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莎 林 偉 劉雪玉 黃燕英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福建福州 350005
消毒供應室主要工作為回收、清洗以及發放各個科室使用的敷料和醫療器械,同時對污染物進行清洗,其工作內容較多且較為復雜,其工作質量也直接關系到醫院其他科室醫療器械的使用安全情況,在臨床整體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隨著管理方法和管理形式的不斷改進,信息化追溯管理系統逐漸應用于消毒供應中心的管理中,眾多文獻均顯示[1-2],該系統能夠有效提升工作質量,但在系統應用中發現,傳統的醫療器械標注方式未能充分發揮信息化管理的優勢,尤其在系統追溯時,部分手術器械仍然無法追蹤,影響手術器械的供應。基于以上不足,本研究在追溯系統中應用手術器械電子圖譜,在相關單位的應用中,體現出較好的應用效果。為此,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我院)消毒供應中心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應用手術器械電子圖譜,并對其實際應用效果進行總結和分析,現報道如下。
我院消毒供應中心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應用手術器械電子圖譜信息化管理,將其設定為觀察組,將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未實施手術器械電子圖譜信息化管理設定為對照組,實施前后均選取1000份清洗消毒器械作為觀察對象。同時,觀察組選取我院外科60名護理人員作為本研究對象,包括神經外科12名、胸外科13名、泌尿外科12名、肝膽外科14名、婦產科5名以及手術室4名,年齡22~45歲,平均(33.54±2.62)歲。對照組同樣選取我院外科60名護理人員,包括神經外科11名、胸外科12名、泌尿外科16名、肝膽外科15名、婦產科3名以及手術室3名,年齡22~46歲,平均(34.16±2.49)歲。兩組護理人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有可比性。醫療器械納入標準:①所有醫療器械均為我院所有,無外來醫療器械;②來自我院外科科室和手術室。醫療器械排除標準:外來醫療器械。護理人員納入標準:為我院在職工作人員。護理人員排除標準:①實習護理人員;②內科護理人員。
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為消毒供應中心應用手術器械電子圖譜之前,即對照組,其主要采取傳統管理方法,即有專門的監督人員對每日醫療器械的清洗、消毒工作進行人工檢查,并進行階段性抽查,對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做到及時發現和及時改正,確保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質量。
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應用手術器械電子圖譜信息化管理,即觀察組,具體實施方法如下:①制作手術器械電子圖譜流程。對消毒供應中心每個手術器械包內的醫療器械逐一拍照,并對照片進行一次編號,編號和信息管理系統中的手術器械包清單序號需一致,便于回收和清洗后的核對。醫療器械逐一拍照后,再將其以器械包的形式再次拍照,器具均按照標準位置擺放,然后對該器械包進行完整地拍照,并將其作為器械包擺放和包裝的標準。將單個器械的照片和整個器械包的照片上傳至信息管理平臺,并對預留的圖像數據模塊進行完善。如果在手術器械電子圖譜應用過程中出現器械包中的器械更換或型號變更,需再次拍照上傳,并刪除以往陳舊圖片,避免混淆;②手術器械電子圖譜的應用。消毒供應中心回收醫療器械時,使用自動掃碼設備對包裝上的條形碼進行掃描,核對無誤后進入清洗工作。器械清洗消毒完畢后,包裝區人員按照電腦系統中錄入的電子圖譜進行逐一核對,核對各個器械包裝后,由系統自動生成電子條碼標簽,粘貼于器械包裝外。每個器械包的分配科室也要納入信息標簽中,以便后續核對和查閱。
①針對消毒供應中心2000件手術器械進行評價。根據《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中的相關內容進行評價[3]。清洗合格:清洗干凈、干燥、軸關節打開,沒有污漬殘留,隱血實驗檢測為陰性;包裝合格:包裝完整、清潔,包內卡放置在正確位置,效期標志明確;滅菌合格:滅菌后物品不得檢出任何微生物;發放合格:在規定回收時間內完成發放,無延遲。
②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規范化培訓實施效果評價。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管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價,量表Cronbac h’α系數為0.758。由我院外科的60名護理人員參與調查表的填寫,分別從發放、回收及服務三個方面進行評價,總分為100分。80~100分為非常滿意,60~79分為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護理管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調查問卷共計發放120份,成功回收110份,問卷回收率為91.67%。
