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成 涂 琴 李志英
1.江西省九江市婦幼保健院病理科,江西九江 332000;2.江西省九江市婦幼保健院婦科,江西九江 332000;3.江西省九江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江西九江 332000
宮頸癌是女性的常見癌癥之一,嚴重威脅女性身心健康。宮頸癌是女性中第四大常見的癌癥和第四大癌癥死因,2018年全球約有57萬例宮頸癌病例及31萬例病死,2018年我國有10.6萬病例,其中4.8萬例病死[1]。隨著宮頸細胞學篩查、HPV檢查等宮頸癌規范篩查策略的廣泛開展,提高了早期病變的檢出率,早期宮頸癌前病變能夠盡早治療,降低了宮頸癌的發病率和病死率。由于宮頸細胞學檢查對宮頸鱗癌的敏感性比對腺癌高,宮頸鱗癌在當前篩查策略中獲益更顯著、發病率逐漸降低,與之相反的是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的腺癌,在宮頸癌所占比例上升10%~20%,且發病年輕化[2-3]。細胞學醫師對宮頸鱗狀上皮病變判讀經驗比較豐富,但對腺上皮細胞往往診斷難度更大。如何早期發現宮頸腺上皮病變,減少漏診、誤診是臨床工作的難點。雖然與宮頸鱗狀上皮病變相比,腺上皮病變檢出率低,但與多種癌前病變及癌密切相關[4]。宮頸腺癌發病隱匿、惡性程度高、預后較差,具有較強的侵襲性生物學行為,威脅年輕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宮頸腺癌的篩查應當引起重視。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本院204例TCT檢查診斷為AGC的組織病理結果及HPV檢查,探討AGC診斷的臨床病理意義。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九江市婦幼保健院行TCT檢查女性共154 990例,診斷為AGC的病例207例,排除惡性腫瘤病史3例,共204例臨床病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患者年齡28~79歲,平 均(48.0±9.1)歲。本 研 究收集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無需獲取患者知情同意,并經九江市婦幼保健院倫理委員會批準(LLSC2021131)。
1.2.1 細胞學檢查 標本采集按照說明書進行,用TCT制作涂片,采用TBS(2014)診斷標準,AGC分為:傾向于瘤變的非典型腺細胞(atypical glandular cells favor neoplastic,AGC-FN);無特殊指定的非典型腺細胞(atypical glandular cells,typical glandular cells not otherwise specified,AGC-NOS)。
1.2.2 組織學檢查 通過陰道鏡下宮頸活檢、頸管搔刮、宮頸錐切、診斷性刮宮、(根治性)子宮切除術獲取組織學標本。病理切片由2名高年資病理醫師雙盲復閱。部分病例有不止一次組織學診斷,以最高病理診斷為最終診斷。本研究中,以非典型增生及以上病例為組織學陽性病例。陰性病例組織學診斷包括慢性宮頸炎、宮頸息肉、LSIL、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平滑肌瘤、子宮腺肌瘤等;陽性病例組織學診斷包括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high-grade squamous intrapithelial lesion,HSIL)、宮頸鱗狀細胞癌、宮頸腺上皮非典型增生、宮頸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宮頸腺癌、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子宮內膜癌、子宮癌肉瘤、卵巢癌等。
1.2.3 HPV檢 查 采 用Hologic公 司 的Cervista?檢測方法,該檢測方法使用Invader?化學檢測法,為一種檢測特定核酸序列的信號放大方法。能夠檢測14種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亞型,按照相近的DNA序列分為三組:A5/A6(包含51/56/66)、A7(包含18/39/45/59/68)、A9(包含16/31/33/35/52/58)。
列聯表資料分析,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同期行TCT檢查女性共154 990例,診斷為意義不明確的非典型鱗狀細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5562例,檢出率3.59%(5562/154 990)。診斷AGC 207例,檢出率0.13%(207/154 990)。排除惡性腫瘤病史患者3例,共204例納入研究。包含156例(76.47%)AGC-NOS及48例(23.53%)AGC-FN。AGC患 者的年齡段分布見圖1。
圖1 AGC患者的年齡分布圖
48例AGC-FN中,5例 無 組織學病 理 結果。156例AGC-NOS中,19例無組織學病理結果。43例AGC-FN隨訪信息完整患者中陽性病例29例(67.44%),137例AGC-NOS隨 訪 信 息 完 整 患 者中陽性病例36例(26.2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4.038,P=0.000)。見表1。
表1 AGC與組織病理學診斷的關系[n(%)]
