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來喜 張蒙蒙
(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自身的奮斗目標。新時代以來,鄉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習總書記曾強調,要“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指出鄉村振興是否成功,關鍵在于能否讓農民真正地獲得幸福感。張曉林認為,應當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和精神文化水平,才能讓農民感覺到幸福。已有研究表明,農產品貿易會對農民增收產生重要的影響作用,且消費對于幸福感的影響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因此研究農產品貿易與農民收入與最終消費之間的關系,對提升我國農產品產業競爭力,提升農村經濟發展以及增強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都具有很大的意義。
本文選取1999—2019年我國農產品進口額與農產品出口額為主要解釋變量,以農民收入與農民最終消費支出作衡量農民幸福感的指標作為被解釋變量,研究農產品進出口對農民幸福感的影響。同時,進一步研究農業技術進步在農產品進出口與農民幸福感之間的中介效應。市場開放程度與人力資本指標作為控制變量。所有的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與EPS數據庫,對主要變量采取對數處理,沒有缺漏值。其中,農業技術進步指標借鑒馬軼群的研究方式,選取農業產值與農村人口總數的比值作為衡量指標。人力資本選取在農村服務的大專以上學歷人才數量作為衡量指標,市場開放程度以進出口總額作為衡量指標,此外Y1~Y4為主要農產品出口品種與金額,P1~P4為主要農產品進口品種與金額,具體指標如表1所示。
各個統計量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標準差和百分位數如表2所示。

表2 基本統計量
為探討農產品進出口對農民收入與最終消費支出的影響,進行數據的平穩性檢驗(ADF),確保不會出現偽回歸問題,通過協整分析來檢驗農產品進出口與農民收入與最終消費的關系,通過格蘭杰因果檢驗驗證各個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得出農產品進出口對農民收入與最終消費水平的影響程度。
計量模型如下:
Rurin1=c1+α1Agrin1+β1Agrex1+μ1
Rufce1=c2+α2Agrin1+β2Agrex1+μ2
式中,c1和c2為常數項;μ1和μ2為隨機誤差項;α和β為對應項的系數。
為了避免出現時間序列分析中的“偽回歸”問題,本文對主要變量進行ADF單位根檢驗,具體檢驗結果:農村人口平均每人年收入(Rurin1)、農村居民最終消費支出(Rufce1)、初級產品進口(Agrin1)、初級產品出口(Agrex1)、活豬出口金額(Y1)、谷物及谷物粉出口金額(Y2)、茶葉出口金額(Y4)、食用植物油進口金額(P3)、棉花進口金額(P4)的一階差分序列都拒絕了原假設,并且在1%水平上顯著。而棉花(原棉)出口金額(Y3)、凍魚進口金額(P1)、大豆進口金額(P2)序列本身是平穩的。對非平穩序列的協整分析的前提需要滿足同階單整,因自變量Agrin1、Agrex1、Y1、Y2、Y4、P3、P4和因變量Rurin1、Rufce1滿足同階單整,可以進行協整分析。對滿足條件的變量運用E-G兩步法進行協整回歸,分別檢驗兩者是否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具體協整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回歸結果可知,除了方程(3)和方程(6)的回歸結果較差之外,其余的回歸結果表現較好,擬合優度R2均在0.85以上。可以得出,農村人口的年度收入和消費支出均與農產品進出口正向相關。從上述回歸結果可以得出,在長期關系中,我國農產品貿易進出口金額的變化對農民收入和消費存在較大影響。與農產品出口相比,農產品進口對農村人口的年平均收入的影響更大。與農產品進口相比,農產品出口對農村居民最終消費支出的影響更大。農產品進出口的增長帶動了國內農產品的快速流動,同時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和檢驗檢疫,促進了農業機械化和規模化的生產,促進農民就業豐收,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和消費水平,進而增加了農民的幸福感。

表3 協整檢驗回歸方程
通過協整分析得出我國農產品貿易進出口與農民收入與農民消費總支出存在長期均衡的關系,但是這種長期均衡關系是否一定構成因果關系,還需要進一步的檢驗,通過構建VAR模型,根據AIC、FPE、HQIC、SBIC準則篩選出滯后階數,對相應的VAR模型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為了驗證農產品進口總額與出口總額對農民收入和消費的影響,本文僅分別構建以農民收入、農產品進口和出口總額為模型的模型1與農民消費總額、農產品進口和出口總額為模型的模型2。具體進出口品種的格蘭杰因果檢驗不再做討論。根據信息準則的篩選結果,模型1滯后階數為4階,模型2滯后階數為4階。為了檢驗VAR模型是否為平穩過程,得到圖1。

