃藥治療。我懸著的心終于可以放下來了!
一段時間后,小Z能遵照協議按時上學,玩手機的時間變短了,作業能按時完成,體育鍛煉也在堅持進行。有時下課后他還會來辦公室向老師請教,學習的興趣明顯變濃了。
五月上旬中考體育測試后,L主任第一時間通知了我:“小Z的中考體育拿了滿分。”我真心為小Z感到高興!

通過這個案例,我想對孩子們說:
一、必須清楚,導致父母婚姻破裂的因素有很多,他們的分開不是你的錯。
二、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是一味地嘮叨、指責,必須把自己的內心感受告知父母,或求助于信得過的老師、親人,通過他們讓父母及時作出調整。
三、出現情緒持續低迷、對很多事情都失去興趣等情況,應盡早告訴父母,或求助于學校的心理老師等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