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燕

曉燕老師:同學你好!不只是你會這樣,生活中許多人都和你一樣,他們在經歷了讓人恐懼或者尷尬的事情后,無法放下、無法訴說,記憶在腦中不斷縈繞,反復咀嚼回味讓心靈經受被反復啃噬的痛苦。這會讓我們的內心郁結的憋悶越來越多,最終讓我們不堪重負甚至生病。此時,我們就需要尋求疏導之法,將痛苦的記憶“打包”丟棄,將內心的郁結疏導出去。
作為臨床內分泌科室較為嚴重的慢性代謝性病癥[1],糖尿病的發生隨著當前人們生活飲食的不健康、生活習性的變化呈現為逐年上升的發展趨勢[2],因糖尿病發病率的逐年升高,已經成為目前極為嚴重的公共問題。根據臨床數據證實[3],糖尿病的發生多是因為胰島素的缺乏造成的血糖上升,同時胰島素也會對人體脂肪代謝出現影響,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也會有所變化,同時和血糖水平呈現為相連關系[4],因此血脂代謝變化情況對患者病癥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針對于此,該文2017年9月—2018年2月通過對42例糖尿病患者予以血脂以及血液流變學測定,同時和常規體檢人群進行對比,記錄結果如下。
都說“少年不知愁滋味”,其實,小伙伴們的煩惱也不少。今天曉燕老師帶來的“樹洞”看似簡單,卻蘊藏著消除煩惱的巨大能量。當自己的煩惱實在太多了,你可以找自己最親近或是最信任的人傾訴,因為他們會心甘情愿成為你的“樹洞”。如果“樹洞”足夠大的話,不僅能夠藏匿一些事,還能夠藏一個人——這個人不是別人,而是你一直都想成為的人。一個暖心的“樹洞”,它出現的那一刻,讓生命都有了意義。
浩浩:曉燕老師,我是個性格比較內向的人,不善表達,喜歡把事情藏在心底。可有些事會反復折磨我。比如有時說錯了話,事后才意識到,或者發生了尷尬的事,我本想忘掉,卻不由自主反復回想,像在腦子里“單曲循環”一樣地放電影,我很難受。我該怎辦呢?
每個人都一樣,遇到自己無法消化的事,都需要一個“樹洞”,說出來的過程就是將記憶和不好的感受打包丟棄的過程。你身邊其實有很多安全的“樹洞”。
你聽過一個關于“樹洞”的故事嗎?國王的理發師因為發現國王長著驢耳朵而擔心因此喪命,他日夜惶恐卻不敢找人分擔恐懼。后來,他找到了一個樹洞,傾訴了內心的恐懼,疏導了郁結的壓力,然后一身輕松地面對接下來的生活。
你還可以向你最信任的好朋友傾訴。有時候讓我們郁結于心的可能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的理解,在你訴說的過程中,你會更清楚地認識事情本身,哪怕朋友不能給你建議,可是,說出來以后你就會感覺好多了。日記本也是你最忠實的無聲朋友,你的任何想法它都會傾聽、接納。當你寫完自己的內心獨白,可能所有的憋悶也就一掃而空了。
比如,確認一位你最信任的、讓你感覺最安全的成年人,最好是你的父母或者最信任的老師,把你的遭遇和感受坦誠地告訴他,他們一定可以給你支持和保護。
你還可以尋求學校里的心理輔導老師的幫助。他們秉承保密原則,以最專業、最安全的方式陪伴你、理解你。
當然,你還可以找一個人少的地方,對著天空或草地大吼幾聲,哪怕是大哭一場也行,直到你不再感到內心憋悶。
然后深呼吸。迎著陽光,輕裝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