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 浩
(貴州橋梁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1)
BIM技術在項目管理中的運用是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增加工程壽命的有效手段。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新型科學技術在建筑領域廣泛應用,例如遙感技術、圖形化技術、數字化技術使體驗感和服務感得到提升[1-3]。該文基于路線計算服務引擎和服務框架總線,構建了公路項目管理BIM協作平臺,實現了公路工程項目的質量、安全、計劃進度等多領域動態協調,解決了幾何模型動態更新慢和建模適應性不足的問題,實現了信息共享、資源優化配置,為項目標準化、信息化、精準化管理提供了保障。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通過虛擬三維模型的構建,借助數字化技術實現可視化、數字化、圖形化,為建筑工程項目信息提供科學指導,是拓撲關系、邏輯關系、工程實體幾何信息、空間信息描述等內容的綜合體[4]。BIM技術在建筑領域的應用,豐富了項目管理策略,改善了項目管理質量,為相關責任方提供了準確的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形成了共享互通機制。
BIM技術在公路項目管理領域的普及是大勢所趨,相比于傳統建模手段,該技術解決了其幾何模型動態更新慢、項目建模工程量大、資金投入大、應用集成度低等不足,為建筑項目施工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數據模擬工具,但是公路幾何模型的不規則性,影響了BIM技術在公路項目領域應用推廣進展。
服務框架總線(SFB)為具備標準接口的基礎框架,以服務路由為基礎,提供標準接口實現互聯通信,對降低系統間耦合度、延長系統生命周期、實現系統擴展、改善系統集成度有重要意義[5]。服務框架總線基于內容服務路由,提供事件驅動、文本導向、消息驅動等不同處理模式,借助服務框架總線實現全流程協調調度,確保系統耦合效果最佳,實現了系統精簡優化,改善其靈活性,使系統信息共享成為可能,同時降低了資源共享成本[6]。
路線業務計算服務引擎通過對平、縱、橫三條路線數據與地形數據的結合實現三維模型的構建,通過對路線平、縱、橫數據的立體化管理滿足系統要求,可根據任意指定坐標值及其里程樁號,獲取線路任一點的坐標值;可進行任意樁號間土方工程量計算,進行任意橫斷面填挖面積、度計算;可進行土方工程分期計算管理,從而為BIM模型更新,提供精準的計算服務和信息共享。詳情如圖1所示。

圖1 路線計算服務引擎
公路項目施工過程中,各單位關注的重點是工程建設實體,也是相關單位一切活動的核心。工程項目施工應當結合單位、項目、工程、構件等實際情況進行項目類型劃分,同時結合WBS模式進行項目分解,將其分化為易于管理的工程模式。
BIM技術具備可視化特征,可結合路線計算服務引擎對涵洞、路面、橋梁、隧道、防水工程、擋土墻、排水工程等項目進行BIM模型的構建,以當地地形和公路項目設計方案為要求進行數據模擬,將定額控制數據、工程量清單等內容分解后附加在BIM模型構建中,通過上述信息內容的集合構建BIM屬性數據庫[7]。
從項目進度、安全、質量、檔案、成本等信息共享需求和集成特點入手,借助服務框架總線實現相關業務的協同體制,并通過路線業務計算服務引擎,構建BIM服務總線協作平臺,詳情如圖2所示。

圖2 BIM服務總線協作平臺
3.1.1 工程量計算
公路工程建設十分復雜,項目施工前需進行大量數據核算,施工單位需要大量時間進行各工序參數校核,該環節工作效率低、專業度強、工作量大且易出錯。借助BIM技術構建BIM模型,可以實現工程量自動計算,工作強度明顯降低,計算準確度增加,工作效率明顯提高。
施工過程中,每期工程都需要進行工程量的計算,工作人員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手工核算。對路基土方工程量計算過程中,測量人員進行現場測量,計算人員核算不同斷面的面積和土方使用量,工作量大且難度高[8]。通過服務框架總線、路線業務計算服務引擎,構建BIM服務總線協作平臺后,可以通過BIM模型建立,自動完成圖形繪制、工程量核算,實現可視化展示,科學控制工作量,并減輕了計量人員的工作強度,施工效率明顯提升,分期工程量計算情況如圖3所示。

