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麗
(內蒙古財經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科技創新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是一個地區提升競爭力和吸引力的保障,在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下,各個地區也爭相提升本地區的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其中,科技創新是最重要的環節。內蒙古自治區在這些年來對于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積極貫徹落實科技創新政策,大量引進科技創新人才,實施“科技興蒙”戰略行動,科技創新領域的成果豐碩,但取得成果的同時還存在不足之處。因此,對內蒙古科技創新政策文本進行分析,不僅有利于豐富內蒙古科技創新政策的研究成果、完善科技創新政策理論,還有利于為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未來制定和調整科技創新政策提供可參考的理論依據和對策建議。
目前學界對于科技創新政策保持較高的關注度,筆者通過中國知網平臺統計,“科技創新政策”主題的論文共計5 934篇,集中發表于2006年之后,2006年發文量275篇,2007年發文量296篇,2019年發文量達到近年來最高值為469篇,總體趨勢是逐年上升的。如圖1所示。

圖1 “科技創新政策”主題論文發文量趨勢
“科技創新政策”相關主題的研究成果非常豐富,但內容主要集中于制定主體、政策評價研究、政策體系研究、政策文本量化分析等,我國對于科技創新政策的研究起步相對較晚,最初的研究主要是介紹西方國家在科技創新政策方面的成功做法和對我國科技政策制定的啟示。之后,有學者開始針對不同省市開展政策文本分析研究。如張莉和楊劍(2021)以安徽省108份科技創新政策文本為主要研究對象,結合ROST CM軟件從政策的發文頻率、政策工具、政策類型、政策形式共計4個維度對創新政策進行分析,為安徽省創新政策的完善提供借鑒。王夢浛(2019)通過使用Nvivo 11軟件對北上廣科技創新人才引進政策分析,發現三地人才引進政策趨同,對引進人才的后續服務管理工作以及城市創新環境的創建重視不夠。
通過回顧科技創新政策的研究成果,筆者發現兩方面問題:①在省市一級層面的研究中,對內蒙古自治區關于科技創新政策相關的研究成果非常少;②內蒙古地區的科技創新政策研究角度主要集中在政策實施問題研究和政策效果評估,有關于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非常少,且深度不夠。
因此,筆者基于ROST CM6軟件,對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創新政策文本進行量化分析,通過整理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創新政策相關的政策文本,對文本內容進行分詞,提取高頻關鍵詞、生成社會語義網絡分析,探究內蒙古科技創新政策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或不足之處,進而為完善內蒙古自治區的科技創新政策體系提供調整、修正的依據以及完善的對策建議。
本文通過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網的官方平臺,選擇“政策”欄目,輸入關鍵詞“科技創新”按標題鎖定搜索范圍,本研究所選取的科技創新政策文本嚴格按照省級部門為標準,市區縣級的不納入基礎數據之內,發文主體主要包括自治區人民政府、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廳、財政廳、教育廳等相關部門。搜索結果顯示為63份政策文件,經過進一步的人工篩選,排除掉與本研究主題不相符的、內容重復或網頁無內容的政策文本后,最終確定48份政策文件為本研究的基礎數據,如表1所示。
對以上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在確保資料正確的前提下,對資料進行分類,把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網收集的政策文本作為提取高頻詞和社會語義網絡分析的基礎數據。

表1 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創新政策文本(僅選取部分政策展示)
內容分析法是針對基于大量文本數據所展示的內容進行量化、客觀、系統的分析。很多學者提出通過使用內容分析法可以實現將定性與定量方法相結合,既可以對文本內容做描述分析,又能夠對其進行實證分析。
本文采用武漢大學沈陽教授研究開發的ROST文本內容挖掘軟件。這個軟件通過將文本內容轉化為量化的數據,進而實現對文本內容進行全面分析。政策文本分析法對于研究科技創新的公共政策有很大幫助。
從政策發布的數量來看,1997年—2021年11月,內蒙古自治區共頒布省級科技創新政策共48項,每年平均頒布3項,頒布數量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
從政策發布的主體來看,如表2所示,參與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創新政策頒布的主體有6家,其中頒布數量最多的是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共發布14項,占發文數量的29.1%;其次是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共發布11項政策,占發文數量的22.9%;接下來是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共發布7項政策,占發文數量的14.5%。

