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娣 徐琦琦 王少民 李振
安徽省亳州市中醫院急診內科,安徽亳州 236800
腦梗死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因其起病急,來勢猛,且有繼發腦出血及腦疝的危險,患者預后通常較差[1-2]。近年來,我國腦梗死的發病率不斷上升,患者恢復期常伴有不同程度語言、認知及肢體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3-4]。針對恢復早期腦梗死患者的西醫治療主要有改善微循環、控制血糖血壓、糾正電解質紊亂等,以上治療方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預后,但其康復預防效果仍不夠理想[5-6]。基于此,本研究探討自擬化痰活血通絡湯治療恢復早期痰瘀阻絡證腦梗死患者的效果。
選擇2018 年10 月至2021 年9 月于安徽省亳州市中醫院就診的恢復早期痰瘀阻絡證腦梗死患者80 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40 例,男23 例,女17 例;年齡54~70 歲,平均(62.09±7.51)歲;病程(2.73±0.34)周;合并冠心病13 例,高血壓23 例,糖尿病17 例,高血脂10 例,心房纖顫5 例。研究組40 例,男22 例,女18 例;年齡55~71 歲,平均(63.41±7.39)歲;病程(2.42±0.29)周;合并冠心病16 例,高血壓25 例,糖尿病15 例,高血脂11 例,心房纖顫4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及合并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西醫診斷標準參考《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7];②中醫屬于“中風”范疇,診斷標準參考《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8],痰瘀阻絡證證候為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語蹇澀或不語、口舌歪斜、神識昏蒙、苔厚痰多等;③經頭顱CT 或MRI 排除非血管性病因、腦出血;④發病后3~4 周(恢復早期);⑤意識清晰,能配合完成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重要臟器功能障礙;②合并自身免疫系統性疾病;③過敏體質,合并意識障礙、精神障礙。所有患者均簽署治療方案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安徽省亳州市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倫理編號:2021KY-32)。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包括改善微循環、預防腦血腫等基礎治療;嚴格控制患者血糖、血壓,根據實際情況糾正電解質紊亂處理等。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自擬化痰活血通絡湯治療,自擬化痰活血通絡湯基礎方:白術20 g、茯苓20 g、川芎20 g、清半夏15 g、石菖蒲15 g、天竺黃12 g、膽南星10 g、天麻10 g、枳殼10 g、全蝎5 g、大黃3 g、水蛭3 g。每日1 劑,中藥湯劑約200 ml,分早晚2 次溫服。兩組患者均以4 周為1 個療程,共治療2 個療程。
治療后2 個月,分析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神經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①臨床療效:評定標準參考《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8],根據患者臨床癥狀進行診斷分級,滿分52 分,分數越高表明病情越嚴重,根據治療前后評分進行分數折算,將療效評定為基本恢復、顯著進步、進步、稍有進步、無變化和惡化6 個等級。②神經功能:神經功能缺損狀況和障礙程度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9]和改良Rankin 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10]進行評價,NIHSS 包括意識水平、凝視、視野、面癱、上肢運動、下肢運動、共濟失調、感覺、語言、構音障礙、忽視癥共11 項內容,得分0~45 分;mRS 分為無癥狀、無明顯能力障礙、輕度能力障礙、中度能力障礙、重度能力障礙、嚴重障礙共6 個等級,分值分別為1~6 分,以上兩個量表得分越高表明神經功能缺損和障礙越嚴重。③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采用Barthel 指數(Barthel index)量表[11]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進食、個人衛生、平地行走、上下樓梯、洗澡、修飾、穿衣、如廁、大便控制、小便控制、床椅移動共11 項內容,得分0~100 分,分數越高表明依賴性越小,獨立性越強,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強。④不良反應:不良反應情況包括肢體乏力、反應遲鈍、言語不清、胃腸道障礙等。
采用SPSS 21.0 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治療前,兩組NIHSS 評分、mRS 評分、BI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NIHSS評分、mRS 評分均低于治療前,BI 評分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NIHSS 評分、mR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BI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 評分、mRS 評分及BI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 評分、mRS 評分及BI 評分比較(分,)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NIHSS: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mRS:改良Rankin 量表;BI:Barthel 指數
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腦梗死是神經內科的一種危重急癥,臨床需根據發病時間、發病類型及嚴重程度選擇相對應的治療手段,在疾病超早期,多進行溶栓治療,以縮小腦梗死面積;在急性發病期,臨床多采用抗血小板治療、抗凝降纖治療及腦保護等,可有效預防腦栓塞或血塞形成,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在恢復治療期,多采用控制血糖血壓、糾正電解質平衡、改善微循環等預防及康復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語言、運動功能障礙[12-13]。臨床研究發現,在腦梗死恢復早期進行西醫康復治療,對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具有積極作用,但對其他神經引起的功能缺損及功能障礙作用有限,而中醫治療在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14-15]。
腦梗死歸屬傳統中醫學“中風”范疇,其致病之本為肝脾腎陰虛、氣血衰少,受痰、淤、毒、風、火、氣相互作用,導致陰陽失調,后發展為此病[16-17]。患者陰損及陽、陰陽兩虛致痰濁瘀滯不通、上侵腦竅,血行無力、氣血耗損;陰血虧虛、肝風內動致氣火旺盛、夾雜痰濁瘀血;脾失健運、肝郁火盛致痰濁內生、侵襲經脈;五志所傷,情志過極致肝氣不疏、血運失健、瘀阻脈絡[18]。總之,中風因脈絡腦竅而發,累及心脾肝腎多個臟腑,需進行祛痰化瘀、溫陽通絡、行氣活血辨證施治才可緩解改善病癥[19]。
自擬化痰活血通絡湯的基本方為白術、茯苓、川芎、清半夏、石菖蒲、天竺黃、膽南星、天麻、枳殼、全蝎、大黃、水蛭12 味,藥理學研究發現,白術、茯苓、清半夏、石菖蒲四味有化痰祛濕、補脾健胃、燥濕利水之功效[20-21];川芎、天麻兩味有活血祛瘀、祛風止痛、平抑肝陽之功效[22];天竺黃、膽南星兩味清熱化痰、清心定驚之功效[23];枳殼可理氣寬中、行滯消脹[24];大黃可破積滯、瀉熱毒、行瘀血[25-27];全蝎、水蛭兩味蟲藥可攻毒散結、痛經活血,全方具有痰消瘀化、竅開絡通,以達治療之功效,患者中風可復。
本研究通過自擬化痰活血通絡湯治療恢復早期痰瘀阻絡證腦梗死,療效明顯優于單純西醫治療,患者NIHSS 評分明顯升高,提示其意識水平、凝視、視野、面癱等神經功能缺損狀況明顯改善;患者mRS 評分明顯降低,提示患者神經功能障礙程度明顯降低,即患者的神經功能改善情況明顯;患者BI 評分明顯升高,提示其進食、個人衛生、平地行走、上下樓梯等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增強,對外依賴性減少,獨立性更強。另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自擬化痰活血通絡湯治療恢復早期腦梗死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安全性較好。
綜上所述,自擬化痰活血通絡湯治療恢復早期痰瘀阻絡證腦梗死患者的效果確切,該方法治療可以較大彌補西醫治療在神經功能缺損及功能障礙方面的劣勢,能夠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可明顯提高患者的康復預防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