圖3 分期工程量計算
3.1.2 工程變更管理
項目工程施工實踐中由于相關因素的影響,經常出現工程變更現象,隨著施工方案的修訂,需要對變更工程量進行重新計算,計量人員的工作壓力巨大,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數據核算。
通過BIM模型的建立,實現了工程量變更的自動核算和臺賬變更,自動化水平明顯提高。借助BIM模型可以進行變更信息的添加,明確項目空間信息,并賦予變更符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工程變更圖標識,為項目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3.1.3 人、材、機管理
傳統項目管理流程中,人、材、機管理需要借助大量人工核算來完成,該項工作具備工作難度大、計算量大的特點,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數據確認。
通過BIM建模,借助數據模型完成基礎數據的配置,可以實現施工過程中的數據自動化匯總,借助平臺實現人、材、機管理的同步,有效控制項目成本,科學管理項目進展,提高施工效率。
根據項目工程進展情況,一般可將工程計劃分為總體計劃、年度計劃、月度計劃等,常采用圖表的方式來展現項目進展。項目工程進度施工臺賬的匯總、制作,多以實際施工情況為基礎,傳統核算方式的準確度不足,往往對項目進度的合理控制產生消極影響。
借助BIM服務總線協作平臺構建BIM模型后,可以實現自動化處置,簡單勾選項目計劃即可生年度規劃、月度規劃,實現對相關數據的精準統計和匯總,并以可視化的方式,使用不同顏色在BIM模型中立體化展現。通過該模式實現了數據實時更新,可將實際項目進展與計劃進度對比,明確項目狀況。BIM平臺提供了可視化管理工具,可以借助BIM線框模型進行實體填充,明確分階段工程的不同完成狀況,通過完成情況對比,客觀真實地展現項目進度[9]。
項目工程質量管理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體系,需要通過嚴格管理來實現,在施工環節需要進行試驗、現場勘測、現場記錄、質量評定、工序報驗等,隨后進行相關工序數據的匯總分析,借助BIM模型進行資料傳輸,自動構建電子文檔,歸納后作為竣工驗收資料備用,提高了項目管理的規范性,增強了項目數據的可追溯性、資源共享性。
項目執行過程中,工程質量巡檢人員嚴格執行質量管理規范,遵循技術操作規程、項目施工方案,加強質量監督和巡視??赏ㄟ^App進行現場登記,并將數據傳輸至BIM模型中,通過嚴格巡視和現場勘測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質量漏洞,并借助平臺實現系統處置措施的跟進與整改效果的核查。借助BIM空間位置功能進行詳細標識,并構建質量管理專題圖庫,便于后續查對。
安全巡檢是確保項目工程施工質量的有效措施,實踐過程中可以根據BIM平臺特征明確位置屬性,加強平臺監管和標識,從而形成安全管理圖,借助可視化管理保障施工質量。
安全監控系統在BIM平臺中實現了可兼容性,通過統一管理,同步掌握項目進展,及時發現和處置問題,降低故障風險[10]。
BIM技術應用需多部門協調,工程部、經營部、物資部、安全部、合約部、檔案部等部門均須各司其職,確保平臺運行穩定,確保工程順利實施。
工程部依據項目方案要求,借助BIM平臺進行工序建模,模擬項目進展,并編制進度規劃;質檢部嚴格執行項目操作規范,跟蹤項目進度,并加強現場勘測,實時傳輸現場照片;經營部進行數據關聯并制定預算文件,核算項目運行成本;安全部進行安全建模,確保工地施工安全無風險;合約部按照規定,工程量計量統一計算口徑,并對項目檔案進行歸檔分析。各個部門之間通過互相協調、明確分工為項目順利進展奠定基礎。
某高速公路項目全長30.48 km,橋梁占比69.81%,項目設計車速100 km/h,為全封閉式,立體雙向八車道公路標準。
施工前期,根據設計院項目方案,結合施工圖紙、地形數據,進行了路基與橋梁BIM建模,施工過程中加強現場勘測,實時錄入數據,借助BIM平臺進行項目工程的電子化管理,形象直觀地展現項目進展,反映項目情況。
該項目依托BIM服務總線協作平臺,運用試驗數據管理系統、檔案管理系統、可視化操作系統、質量檢驗評定系統等,實現了質量評定、勘測數據、質量檢測、試驗對比等流程數據電子化和可視化。使工作效率明顯提升,項目質量有所改善。項目質檢資料由施工人員、試驗人員、資料人員等借助系統生成,借助BIM系統實現數據查詢、數據錄入、照片核對、質檢查驗等,完成了項目工程施工環節的同步質量控制。
該文以服務框架總線、路線計算引擎為基礎,構建了公路BIM服務框架協作平臺,實現了信息、資源、數據共享,通過BIM模型的建立達到可視化目標,促進各工序服務的協同?;陧椖抗芾韺嶋H狀況,對BIM技術在公路項目管理相關業務中應用效果加以分析,并借助項目工程實踐案例進行論證。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BIM技術在公路建設領域的廣泛應用,為項目管理提供了精準化、可視化、標準化的數據管理,增強了數據資源的可共享性,促進了項目成本降低、工程質量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