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慧 何婷婷 劉 佳 陸 強 吉 寧▲
1.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藥學部,江蘇揚州 225001;2.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中醫科,江蘇揚州 225001
安全用藥關乎患者的生命安全及醫療質量,參照《處方管理辦法》[1],藥師必須審核處方是否合理。既往研究指出,兒科門急診是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兒自身免疫力低下,若存在用藥不合理等問題,將會嚴重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2-4]。相關研究指出,選擇合理的處方審核方式是保證處方審核質量、提高醫師工作效率的重要步驟,另外有效管理兒科門急診處方審核的合理性是提高處方質量、保證患兒安全用藥的關鍵[5-7]。處方前置審核系統可前移問題處方的干預關口,提高處方的合理性及醫師的合理用藥水平,保證患者用藥的合理性及安全性,以降低因不合理用藥而引發的醫療糾紛[8-10]。目前,國內有關處方前置審核系統在兒科門急診臨床用藥中的應用及效果的研究尚少,鑒于此,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2018 年(未采用處方前置審核系統)、2020 年(采用處方前置審核系統)進行處方點評的兒科門急診處方,旨在探討處方前置審核系統的應用效果。
回顧性分析2018 年1 月至12 月我院未采用處方前置審核系統進行處方點評的兒科門急診處方185 857 張和2020 年1 月至12 月采用處方前置審核系統進行處方點評的兒科門急診處方103 432 張。納入標準:①繳費且取藥的處方;②兒科門急診開立處方;③患兒年齡≤14 歲;④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退藥處方;②換藥處方、檢查用藥處方等計費處方。
(1)2018 年1 月至12 月未采用處方前置審核系統進行處方點評時,處方均通過臨床醫師進行人工審核。(2)2020 年1 月至12 月采用信息化技術手段進行處方點評:①兒科門急診處方前置審核系統由C/S(client/server)與B/S(browser/server)構成,通過JAVA語言編寫。藥師端與醫師端均采用C/S 客戶端,另外Chrome 瀏覽器內科內嵌,采用瀏覽器訪問Web 服務器及與其連接的后臺數據庫。上述系統與醫院數據集成平臺及醫院信息系統(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連接,數據集成平臺與醫院各套系統相連,并能及時將數據傳至兒科門急診處方前置審核系統。醫師采用HIS 工作站開立用藥醫囑,通過HIS 調用接口將患兒的用藥醫囑出具傳遞至兒科門急診處方前置系統,并實施處方點評,通過HIS 攔截處方前置審核系統結果顯示的不合理用藥醫囑。②合理用藥審核智庫:在審核配置模塊中,根據《國家處方集》[11]、《臨床用藥須知》[12]、藥品說明書、《新編藥物學》[13]等,根據藥物的藥理作用、制劑特點、臨床診療指南等證據,由醫院合理用藥評價委員會點評超說明書情況,并將相關規則納入兒科門急診處方前置審核系統中。該系統共收錄600 多萬條審核規則,包括慎用證/禁忌證(審核診斷中是否含有藥品的慎用證/禁忌證)、重復用藥(審核患兒是否開具藥理作用相似的藥品或相同藥品)、配伍禁忌(審核處方藥品是否存在配伍禁忌)、藥物過敏(審核患兒是否存在過敏史/風險)、適應證(根據患者相關診斷,審核處方藥品是否在藥品說明書范圍內)、用法用量(審核藥品的用藥頻次、療程、單次劑量、日劑量是否有誤)、相互作用(審核處方是否可能發生“體內”相互作用)、特殊人群(審核患兒是否屬于臨床用藥“高風險”人群)、醫院規定(審核醫師處方是否符合醫院相關規定或醫院醫療特色)等規范性用藥知識庫體系,并根據該知識體系實施系統審核。(3)藥師前置審核工作站的審核流程:醫師在兒科門急診開立的處方首選采用醫院藥學服務系統實施審核,在30 ms 內,審核軟件對醫囑、處方等20 多項內容實施合理性審核,對連續用藥天數、累積用量等進行自動計算,實現用藥智能推薦、處方自動審核及個性化安全風險提示。患兒家屬可直接打印通過的處方,對于審核不通過的處方,會發送到兒科門急診的審方藥師,并實施人工審核,醫師與審方藥師在線上溝通并于20 s 內完成,若超時,處方會自動打印。另外,系統另設有快捷回復選項,如說明書、依據指南等能夠直接勾選。針對人工審核依然未通過的處方,醫師和藥師溝通后醫生雙簽字通過,若藥師不同意雙簽字通過則醫生必須修改處方。所有兒科門急診處方打印后,進入繳費環節,隨后患兒家屬才能將藥品取走。
