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闖(國家管網集團閩投(福建)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福建 漳州 363000)
HSE管理體系匯集各國管理經驗,展現當前石油化工等高風險行業的經營流程,展現了領導承諾、員工配合、注重預防、不斷完善的管理思想,突出了一體化管理思想。
HSE管理體系是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的簡稱,HSE是Health(健康)、Safety(安全)、Environment (環境)的英文首字母縮寫,是一種事前利用識別和評估對活動經營時期出現的危害和嚴重后果進行預估,進而有針對性地采取預防、控制措施以及應急預案避免事故產生和讓風險影響程度達到最小,降低對人、財產和環境造成負面影響的一種管理方式[1]。
20世紀70到80年代,人們開始注意和反思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之間的聯系,對經濟發展背景下的社會福利、人權、環境等問題非常重視。在20世紀90年代,跨國企業和經營規模比較大的現代聯合企業一起制定了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制度,對企業自身的運作行為進行規范。在1989年,殼牌石油企業制定了職業健康管理導則,把 保護環境理念當成重點[2]。
1999年10月,國家經貿委發布了《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試行標準》;2001年12月,國家經貿委發布了《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指導意見》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審核規范》;1997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發布了石油天然氣行業標準SY/T 6276—1997 《石油天然氣行業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2001年2月,中國石化發布了《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安全、環境與健康(HSE)管理體系》。此后,HSE管理體系在我國得到了廣泛推廣,成為高風險行業安全管理的通用工具。
HSE管理體系的一般要素如表1所示。

表1 HSE管理體系的一般要素
以責任制為核心基礎,以領導作用為中心,建立全員職責下的PDCA循環流程:程序—行動—結果驗證—改進,達到管控風險的目的。HSE管理體系把不斷完善當成目標,關注事故的預防策略,明確最高管理層的權利和義務,鼓勵全體員工共同參與,制定具體文件,推動管理向系統化、程序化方向不斷發展,與其他管理體系協調運作[3]。
HSE管理體系在企業的應用中,不僅促進了管理的專業化和精細化,更推進了企業文化的建設。HSE管理體系建設所經歷的四個階段包括:自然本能→嚴格監督→自主管理→團隊管理。最終實現的目標是從“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們要安全”,從而完成安全意識→安全學習→安全技能→消除安全隱患→個人安全→企業安全→企業與個人共同發展的鏈條,該鏈條的特點是互為依托、彼此扶持、環環相扣。HSE管理體系實現的過程貌似于企業文化的建設流程,即企業的文化意識、文化學習、提升技能、個體歷練、公司發展、共榮共贏,都不能越過該體系應用的四個階段。由此可見,HSE體系建設與企業文化建設思維是相輔相成的。
具體來說,兩者的關系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1)在企業文化建設中,HSE管理體系發揮著承載的作用。企業管理中的某具體工作可以通過HSE管理體系完成,是具體可感的措施體系;而企業文化是無形的、抽象的,屬于思想感知的范疇。抽象的事物需要通過具體的物質進行表現,企業文化則恰好可以通過HSE管理體系進行形象體現。
(2)對于HSE管理體系來說,企業文化建設發揮催化劑的作用。優秀的企業文化建設推動了各項管理效率。HSE管理體系可以幫助制定高質量的規章制度和體系文件,并得以有效落實,看到有形的效果。企業文化建設充分體現了HSE管理體系的文化價值[4]。
2.2.1 安全文化基礎建設
[10][日]富井政章:《民法原論(第一卷)》,陳海瀛、陳海超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212頁。
石化行業運行過程具備高危的特點,加之先進的工藝技術,比較其他行業,我國的石化企業安全工作更需要嚴格管理,企業的安全管理可以將HSE管理體系作為實施的基礎。企業可以在原有的資源投入、規章制度和組織結構上,進行企業安全文化的建設,充分利用健康、環境和安全三者之間的轉化、包容和依存的關系,為企業構建健康HSE文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2.2.2 員工勝任力的培養
最容易導致工傷的情況,通常為不正確的身位、重復性動作、疲勞作業以及任何有關身體動作操作的行為。從安全工作的層面分析,人員、各種設備、反應裝置等彼此之間的作用都需要有效協調,最大限度預防工傷事故的發生。要想能夠對HSE管理方針正確執行,必須具備發現異常狀況和緊急情況的能力,而且要掌握實現HSE任務的技巧和能力。
2.2.3 環境與健康文化建設
