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東
(貴州橋梁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1)
現階段,混凝土結構在我國工程建設中占據主導地位,對結構安全性、穩定性、耐久性具有重要作用[1-2]。因此,該文對公路工程拌和站混凝土質量控制進行深入探究,分析了混凝土質量的主要影響因素,制定了針對性的控制措施,對提升混凝土拌和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混凝土拌和強度不足,可能是由于實驗室采用的試配材料和現場材料性能不同,或試塊未按規范要求進行養護。
(2)拌和時未考慮砂石等材料的含水量變化。
(3)施工時隨意增大水灰比。施工工藝及原材料相同的狀況下,混凝土強度是由水灰比決定的,水灰比越大,混凝土強度越低[3]。
(4)材料質量不達標;外加劑使用過量。
基本原則:原材料性能優良,產地固定,最大程度降低質量風險,各類型原材料基本要求及控制措施如表1所示。

表1 混凝土原材料的基本要求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拌和的主要機械是拌和機,其性能好壞、計量器具的精確與否,均會對混凝土拌和質量造成影響。拌和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控制:
(1)確保骨料、水泥、水、外加劑等各種材料稱量設備的精確性,按時檢查各設備零位、量程及稱量精度等相關指標,科學實施校準。
(2)實時檢查投料、卸料裝置工作性能,防止出現漏油、卡頓現象,降低配料精確度。
(3)在骨料配料機不同投料口位置設置中間隔板,避免材料混合影響級配,并安裝篩網進行過濾,防止大粒徑物體進入,影響拌和質量。
(4)拌和機應實現智能化操控,降低人為操作造成的計量誤差影響。
(5)科學確定拌和時間,以有效確保拌和質量,提高拌和效率。
(1)強度與灰水比法則。按照強度與灰水比公式計算水灰比。針對高性能混凝土,將礦物細摻料用作膠凝材料,需計算其水膠比。強度裕度系數取1.1,標準差σ取6 MPa。結合實際情況能夠看出,52.5水泥的強度與灰水比計算與實際存在較大差距,而42.5水泥的強度與灰水比計算與實際基本一致,具體情況如表2及表3所示。

表2 52.5水泥混凝土配制強度和水膠比關系

表3 42.5水泥混凝土配制強度和水膠比關系
(2)石子固定體積率法則。該法則主要適用于強度超過C50的混凝土,強度較低的混凝土存在一定差異,基本原理為1 m3混凝土中石子含量為0.4 m3,接近最優含石率,含石率與粗骨料比重之積為每立方混凝土石子用量。砂用量主要根據混凝土拌和物具體容量計算得出。通常狀況下,高強度混凝土容量為2 430~2 450 kg/m3。砂用量=1 m3的混凝土容重-(水泥+摻合料+石+水),按照該法則能準確計算砂率和漿集比[4-5]。
(3)最小單位用水量法則。水膠比和原材料不變的條件下,確定達到混凝土最佳性能的最小用水量。高性能混凝土采用增減減水劑用量來控制坍落度,相較于恒用水量法,該方法更加準確、高效。
(1)選用含泥量小、粒徑均勻、級配標準的河砂,達不到標準要求可適當調整。
(2)水灰比恒定法則。控制用水量和減水劑,當用水量仍有調整空間時,應優先對其實施調整,然后再考慮增加減水劑。準確計算理論用水量,將混凝土坍落度誤差控制在±2 cm范圍內,超過1 cm增加2.5 kg水,因此通過坍落度可增減5 kg水;1%含水率偏差造成5~7 kg水偏差,二者疊加存在超過10 kg調整空間[6]。
(3)坍落度應考慮運輸損失,當運距較短時可忽略不計,運距較長時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計算,根據計算數據確定水、減水劑用量。
混凝土運輸時,時常會存在車輛故障、交通擁堵、惡劣氣候狀況等不可控因素,處理不當極易對混凝土質量造成影響。因此,混凝土運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定期對運輸車進行維護和保養;2)建立科學合理的運輸體系,確保道路通行順利;3)夏季高溫天氣應盡可能采取夜間施工。
產品質量是由其質量檢測數據反映出來的,是實施質量管控的基礎,比如某項目混凝土拌制,強度為C60,澆筑方量9 800 m3,經抽樣獲得120組28 d標準強度值,通過計算得到平均強度及標準差,并對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比較所得平均強度與配制強度是否一致,若不一致,應找出偏差原因,并對其均勻性實施分析,進而確定混凝土質量控制措施等[7]。混凝土強度分析數據如表4所示。

表4 混凝土強度統計數據
針對混凝土用量較大、施工周期較長的工程項目,可通過控制圖法對混凝土強度實施控制。控制圖形式多樣,對混凝土抗壓強度實施控制時應使用平均強度及極差控制圖。
6S管理理論脫胎于5S管理理論,是一種起源于日本的新型企業管理理論。6S管理理論主要包含六大要素: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su)、安全(Safety)和素養(Shitsuke)。拌和場施工現場整理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現場物品歸類。將施工區域內的所有物品分成“重要”“次要”兩種類型,并將次要物品全部清出現場。科學完善施工工序,杜絕殘次品產生,并清除現場不常用機械,防止對現場環境造成影響。
(2)現場物品歸類的基本原則:1)結合現場施工情況及物品急需程度,合理組織物品進場及存放情況;2)易燃、易碎物品應科學搬運,根據自身性能合理安排存放位置;3)材料存取嚴格按照相關制度填寫材料入庫及領用單;4)根據物品使用情況科學進行分類存放,使用次數較高的物品放在較近且易取用位置,不經常使用的物品放在較遠位置[8-9]。
(3)為防止施工材料隨意堆放,現根據6S整理辦法規定,施工現場主要施工材料要嚴格按照下列方法存放:1)碎石、砂等集料,要離拌和機最短距離內,依次建立單獨的干爽室內料倉存放,防雨措施安全、可靠;2)減水劑之類其他材料,禁止直接堆放于地面,以免受潮生銹;3)鋼筋應該堆放在承托架上,避免受潮和生銹。
(4)清掃施工現場,保持現場環境清潔:整個工作環境的清掃,做好辦公區域的清掃工作。在施工區域,保證施工道路暢通,機器設備安全干凈,材料整潔。具體措施:1)維持好整理整頓的工作成果;2)建立清掃責任區,各司其職;3)調查污染源,減少污染。
強化質量監督人員責任意識。現場質監人員應當具有積極負責的責任意識,根據相關技術標準要求,對現場質量實施巡視、檢查。關鍵工序、重要環節應進行旁站監督,切實做好施工過程控制,確保工程施工質量。針對質量不符合標準要求的狀況,及時報告,并限期整改。
綜上所述,該文全面分析了混凝土質量影響因素,分別從原材料控制、拌和機械選擇、配合比設計、運輸等環節對混凝土質量實施控制,提出了拌和場混凝土質量控制技術及質量保證措施,對提升混凝土施工質量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