有完整隨訪資料的180例患者中,>40歲組陽性病例檢出率(42.07%,61/145)高于≤40歲組(11.43%,4/3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473,P=0.001)。>40歲組中,宮頸陽性病例檢出率(21.38%,31/145)與子宮內膜陽性病例檢出率(19.31%,28/145)比較,差 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92,P=0.662)。≤40歲組中宮頸、子宮內膜陽性病例均為2例(5.71%,2/35)。見表2。
表2 AGC患者組織病理學與年齡的關系[n(%)]
204例AGC患者中148例進行了hr-HPV檢測,其中陽性45例,陽性率30.40%。在有HPV結果的44例組織學陽性病例中,hr-HPV陽性21例,陽性率47.73%(21/44)。宮頸病變患者的hr-HPV陽性率(58.33%,14/24)高于子宮內膜病變陽性率(38.89%,7/18),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556,P=0.212)。有HPV結果的16例宮頸腺上皮病變患者中,8例hr-HPV陽性、8例hr-HPV陰性。
目前的TCT與HPV的聯合篩查策略對于宮頸鱗癌癌前病變的檢出率很高,鱗癌的發病率明顯下降,但是對宮頸腺癌癌前病變的篩查作用非常有限[5],腺癌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尤其是年輕女性[6]。年輕女性需要保留生育能力,宮頸腺癌、癌前病變的盡早診斷是臨床醫師及細胞學醫師面臨的重要挑戰。
本研究AGC檢出率為0.13%,與文獻[7]報道的0.05%~2.1%一 致,同 期ASC-US檢 出 率 為3.59%,AGC檢出率遠低于ASC-US。研究[8-9]認為,宮頸腺上皮病變部位較深,位于宮頸轉化區內側面凹陷深處,婦科醫師宮頸刮片細胞主要取自宮頸外口,獲得有效標本困難,腺上皮病變檢出率僅為40%~50%。宮頸腺癌組織學來源多樣、分類復雜,形態學表現多樣、缺乏特異性,給細胞學醫師的判讀也帶來挑戰[10]。
雖然AGC的檢出率低,但與多種癌前病變及癌密切相關,尤其是AGC-FN。本研究中,AGC-FN中陽性病例占67.44%,AGC-NOS中陽性病例占26.28%,與相關研究[11]一致。一項整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2015年4月至2018年10月AGC病例的研究[12]發現,AGC-FN嚴重病變發生率67.61%(96/142),AGC-NOS嚴重病變發生率39.29%(66/16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01)。因此,細胞學醫師閱片時將AGC細分為AGC-NOS和AGC-FN是必要的。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有1例AGC-FN病例,首次組織學病理結果為慢性宮頸炎,半年后復查的組織學病理結果仍為慢性宮頸炎。另外有1例AGC-NOS病例,首次組織學病理結果為慢性宮頸炎,7個月后復查的組織學病理結果為宮頸原位腺癌。可見,臨床醫師同樣不可忽視AGC-NOS患者的隨訪。
祝建芳等[13]研究發現,>40歲陽性病例檢出率(38.2%)高于≤40歲(20.2%),差異有統計學 意 義(χ2=33.97,P< 0.001)。周 慶 云 等[14]研究發現>40歲嚴重病變檢出率(25.91%,114/440)高 于≤40歲(16.6%,40/241),差異 有 統 計 學 意義(χ2=7.715,P< 0.01);≤40歲組中宮頸病變檢出率明顯高于子宮內膜病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641,P< 0.01);>40歲組中嚴重宮頸病變的檢出率與子宮內膜病變的檢出率相近(χ2=0.580,P> 0.05)。本研究中,>40歲組陽性病例檢出率(42.07%,61/145)高于≤40歲組(11.43%,4/3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473,P=0.001),與相關研究[13-14]一致。但>40歲組及≤40歲組中,宮頸與子宮內膜陽性病例檢出率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92,P=0.662),可能與不同醫院細胞學醫師的診斷水平、診斷習慣有關。美國一項統計分析研究顯示:對組織學診斷的典型AIS病例進行細胞學分析,近7%的病例被判讀為陰性[15]。細胞學醫師對AGC的細胞學診斷是有難度的,而且不同實驗室、不同醫師間重復性差。精確的診斷需要滿意的取材、制片,以及細胞學醫師扎實的細胞形態學基礎。
本研究中,有HPV結果的16例宮頸腺上皮病變患者中,8例HPV陽性、8例HPV陰性。提示一部分宮頸腺癌與HPV感染不相關。一項對歐洲17個國家共614例宮頸癌患者的研究結果[16]顯示,普通型宮頸腺癌患者的HPV陽性率明顯高于其他類型。代廷耕等[16]的研究發現,一些較為罕見的宮頸癌類型HPV是陰性的。2019版ASCCP[17]提出:對于任何年齡診斷為AGC和AIS任何亞型的非妊娠患者,除指定非典型子宮內膜細胞外,無論HPV結果如何,都建議陰道鏡檢查,同時行頸管搔刮。對于有子宮內膜癌高危因素者,建議還需子宮內膜活檢。
綜上所述,AGC雖然檢出率低,但與多種惡性腫瘤相關,尤其AGC-FN,細胞學醫師閱片時將AGC細分為AGC-NOS和AGC-FN是必要的。在臨床工作中,不論HPV結果如何,臨床醫師均需重視AGC患者的隨訪,積極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