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萍
曾經的黃石,因礦而興,在火熱年代奏響粗獷激昂的“工業重金屬”;如今的黃石,轉型發展,在新時代譜寫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悠揚“協奏曲”。
聆聽百姓呼聲,貫徹中央指示,遵循發展規律,黃石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充分把握政策機遇,全面落實城市更新行動,轉變城市發展模式,實現黃石這座老工業基地的持續“蝶變”。

遠眺澄月小區
作為老工業基地,近年來黃石高舉生態綠色發展旗幟,在轉型發展的路上不斷探索前行。從過去的“光灰城市”到現在的“最美工業城”,黃石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宜居指數不斷提升。
改革奮進的步伐沒有停歇。繼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試點后,2021年11月,黃石成為全國第一批21個、湖北省唯一入選的城市更新試點城市,城市轉型發展迎來新的契機。
黃石市住建局黨組書記、局長方化表示:“入選試點城市既是全新機遇,也是更高標準。我們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貫徹‘先體檢后更新、無體檢不更新’和‘留改拆’并舉保留利用為主的基本要求,不搞大拆建、完善大配套,堅持政府和市場‘雙輪驅動’,保持城市更新活力?!?/p>
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黃石市住建局充分把握試點城市“先行先試,創新突破”的政策機遇,不斷加強頂層設計,高標準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積極打造城市更新“黃石樣本”。
謀無主則困,事無備則廢。黃石市住建局不斷加強制度建設,初步形成城市更新“五個一”體系:
一套規劃體系。該局完成了《黃石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征求意見稿),建立了覆蓋宏觀、中觀及微觀三個層次的城市更新規劃體系,將城市更新專項規劃納入“一張圖”統一管理,與現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等法定規劃進行了有效銜接,保證了更新規劃內部的有效傳導。
一套政策技術體系。制定出臺了《黃石市城市更新管理辦法(試行)》、《關于國有企業D級危房改造的意見》、《黃石市城市更新土地資源及不動產登記管理辦法》、《黃石市城市更新資金籌措管理辦法》等“1+N”政策體系。建立《黃石市城市更新技術導則》、《黃石市城市更新指引》等技術標準,形成了完整的城市更新政策技術體系。
一套城市更新數據庫。通過對城市更新存量梳理,初步形成了6個歷史文化街區、31處市級及以上文物保護單位、51處歷史建筑,老舊小區209個、城中村1039個、老舊工業倉儲238個、潛力融資地塊109個、總用地面積22.13平方公里的城市更新數據庫。
一批重點項目庫。突出文化激活、生態賦能、品質提升、產業增效四大更新主題,制定了《城市更新項目融資包裝策劃流程》,將收益性項目與公益性項目進行搭配包裝,建立起城市更新“9+N”項目體系,形成了11個項目包(共含有61個子項目),計劃總投資約318億元項目庫。
一套工作機制。初步建立條塊協作、部門聯動、分層落實的工作機制,形成合力推進城市更新行動,搭建了“一張藍圖、一套專班、一個方案、一個機制、一套體系”的“五個一”工作模式。
完善的頂層設計,為黃石城市更新行動搭建了牢固的框架基礎,保障相關工作開展穩步推進,并切實見到成效。
磁湖之畔的澄月小區,曾被譽為黃石城區的湖景明珠。然而,隨著歲月侵襲,基礎設施老化,這顆明珠也逐漸“蒙塵”。為了將這顆“明珠”重新擦亮,按照政府主導、街道主管、社區主持、居民自治的“三主一自”原則,小區進行了全域綜合改造。
澄月小區改造過程中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發動居民群策群力、獻言獻策,提升居民改造積極性,真正做到共建、共管、共享。改造充分利用小區現有區位資源,優化空間配置,新建澄月兒童游樂園、澄月議事亭,改擴建“川之流”公園、籃球口袋公園等設施,增改停車位440個,并進行了社區智慧化改造,為居民生活提供更舒適、更優美、功能更齊全的人居環境,打造文化突出、宜居宜游的生態智慧小區。
“磁湖一天天變美,小區一天天變好,現在的生活別提多舒坦了?!毙^老住戶章大媽真心實意為小區改造點贊。
澄月小區的綜合改造,集中體現了黃石城市更新對以人為本理念的始終堅持。在城市更新過程中,黃石市住建局以“三舊兩改”為抓手,全面推進老舊片區更新、老舊街區提升、老舊廠區活化利用,改造城中村和城市危房,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大力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全市今年列入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的131個小區改造項目已全部開工,累計完成投資1.59億元,開工率100%。
深入推進民生實事工程。背街小巷改造總計38個,目前已完工16條;15條斷頭路改造,已完工3條;計劃實施城區口袋公園建設12個,目前已開工11個。
全面重塑城市商圈格局。完成了武漢路商圈、朝陽路萬達商圈、西塞山上窯商貿圈的提升改造,讓老商業區煥發出新活力。
隨著城市更新工作持續推進,在看不見和看得見的角落,黃石的城市短板不斷補齊,城市品質不斷提升,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城市,不僅僅是鋼筋水泥構筑的空間實體,同時也包含生活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共同記憶。保護城市文脈,才能真正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城市的有機更新。
黃石擁有悠久的礦冶史,同時作為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也經歷過一段可歌可泣、值得銘記的光輝歲月。為了賡續城市文脈,黃石市住建局不斷加強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同時注重在保護中進行活化利用,從而發揮出其最大價值。
黃石市住建局主持編制了《黃石市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修改完善了《黃石市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保護管理辦法》,堅持保護與活化利用并舉,堅決杜絕隨意拆除、遷移歷史建筑和具有保護價值的老建筑,保持工業城市記憶“基因”。
除了保護,黃石市住建局還大力推動“新舊”結合,將創新型、高科技、文化創意等新產業、新業態植入舊廠區、舊街區、舊小區更新,全力打造工業遺存活化利用示范區,彰顯城市歷史特色。
同時,該市重點推進華新水泥廠舊址、大冶鋼廠蘇式建筑群、大冶有色辦公和生活區、鐵山光明里、礦山二路等歷史文化街區和地質里文化街區、下陸區經緯紡機、東鋼老工業廠區等工業文化空間活化利用。華新水泥廠舊址片區更新正在施工中,其中華新舊址核心區文保修繕及活化利用已基本完成,入口東廣場部分今年“五一”前已對社會開放,截至目前已接待游人20萬人次。鐵山光明里和礦山二路兩個歷史文化街區更新已基本完成,計劃9月對社會開放。
在黃石市住建局著力推動下,城市更新工作卓有成效,城市結構不斷優化、功能深入完善、品質持續提升,一座宜居、宜業、宜游的新型工業城市正在重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