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靖宇
(中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蘇 常州 213011)
進入21世紀后,我國已經成為制造業大國,但距離制造業強國還有一定差距,制造業中關鍵知識對應著最大比例的行業財富,而對于關鍵知識,發達國家掌握著先機。在20世紀60年代,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就提出過知識將會取代資本、機器、原料及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成為社會真正的資本和首要的財富[1]。而Polyani M[Polyani M,1967]把知識區分為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2],制造業中的關鍵知識主要是隱性知識。
我國軌道交通齒輪傳動行業作為制造業的一個分支,在與全球頭部企業的競爭中,完成了跟跑、并跑的發展環節,并且部分子項有了領跑的優勢,而知識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其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涉及人才、知識管理方法和組織結構,并且能夠協助組織結構實現創新與知識積累,提高組織結構的競爭力[3]。
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的主要產品有高速動車組、普速列車、城軌車輛、地鐵車輛、電力機車與其相關配件等。
為了適應新基建的形勢,進一步掌握核心技術,案例企業采取了開放式自主創新,實現了從傳統制造業向現代裝備制造企業的快速轉變。
軌道交通齒輪傳動企業對知識管理的一般性需求主要體現在:通過開發新產品或者改造原有產品,產品新知識的含量增加,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知識是企業經營過程的組成部分,新知識產生新工藝和新營銷模式,能夠降低成本、提高質量、拓展市場;知識作為一種產品,可以通過出售專利、許可證、版權等知識產品而獲益[4]。
除一般性需求外,由于案例企業受到下述兩個因素的影響,對知識管理另有特殊性需求。
一是行業的影響,在新基建的形勢下,國內高速鐵路、城軌的機車車輛市場不斷擴大,出口海外的新興市場逐漸開拓出來,與此同時,機車車輛特別是零部件的型號越來越多,項目增多引起了產品設計工作越來越多,該形勢對設計模塊化、產品統型化的要求越來越強烈。
二是案例企業產品定位帶來的影響。案例企業的上述業務特點與機車車輛主機廠(以下簡稱:主機廠)的業務特點有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
(1)案例企業的產品集成度不高,主要是機車車輛部件,而主機廠做車輛總成。
(2)案例企業的業務量多,但單元業務所需要的人力資源不太多,如:齒輪傳動裝置業務只需要與之有關的產業人員配合。主機廠的業務量多,人員需求也大。
(3)案例企業的各單元業務之間有較強的獨立性,如齒輪傳動裝置的高速動車組部分、機車部分、城軌部分和風電齒輪箱裝備相互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區分門檻。
(4)案例企業的產品技術可延伸,不只局限于鐵路內。如:齒輪業務已經延伸至風電齒輪傳動行業、礦用齒輪傳動行業等。其可延伸的原因在于基礎技術的積累和不斷升級,如:鑄造技術、鍛壓技術、熱處理技術、焊接技術、表面工程技術及機械加工技術等。主機廠則較少有這種情況。
綜上,案例企業所在行業及產品決定了對其知識管理的特殊需求為:以各項目團隊為單元開展項目實踐,形成知識素材;知識外化及匯總需在公司總部集成,最后反饋回各項目實體單位指導實踐。整個過程要求具有短、平、快的特點,見圖1。

圖1 特殊要求下的案例企業知識積累模型特點
公司科技管理部歸口管理全公司的知識管理,負責知識管理的政策制定、匯總成果、組織學術委員會鑒定評估,組織專利申報、論文發表,牽頭標準制定等。各事業部、子公司將知識管理的要求與工作事項融入到技術研發儲備部門、生產經營實體型部門的技術部、工藝部、質量部、售后服務部、市場營銷部等的工作職責中,員工以實際工作為載體,總結知識成果,圖2為案例企業知識管理的組織形式。

圖2 案例企業知識管理的組織形式
案例企業主要建設并利用了產品仿真計算平臺、型式試驗共用平臺、失效分析平臺、關鍵零部件既有故障案例庫等,結合信息化的工具,將全公司多個項目組的知識積累實踐過程做到了信息同步化、信息對稱化和距離縮小化,這些平臺起到了知識社區的作用,支持協同創新和協同工作,避免重復開發和研究,具體見表1。