表2 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創新政策發布主體及發布數量統計
從政策發布的類型來看,以教育類和科技類為主,在所有政策類型中占比均為23%,創業類的科技創新政策排第二,占比為19%,產業類和財政類占比居中分別為15%和12%,金融類的科技創新政策最少,占比為8%,如圖2所示。

圖2 科技創新政策類型占比分布圖
此外,科技創新政策的形式以通知和意見為主,措施和條例很少,通過對政策文本進行描述性分析之后,對于政策數據的大體情況有了基本的了解,接下來通過ROST CM6軟件進行分詞,對于政策的關注點和趨勢會有更清晰的掌握。
在文本分析之前,筆者先將48份科技創新政策文本轉換成TXT格式,對亂碼等影響結果的字符刪去,然后將已經整理好的政策粘貼成文本形式,形成基礎數據。在導入ROST CM6軟件后,第一步先對政策文本進行分詞;分詞完成的基礎上再進行詞頻分析,本文選取排名前20的高頻特征詞,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樣本政策中詞頻排名前20的特征詞
從表3中可以看出,由于本文的研究內容為科技政策,因此“科技”和“創新”兩個關鍵詞出現的頻數高于其他詞語,分別為1 875次和1 680次;因為本研究的主體定位為內蒙古自治區,“自治區”出現的頻次非常高,為1 026次;接下來“企業”“創業”“項目”出現的頻次相對靠前,這表明:政府在創新創業政策發布的內容中,對于大企業的科技突破和小微企業的創業行為,都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和更多的扶持。“服務”“投資”“成果”等高頻特征詞表明通過政策的扶持,期待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夠轉化成實際成果,吸引更多的投資,以實現服務于人民。
語義網絡分析是指通過抽取TXT文本數據中的高頻特征詞匯,運用共現矩陣構建網絡結構圖,語義網絡分析圖能夠直觀反映不同特征詞之間的關聯程度。本文借助ROST CM6軟件生成了語義網絡關系圖,如圖3所示。

圖3 政策樣本中高頻詞語義網絡分析圖
在內蒙古科技創新政策文本的語義網絡中,“科技”“創新”“技術”“創業”是整個關系網中相對比較中心的節點,這些詞語共同構成內蒙古科技創新政策文本的重點內容。內蒙古自治區雖然處于經濟欠發達階段,但政府和社會都有鼓勵創新、激勵創業的良好氛圍,內蒙古將以更大的力度和過硬的舉措堅決掃除營商環境亂象、破除思想觀念障礙,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營商環境的改善為科技創新保駕護航,能夠從大環境大方向上促進企業重視技術突破和創新創業。未來,我們也會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為內蒙古的建設發展助力。
此外,圖片中與“創新”緊密聯系的有“能力”“資源”“平臺”,這表明要想推動企業創新要從提升創新能力、聯結豐富資源、提供優質平臺幾方面努力,這樣才更有助于科技創新政策的落實;與“技術”緊密聯系的是“資金”“計劃”“轉化”,這表明技術的革新離不開頂層設計的總體籌劃,更離不開充裕資金的支持,政府首先是從宏觀角度把握技術創新的大方向,對有技術創新行為的企業給予資金支持,幫助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實現技術驅動發展;與“創新”和“技術”都緊密相連的有“成果”“政策”,這說明科技創新不僅僅重視過程,更要能看到成果的呈現,科技成果的展示最終為科技創新政策的落實提供了有力的證明。
通過對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創新政策相關文本研究發現,總體而言,政府對于科學技術的發展非常支持,在科技研發、人才培養、企業發展等方面做得非常好。通過發布各種好的方針政策,為區域科技創新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筆者認為,進一步優化科技創新政策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努力。
內蒙古自治區應當繼續堅持科技創新的大方向,根據實際情況,適量增加政策發布的數量,為區域內的科學技術人員和企業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
此外,要加強不同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實現政策的協同合作。因為科技創新僅僅依靠一個部門、一個單位是遠遠不夠的,應激發各個部門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活力,構建部門間創新協同網絡,實現政策的協同,為內蒙古自治區營造更好的政策環境和科技創新的肥沃土壤。
政策的制定要緊緊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從內蒙古自治區的地域特點和創新發展遇到的實際問題出發,滿足企業和科技工作者的各種創新需求,釋放科技創新的活力,通過多頒布一些可操作性的、靈活的科技創新政策來對科技創新工作進行更明確和實際的指導。比如甘肅省發布的《甘肅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實施細則》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的《關于新時代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通過清晰可操作性的政策規定,為完善地區科技創新體系、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