統計處方合格率,不合理處方類型包括無適應證用藥、相互作用、用法不適宜、配伍禁忌、選藥不適宜、用量不適宜、重復給藥、倍服審核。
采用SPSS 19.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張數或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020 年處方合格率高于2018 年,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020 年1、2 月的處方量較少,且2020 年1 月至12 月的處方合格率均高于97.00%。見表1。

表1 不同年份處方合格率比較[張(%)]
2018、2020 年不合理處方中,無適應證用藥、相互作用占比均較高。2018、2020 年不合理處方類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年份不合理處方類型分析[張(%)]
近年來,隨著藥物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及用藥頻率的不斷增加,兒科不合理用藥醫囑隨之增加[14-17]。相關研究指出[18-19],醫院實現信息化管理為信息化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能夠有效提升臨床用藥管理水平。處方前置審核系統能夠將不合理的處方成功扼殺在“搖籃”階段,能夠從源頭上降低不合理處方的發生率[20-21]。然而,國內有關處方前置審核系統應用于兒科門急診的研究尚少,為此,本研究特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來進行探討,旨在為兒科門急診的合理用藥提供參考價值。
本研究結果顯示,2020 年我院兒科門急診總體處方合格率高于2018 年,且2020 年1 月至12 月的處方合格率均高于97.00%,提示采用處方前置審核系統能夠明顯提高兒科門急診的臨床合理用藥水平。國內有研究顯示,采用處方前置審核系統后,兒科處方合格率由63.82%增加至93.73%,相比于本研究其合格率提高較高,可能與我院處方管理策略相對有效、樣本量等因素有關[22]。國外有研究指出,通過引入基于云的處方前審查系統,減少初級保健中不適當處方的發生,此外還可為藥劑師提供參與加強初級保健患者護理的機會[23]。傳統人工審核醫囑的方式,需要藥師負責全部審核項目,許多重復的審核項目明顯耗費了大量時間;另外,人工審核藥師受用藥決策能力、個體專業知識及審核標準把握度的影響,可能會造成審核結果存在一定的偏倚[24-26]。本研究在采用處方前置審核系統后,用藥頻率、給藥途徑、用法用量、重復用藥、用藥時間等問題會被自動處理,能夠明顯減少藥師的重復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使藥師有時間處理需要綜合思考的個性化用藥等問題。另外,針對醫師不認可的審核結果,仍需要在線與藥師溝通,此舉能在一定程度上督促藥師提高業務水平,提出更優的給藥方案。本研究結果顯示,2018 年不合理處方中,無適應證用藥、相互作用占比分別為87.85%、5.65%;2020 年不合理處方中,無適應證用藥、相互作用占比分別為65.88%、5.96%,提示盡管采用處方前置審核系統,醫院適應證不合理、相互作用處方占比仍然較高,建議醫院根據處方不合理類型不斷完善處方前置審核系統,以此來確保患兒用藥安全性及合理性。
本研究收集2018 年1 月至12 月(兒科門急診處方185 857 張)與2020 年1 月至12 月(兒科門急診處方103 432 張),樣本量大,且納入處方審核系統開展前后的數據,有詳細的處方信息,保證了處方審核的一致性、客觀性以及真實性。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以下不足:①兒科門急診處方信息有限,難以獲得患兒的詳細資料;②樣本納入時間較短;③未納入其他醫院兒科急門診處方資料。
綜上所述,處方前置審核系統可有效提高兒科門急診的臨床合理用藥水平,值得推廣使用。建議日后兒科門急診醫師在開具處方時,推薦采用處方前置審核系統來提高用藥的合理性,保障患兒的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