③器械供應時長:統計手術器械經消毒供應中心標準處理流程處理后,最終通過中心發放的用時。手術器械配臺時間:根據手術方式配置手術器械(基礎器械、專科特殊器械、輔助物品和手術敷料等),每一臺手術配齊手術物品所需時間。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器械清洗合格率、包裝合格率、滅菌合格率以及發放合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器械合格率比較[n(%)]
觀察組護理管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管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器械供應時長和手術器械配臺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器械供應時長和手術器械配臺時間比較(min,x ± s)
消毒供應中心是為醫院提供無菌物品的主要單位,負擔院內醫療器械的清洗、包裝、消毒以及供應工作。現代醫院涉及的醫療器械較多,且涉及多個科室,隨著近年來醫療事業的發展,醫院對醫療器械的使用周轉率也不斷增加,并且醫療器械的應用也不僅局限于臨床治療,還涉及教學和科研的應用[4]。因此,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質量直接關系到醫院整體工作質量,如未能達到相應的消毒和滅菌標準,則可能影響臨床的治療和診斷,對臨床工作造成較大的影響。隨著消毒供應中心的不斷發展,相關管理制度也在不斷更新,尤其是信息化管理的應用,進一步提升了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質量。在信息化管理初期,雖然大部分信息都能夠通過管理系統來完成,但是仍然存在部分手工登記工作,例如回收器械包的核對、醫療器械更換等,因此,經常存在字跡模糊或與信息管理系統不匹配的情況,未能充分發揮信息化系統的優勢[5-6]。鑒于此,消毒供應中心開始應用手術器械電子圖譜,以便更好地利用和配合信息管理方式,進一步提升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質量。
手術器械電子圖譜的應用能夠將器械的名稱、結構、形態和擺放順序等信息以視覺形式直觀地展現給工作人員,文字和圖片信息展示能讓工作人員在短時間內完成核對和回收,同時也能讓工作人員進一步提升清洗分類速度,從整體上來講,手術器械電子圖譜的應用能夠讓工作人員更好、更快地完成清洗、包裝、消毒以及供應工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器械清洗合格率、包裝合格率、滅菌合格率以及發放合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劉偉[7]的相關研究結果也顯示,使用手術器械電子圖譜后,清洗、包裝、消毒以及供應工作的操作合格率出現了明顯提升,和本研究結果相一致。通過走訪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人員后發現,在應用手術器械電子圖譜后,清洗環節能夠通過圖譜信息對器械清洗方式進行分配,有助于工作經驗較少的工作人員進行操作,同時也便于大批量醫療器械的清洗工作。隨著手術器械的不斷更新,消毒供應中心也需要掌握其處理方式,而由于消毒供應中心工作繁重,相關培訓時間較少,往往會影響器械的供應時間[8-10]。而在應用手術器械電子圖譜后,醫療器械的最新信息會通過拍照的形式進行信息更新,通過外包裝上的條形碼,工作人員能夠掌握其清洗和消毒方法,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在包裝環節,工作人員仍然可以參考制作好的手術器械電子圖譜進行包裝工作,直觀的圖譜讓工作人員能夠更加準確地核對包裝內器械,有效避免了包裝差錯問題[11-12]。在進行器械回收時,會涉及多個科室同時回收,因此該環節工作量較大,此時科室內人員可通過包裝外的條形碼對器械進行歸位,同時回收人員可通過條形碼再次核對,有效提升了回收合格率,避免以往出現的回收不全等問題[13-14]。該工作形式也讓科室人員的工作變得更加便捷。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護理管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再次驗證了手術器械電子圖譜在消毒供應中心信息化管理中的良好應用效果。
李賽艷等[15]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器械清洗合格率、包裝合格率、滅菌合格率以及回收合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5),和本研究結果相一致。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樣本數選取較少,且客觀指標評價較少,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將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增加客觀指標評價,更加客觀、科學地對手術器械電子圖譜進行評價。
綜上所述,手術器械電子圖譜在消毒供應中心信息化管理中具有一定的應用優勢,主要表現為可提升器械合格率,護理人員的護理管理滿意度較高,值得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