表1 知識管理平臺列表
(1)專利申報與管理。專利管理方面,案例企業以往側重于利用專項獎勵、職稱評審等手段鼓勵員工進行專利申報,目的是獲得更多的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授權。近些年,案例企業側重于指導各項目組開展以板塊為單元的專利池建設,同時形成公司層面的防御型專利戰略,保護產品在市場的地位。
(2)論文發表與管理。論文總結方面,案例企業業務人員主要以各項目的產品為載體,在試驗研究、設計制造、現場經驗及運用檢修等四大環節進行總結,從數據、信息及知識三個層面做成果積累。
(3)標準制定與管理。案例企業學術專家圍繞公司核心產品主持制定推薦性國家標準、鐵道行業標準及城市軌道交通行業標準,利用延伸技術及產品參與制定其他行業標準。
(4)知識總結與傳承。案例企業鼓勵員工從技術研發方向、管理創新方向總結經驗,固化形成知識文件,并在公司內部講授傳播。
如果通過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直接作用于企業員工,就可能產生相應的人才激勵的效果,還能有效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5]。案例企業的上述活動做到了知識管理與人才激勵相統一,體現在知識管理傳承績效與員工職位層級考核掛鉤、知識管理傳承績效與員工職稱評審掛鉤、知識管理傳承績效與員工個人的年終獎掛鉤,調動了員工在知識管理方面的積極性。
總體而言,案例企業的知識管理做到了隱性知識顯性化、顯性知識系列化、工作經驗課程化的效果,經過項目實踐,提高了與產品相關的知識學習、知識重用的效率。
知識管理的系統性不強。存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情況,即哪類產品目前需改進,就主攻哪類產品,哪個鐵路或地鐵項目的齒輪傳動裝置部件與環境匹配不良,
就重點研究哪個項目。這種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知識積累過程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統性和計劃性。
知識分享的覆蓋面不足。知識分享者愿意總結、分享自己擅長的那部分,不擅長的并且是必要的那部分不愿意,也難以總結分享。例如:齒輪傳動板塊,分享部件集成的技術及成果的較多,比較核心的齒輪修形經驗難以傳授等。
以信息化系統為工具的流程弊端在知識管理方面有所顯現。OA、PDM、ERP等系統的上馬,使得知識社區的一部分活動為了流程通過而走流程。這些信息系統在空間和時間上關聯度較大,需要多部門、多人協同使用,個別環節卡住,就可能使系統難以正常運行,因為這些系統往往涉及企業的多方面[4]。
因工作任務繁多,知識管理的重要參與者——技術人員、工藝人員、質量管理人員等忙于平日的項目工作,無充足時間和精力提煉、傳承業務知識,對于知識管理感覺到心向往之而力不足。
優化知識管理的頂層設計,自上而下提高重視程度。主要包括:優化軌道交通齒輪傳動企業知識網絡的制度設計、完善該類企業知識網絡的標準設計、進行該類企業知識網絡的關鍵技術攻關等[6]。鑒于員工對貢獻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后的回報細則不清晰,解決該問題的核心是對員工的知識貢獻度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模型及評價指標[7]。
針對軌道交通齒輪傳動知識分享的內容,區分“規定范圍”和“加分范圍”:規定范圍強調知識總結的覆蓋面,加分范圍強調知識總結的創新性,合理分配規定范圍和加分范圍在知識成果評價中的權重。
針對軌道交通齒輪傳動知識管理的過程,樹立這樣的意識即不能創造價值的流程是低效或無效的流程[8]。公司可嘗試將OA、PDM、ERP等企業信息管理系統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方向發展,即企業信息管理系統適應企業而不是企業的過程適應企業信息管理系統[9],優化其功能,簡化其流程,讓知識管理參與者把精力用在關鍵地方。
案例企業經過知識管理與人才激勵相統一的嘗試,發現該套制度能有效調動人才的積極性,但未來力度還需要加強,員工知識建設成果與員工的激勵幅度相關系數還需要變大。另外,需要明確兩個基本問題:一是沒有相同的員工;二是不同的階段中,員工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激勵方法是復雜且因人而異的,不存在唯一的恒定的最佳答案[4],激勵措施可靈活調整。
保障知識安全需要在企業知識積累的整個過程中實施。保證信息和知識安全的措施包括:明確知識保密規定;劃分知識保密等級及范疇;利用先進的防泄漏技術手段;完善知識管理人員權限等。
知識在軌道交通齒輪傳動企業中的價值最終要體現在創造物質財富和提供服務上,如齒輪傳動產品性能得到提高,設計開發速度更快,市場銷量上升,那些能更好地滿足主機企業客戶和終端客戶要求的服務得到強化等。公司的人力資源是動態的,知識財富也是動態的,人才客觀上有進有出,但公司的知識財富應持續增加。
該文結合了知識管理的相關理論及方法,以案例企業的知識管理為例,探討在行業特征下知識管理的需求特點,在分析該公司知識管理欠缺點的基礎上,針對性地提出了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