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紅志 余國忠
安徽省銅陵市立醫院心血管內科,安徽銅陵 244000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可降低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死亡的風險,然而PCI 術后易并發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嚴重影響預后[1-3]。高敏-C 反應蛋白(high sensitivity-C reactive protein,hsCRP)與心肌梗死患者術后并發MACE 密切相關[4-5]。當心肌受到損傷時,心肌肌鈣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可自心肌細胞進入血液中,表現為cTnI 高表達[6]。TnI 與STEMI 患者的發生、發展及預后密切相關[7-8]。N 末端腦鈉肽前體(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可作為預測MACE 發生的有效因子[9-11]。然而,目前國內有關cTnI、hs-CRP、NT-proBNP 檢測對STEMI 患者PCI 術后并發MACE 的預測價值的研究尚少,鑒于此,本研究特取77 例STEMI 患者進行研究。
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號:2017-5 號)。選擇2017 年10 月至2021 年5 月安徽省銅陵市立醫院收治77 例接受PCI 治療且成功(血管造影成功、操作成功、臨床成功)[12]的STEMI 患者,根據術后6 個月內是否發生MACE 分為發生組(15 例)與未發生組(62 例)。均符合STEMI 的診斷標準[13]。納入標準:①為STEMI 患者;②發病時間<24 h;③采用PCI 治療,且近期PCI 治療成功;④PCI 治療后常規采用低分子肝素、雙聯抗血小板等藥物治療;⑤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律失常等其他心臟疾病;②合并惡性腫瘤;③合并重度感染性疾??;④合并肺部疾??;⑤近3 個月內有手術史、創傷史;⑥肝腎功能障礙;⑦合并甲狀腺疾??;⑧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2.1 治療方法 77 例患者均接受PCI 治療,并根據患者病情,術后給予低分子肝素、雙聯抗血小板等藥物治療[14]。
1.2.2 血清cTnI、hs-CRP、NT-proBNP 的檢測方法術前采集所有研究對象3 ml 空腹靜脈血,通過TD-6M低速離心機(山東博科)離心分離(離心半徑為12 cm),以3 500 r/min 的轉速離心10 min 后取上清液,試劑盒廠家為廣州萬孚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清cTnI、hs-CRP 水平,采用免疫定量分析法檢測血清NT-proBNP 水平。
1.2.3 收集資料 包括年齡、性別、體重指數、飲酒史、腦卒中史、吸煙史、合并基礎疾病、病變部位、病變血管數目、支架直徑、支架植入數量、支架長度、PCI 時間、術前相關實驗室指標(血肌酐、甘油三酯、白細胞計數、總膽固醇、B 型利鈉肽、總膽紅素、尿素氮、血清cTnI、hs-CRP、NT-proBNP 水平)。
采用SPSS 22.0 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理論頻數<5 則需校正,理論頻數<1 應采用Fisher 精確檢驗。logistic 回歸分析影響因素。繪制受試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以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預測價值。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性別、體重指數、吸煙史、飲酒史、腦卒中史、合并基礎疾病、病變部位、支架直徑、支架植入數量、支架長度、PCI 時間、術前相關實驗室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發生組年齡、病變血管≥2 個例數占比、血清cTnI、hs-CRP、NT-proBNP 水平高于未發生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以年齡、病變血管數量、血清cTnI、hs-CRP、NTproBNP 水平為自變量(賦值情況:病變血管≥2 個=1,病變血管<2 個=0;其余均為連續變量),以STEMI 患者PCI 術后6 個月內是否發生MACE 為因變量(否=0,是=1)實施logistic 多因素分析,年齡、術前血清cTnI、hs-CRP、NT-proBNP 水平均是STEMI 患 者PCI 術后6 個月內發生MACE 的影響因素(OR>1,P<0.05)。見表2。

表2 logistic 多因素分析
術前血清cTnI、hs-CRP、NT-proBNP 水平預測STEMI 患者PCI 術后6 個月內發生MACE 的AUC 值分別為0.811、0.681、0.718(P<0.05)。見表3、圖1。

圖1 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

表3 術前血清cTnI、hs-CRP、NT-proBNP 對MACE 的預測價值
早期PCI 雖可恢復STEMI 患者的血液灌注,但會增加堵塞遠端微循環,且術后并發MACE 的風險仍然較高[15-16]。cTnI、hs-CRP、NT-proBNP 水平與患者PCI 術后MACE 密切相關[17-19],但國內鮮見STEMI 患者PCI 術前血清cTnI、hs-CRP、NT-proBNP 水平預測PCI 術后發生MACE 的相關報道。
本研究logistic 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術前血清cTnI、hs-CRP、NT-proBNP 水平是影響STEMI患者PCI 術后6 個月內發生MACE 的影響因素。當急性心肌梗死發生時,cTnI 水平異常增加,并可用于診斷急性心肌梗死[20]。hs-CRP 為一種時相反應蛋白,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炎癥因子,能夠直接反映心肌梗死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斑塊的穩定性與炎癥狀態,當血管損傷后或機體組織發生炎癥反應時,會釋放大量炎癥細胞,引起炎癥級聯反應,表現為hs-CRP 升高[21]。hs-CRP 在血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等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會增加患者增加支架內血栓形成、MACE、支架內再狹窄等發生的風險[22-24]。術前血清hs-CRP水平在預測STEMI 患者PCI 術后發生MACE 中具有較高的預測價值[25]。相關研究指出[26],當心肌細胞受到損傷時,血清NT-proBNP 水平會明顯提高,其可用于預測MACE,對于評估與預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具有積極作用。血清NT-proBNP 水平、MACE 的發生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密切相關[27]。ROC 曲線結果顯示,術前血清cTnI、hs-CRP、NT-proBNP 水平預測STEMI 患者PCI 術后6 個月內發生MACE 的AUC 值分別為0.811、0.681、0.718,提示血清cTnI、hs-CRP、NT-proBNP 水平可預測STEMI 患者PCI 術后6 個月內是否發生MACE。
綜上所述,血清cTnI、hs-CRP、NT-proBNP 水平在預測STEMI 患者PCI 術后發生MACE 中具有良好的預測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