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云子 李湘玲
(吉首大學,湖南 吉首 416000)
我國“國有森林資源”指主要分布在國有林區和林場且最終經濟效益歸屬國家的森林資源,是我國森林資源的主體,為國家經濟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和促進社會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生態旅游是我國國有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正在成為國有森林資源利用的轉型支柱產業。國有森林資源生態旅游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包括資源優勢和產業吸引力、產業自身發展效益及政策扶持和改革保障。森林旅游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經營管理市場化水平低、企業家精神的缺乏及生態旅游產品單一等問題。據此,有學者提出,堅持森林旅游資源經營權市場化,突出內涵型生態旅游發展;強化森林生態旅游產品提質升級;培養高水平的經營管理人才和高素質的服務員工隊伍等對策。
以往的研究多通過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灰色關聯方法從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的競爭力來源和競爭力值測算及評價2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對象集中于國家級、地區級、城市級、旅游景區級等不同層級旅游目的地,但缺乏對全國的國有森林資源生態旅游競爭力狀況進行綜合性的評價。本文通過構建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用熵值法對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2014—2018年國有森林資源生態旅游競爭力進行測量和分析,并利用空間聚類分析對我國國有森林資源生態旅游進行評價,為國有森林資源生態旅游發展的制定和實施提供決策依據。
基于遵循科學性、可操作性、盡量全面和優化原則,將指標體系分為總目標、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共選取了21個具體指標,構建我國國有森林資源生態旅游競爭力評價體系,見表1。

表1 我國國有森林資源生態旅游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由于森林公園是國有森林資源發展生態旅游的主戰場,本文采用森林公園旅游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數來衡量我國國有森林資源生態旅游發展情況。
相關經濟狀況旨在反映各省市社會經濟總體發展水平和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地區經濟和服務業越發達,越能激發旅游供需水平的提升,使當地旅游業在市場中更具競爭潛力。人均GDP能夠反映居民的消費能力,體現居民在旅游上進行消費的可能性和水平。
森林公園的擁有率和面積所占比率反映了各省森林生態旅游資源稟賦情況。
選取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作為基本單位,時間跨度為2014—2018年的短面板數據。指標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中國林業統計年鑒》和《中國旅游統計年鑒》。
本文采用熵值法對我國國有森林資源生態旅游競爭力進行評價,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數據標準化:
計算第i年第j項指標值的比重:
計算指標信息熵:
計算信息熵冗余度,即差異系數:
dj=1-ej(j=1,2,…,n)
計算指標權重:
計算各省國有森林資源生旅游競爭力綜合得分:
通過計算,得到我國國有森林資源生態旅游2014—2018年競爭力綜合得分及排名,見表2。

表2 2014—2018年我國國有森林資源生態旅游競爭力綜合得分及排名
從整體上看,我國國有森林資源生態旅游競爭力水平普遍偏低,各省市的差異較大。2014—2018年我國各省市(自治區)國有森林資源生態旅游競爭力得分都有所增長,但增長速度較緩慢。大多數省份排名趨于穩定,在小范圍內波動。
為顯示我國國有森林資源生態旅游經濟競爭力水平是否存在區域化集群特征,并考察其分布是否與空間地理位置一致,根據表2數據計算出5a的旅游競爭力的平均得分,利用ArcGIS 12.0軟件對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旅游競爭力進行空間聚類分析,見表3。將31省市(自治區)分為I、Ⅱ、Ⅲ、Ⅳ 4類。

表3 各省市(自治區)國有森林資源生態旅游競爭力聚類情況
從表3可以看出,以廣東省為首的競爭力Ⅰ型省份,均位于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處于領先地位且穩步增長,擁有優越的旅游資源稟賦和區位條件。競爭力Ⅱ型省份大多都是著名的旅游大省,在經濟發展水平上雖不及競爭力Ⅰ型省份,但擁有良好的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在旅游生態環境上表現較為突出,帶動了國有森林資源生態旅游發展。競爭力Ⅲ型省市(自治區)中較多地區森林資源豐富或經濟發達,但森林旅游資源利用效率不高。如,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等雖位于東北林區,森林資源十分豐富,但由于整體宏觀經濟發展緩慢,導致與旅游相關的產業有一定的萎縮。競爭力Ⅳ型大多數是生態脆弱區或經濟欠發達區域,普遍存在森林公園數量有限、基礎設施落后和從業人員少且素質有待提高等問題,發展森林生態旅游不具有優勢。
對于國有森林資源生態旅游競爭力評價而言,最重要的是國有森林資源生態旅游競爭潛力,權重為0.599;其次為國有森林資源生態旅游競爭支持力,權重為0.233;最后是國有森林資源生態旅游現實競爭力,權重為0.168。國有森林資源生態旅游競爭潛力對于一個省市的國有森林資源生態旅游競爭力而言,其占有絕對重要作用,權重高達60%,主要是因為國有森林資源生態旅游的發展,不光是看現在的發展,也要關注到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擁有較好的森林生態旅游資源,表明旅游發展潛力較足,森林生態旅游業發展優勢更顯著;國有森林資源生態旅游競爭支持力,一個城市良好的設施及基礎條件建設能夠給旅游者帶來較好的旅游體驗;國有森林資源生態旅游現實競爭力,其權重偏低的原因可能是我國國有森林資源生態旅游發展水平普遍偏低,沒有明顯的優勢。
保護好國有森林資源是發展生態旅游的基礎。在具體的國有森林生態旅游經營過程中,貫徹落實保護性開發政策,科學合理利用國有森林旅游資源,推進我國國有森林資源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
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如交通、通訊、水電以及配套的餐飲、住宿、衛生、醫療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5G時代的到來,森林旅游景區可利用AR、AI及VR等技術,提升景區服務質量,滿足游客個性化需求。
解決我國國有森林資源生態旅游發展空間不均衡問題,最重要的是加強區域合作,打破森林旅游各自為政的局面,建立區域合作機制,實現共同發展,提高我國國有森林資源生態旅游整體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