圖1 格蘭杰因果檢驗
從圖1可知,模型1和模型2所有的特征值均在單位圓內,表示以上2個模型是穩定的,但是有部分根非常接近單位圓,表示有些沖擊有較強的連續性。
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從模型1中可以看出,農產品的進口和出口都是農民收入增長的原因,而農民收入增長并不是農產品出口增長的原因,農民收入是農產品進口增長的原因,這可能是因為農民的收入增加,對于一些進口食品的需求也會增加,符合預期,農產品進口與農產品出口之間互為因果,相互促進。從模型2可以看出,農產品的進出口都是城鎮人口最終消費增長的原因,即農產品的進口和出口會增加農民的消費,這是因為農民可以從農產品的出口中獲得勞動報酬,從而增加收入,促進進口農產品的消費即促進最終消,與理論預期相一致。反過來農村人口最終消費也會促進農產品的進出口,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的關系。

表4 格蘭杰因果檢驗
研究發現,農產品進出口會影響農民收入和最終消費,但是兩者之間究竟通過何種方式相互作用,還有待進一步驗證,本文采用溫忠麟的逐步檢驗方法探究農業技術進步的中介效應。建立模型(1)~(3):
Rurin1=α0+α1Agrin1+α2Agrex1+∑Z+ε
(1)
Agrte=β0+β1Agrin1+β2Agrex1+∑Z+ε
(2)
Rurin1=γ0+γ1Agrin1+γ2Agrex1+γ3Agrte+∑Z+ε
(3)
模型中Z為控制變量,主要包括市場開放程度和人力資本。模型(1)對農民收入與農產品進出口金額進行回歸,回歸系數α2達到顯著水平。模型(2)對中介變量農業技術進步和農產品進出口回歸,回歸系數β2顯著。模型(3)對農民收入、農業技術進步與農產品進出口金額同時回歸,中介變量的系數γ3顯著。當γ1和γ2系數變得不顯著時,農業技術進步發揮完全的中介效應,否則發揮部分中介效應。實證檢驗結果如下。
如表5所示,以農民收入為被解釋變量,使用穩健性標準誤的最小二乘估計,模型(1)中農產品進口的系數為0.356,且在5%水平上顯著為正,即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農產品進口的金額越多,農民的收入也就越多。農產品出口的系數為1.121,顯著高于農產品進口的系數,且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在同等條件下,農產品出口對農民收入的影響要顯著高于農產品進口。此時R2為0.988,擬合優度很高。模型(2)中被解釋變量為農業技術進步,以農業產值與農村總人口的比重衡量,得到R2為0.983,模型設定良好。模型(2)中農產品進口的系數為0.330,在5%水平上顯著,顯著性水平較于模型(1)沒有改變,農產品出口的系數為1.021,在5%水平上顯著,顯著性水平較模型(1)略微下降。模型(3)以農民收入為因變量,在模型(1)的基礎上加入了農業技術進步作為解釋變量,可以得到農產品進口與農產品出口的系數較模型(1)均產生下降,與此同時顯著性水平也下降了1/2以上,農產品進口從0.356下降為0.166,農產品出口系數從1.121下降為0.535。農業技術進步的系數為0.574,且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農業技術進步在農產品進出口與農民收入之間發揮著部分中介效應,這與理論預期相一致。

表5 農業技術進步中介效應檢驗
表6以農村居民最終消費支出為被解釋變量,模型(1)中農產品進口與農產品出口的系數顯著為正,且均在1%水平上顯著,但農產品進口的系數顯著小于農產品出口系數,擬合優度為0.986,模型設定良好。模型(2)中以農業技術進步為被解釋變量,農產品進口與農產品出口系數均為正,但顯著性有所下降。模型(3)中被解釋變量為農村居民最終消費支出,農產品進口與農產品出口的系數較模型(1)均下降1/2,但顯著性水平不受影響,農業技術進步系數為0.697,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農業技術進步在農產品進出口與農民最終消費支出之間發揮著部分中介效應,這與預期結果相一致。

表6 農業技術進步中介效應檢驗
本文基于以上分析,得出如下結論:農產品貿易與農民收入與最終消費之間存在著長期的均衡關系;通過格蘭杰因果檢驗得出,農產品的進口和出口都是農民收入增長和城鎮人口最終消費增長的原因,但是農民收入增長并不是農產品出口增長的原因;農業技術進步在農產品進出口與農民收入增長和最終消費增長之間發揮著中介效應,且這種中介效應十分顯著。
農民收入與農民最終消費又是農民主觀幸福感的重要衡量指標,習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是否成功,關鍵在于能否讓農民真正的獲得幸福感,要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本文提出如下幾點建議:促進農產品貿易發展,提升農民收入和消費水平,在擴大農產品市場的同時應當注重農產品質量,繼續支持農業引進來和走出去相并重,深化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農產品貿易往來,擴大對外開放市場,努力提升農產品貿易人員素質,鼓勵廣大優秀青年投身于農業市場,為農業領域建設添磚加瓦;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加大農業科研投入,提升農業機械質量,農業技術進步在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發揮著強有力的作用,所以應當增強農業技術進步在農產品貿易中的中介效應,弱化農產品貿易規模波動帶來的不利影響。此外,還應當積極吸收國外農產品貿易中的先進管理經驗和技術經驗,打造高質量農產品品牌,形成國際競爭優勢,提高競爭力。讓鄉村居民有更多更好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