比起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職業健康和環保是石化企業HSE管理體系的薄弱環節,也最容易被忽視,因此有必要盡快提升職工對企業的認知水平,有效提升職業健康和環境保護意識。
2.3.1 培養自覺性
2.3.2 公眾告知與交流
企業的責任關懷意識可以通過公眾告知體現,是企業HSE文化傳播與完善的基本要求。企業應該與工作伙伴、客戶、公眾利益團體、員工以及鄰里進行坦誠協商交流,把存在的利弊都展示出來,虛心征詢各方面的意見后給出回應,確保公眾對企業HSE模式的信心。以BP公司為例,根據“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指導方針的要求,BP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報告接連發布。2015—2016年度的可持續發展報告關聯到三個層次:操作場地、國家及地區、集團公司。2015年BP可持續發展報告利用統一的指導方針,方便公眾根據特定的市場和地理位置,客觀地評價BP在社會效益和環保方面的表現。
對于中國石油企業來說,正在向國際化邁進,為了穩步擴大化工、天然氣和石油業務,需要加快資本運作模式和專業化重組的擴張,力求向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的運營模式轉變。當務之急是最大限度地完善HSE管理體系加速國際化發展的步伐,實現環保、安全、健康的發展目標,同時帶動企業文化的不斷創新。應用HSE管理體系不僅可以滿足企業、職工和社會的各方需求,更是公司進軍國際市場,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的動力源。所以,企業務必在生產和運營中不斷進行創新和探索。首先,要找到HSE管理體系與我國國情和企業實際情況的契合點,打造一套符合中國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經營模式,真正實現“零傷害、零事故、零污染”;其次,HSE管理體系必須要與時代特征和企業精神有機融合,真正形成新時代的中國企業優秀文化,并發揮獨特的文化價值,增強企業的凝聚力,整體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為企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營造了良好的環境,企業國際化發展水平在不斷提高,管理水平也上了新的臺階,縮小了與國際管理水平的差距,內環境和外環境對企業環保能力、安全措施、健康水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HSE理念的正確性是構建HSE管理體系價值體系的基礎,并且要把這種正確理念作為全部HSE政策和行為的核心準則,強化企業員工對該管理體系的認知和理解,形成內在的強大驅動力。因此,正確的HSE理念是管理體系價值的靈魂。例如,知名某公司的HSE理念是“沒有如此重要的作業,沒有如此緊急的作業,導致我們缺少時間安全地完成我們的工作”。該理念簡潔又內涵豐富,突出了以安全為核心的思想。企業的一切工作都圍繞這個正確理念開展,實現HSE管理體系的構建、實施和提高,成為企業HSE工作的核心點[5]。
HSE價值觀是HSE理念的核心所在。混亂的價值觀會讓理念松散。HSE管理體系的根本要求是員工對該體系意義的理解,對自身從事的HSE活動價值的認可,通過形成的集體都認知的價值觀,將不同HSE信念的人進行整合,逐漸形成統一的體系,真正達成思想的共同認知,以此支配和調節企業員工的思想和行為。
利用承諾將HSE理念和價值觀體現出來,以顯示企業高層和職工對HSE管理態度的目標,是企業和員工對HSE管理的切實保證。HSE承諾基于企業的實際情、企業的運營特點、目標定位、發展方向的統一性,融合企業的核心素質,既要體現高度前瞻性,又要突出現實作用。在聽取多方意見的同時,認知分析員工的認可度和接納度,要進行循環反復的篩選后確定。企業的HSE管理體系的價值觀容納著很多HSE的原則和思路,而HSE承諾更注重HSE行為的落實和實現。
只有領導層對HSE管理體系有足夠的認知才能推動該體系的完善和發展,領導者對該體系的認知深化才能樹立堅定的信念,積極主動地去改革和創新,以更科學的形式將HSE管理體系融入生產管理,并把各個要素的要求轉化為對應的制度[6]。
HSE管理不僅是一個體系,更不僅是制度的框架。他可以引領一種文化,樹立一種形象。HSE管理體系以規范員工的行為作為主體,首先實現健康、環境和安全方面的價值,然后才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價值實現。這是一種趨勢,是HSE價值觀與企業文化融合的一種前景[7]。
HSE管理體系具備先進性、科學性和創新性。企業需要經歷不斷深化的過程,必須在動態的管理模式中逐漸完善,針對各要素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更需要在持續的檢驗中建立和健全相應的制度。只有這樣才能吸取HSE管理體系的精華部分,實現管理目標。
綜上所述,HSE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實施,必須以責任的高度落實做出的承諾,也就是每個員工都可以將自己做出的承諾付諸實現,真正變成責任的切實履行。程序化管理和過程管控都要以風險管理作為依據,為了確保風險管理的有效性,就要進行嚴格的各項HSE考核,同時通過不斷改進來促進HSE管理體系的完善和管理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