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凱舟,王 旭
(山東石油化工學院 文法與經濟管理學院,山東 東營 257061)
社區是在一定地域內聚集在一起的人群所構成的生活共同體,具有社會性、參與性、普遍性等特點。社區成員相互之間歸屬感強烈。從當前的社會分區標準來看,社區按照生產方式的不同分為城市社區和農村社區。
城市社區是本文研究的對象,是指這個社區在特定的城市功能區內,以工作關系為人口特征,有著明顯組織化特征,同時具有經濟特性、文化特性,以地緣、利益和興趣等因素為紐帶的群體。
在萬物互聯的領域中,大數據是一種“全數據”,即在合理時間內收集和分析與某事物相關的“全部”數據,并生成對該事物的全面描寫,例如熱詞圖等。大數據的充分使用可以幫助社區的管理組織更好地感知和了解住戶的意見,對城市社區發展有著較為深入的影響,成為城市社區治理最重要的推動力量。
而社區數字化治理是通過引入數字化技術與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將社區的管理方、服務提供方與每個住戶實現有機連接,并在此基礎上將各方意愿進行統一,成良好的社區治理秩序。如把社區多方面資源整合在社區管理平臺中,營造出一種基于現實社區的具有實用價值且豐富多彩的虛擬社區,從而進一步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
社區數字化治理是覆蓋政務服務、公共服務、警務治安、醫療保障、生活服務等多個方面的綜合治理體系。以覆蓋不同年齡段人群為基礎,通過社區信息互聯互通,建立起社區綜合治理服務平臺,實現高效治理和幸福生活,提高人民幸福感。
社區數字化治理不僅僅是實現治理手段和治理過程的數字化,更多的是圍繞多個治理主體,從參與社區治理的角度出發,使得社區治理更加透明,充分保障各個參與主體的知情權,激發其參與治理的意愿,優化參與治理流程,降低參與治理的成本,最終形成多元共治的社區治理模式和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社區數字化治理原則是運用現代化手段,促使社區治理朝著數字化、系統化、人性化和區域化方向發展。主要遵循數字化、多主體參與、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等原則,提升社區治理數字化水平。
1.2.1 數字化原則。 數字化原則是在社區治理的環節中要充分運用數字化手段、推進社區治理數字化的原則,即搭建社區綜合服務平臺,建立信息資源數據庫,提高社區管理和服務效率,實現建立資源共享和信息交互的數字化社區。社區數字化治理也應當是電子政務與商務的延伸,依托于社區的現實條件,結合具體需求,進一步擴大平臺的服務內容,成為社區或街道所有公共事務和社會事務的總和。
1.2.2 多主體參與原則。多主體參與原則是社區數字化治理應當體現多元化參與的原則,盡可能鼓勵社會組織的參與,從水電保障、購物、交通出行、基礎醫療等方面著手,涵蓋居民生活的個性化服務,使社會組織及資源都得到充分調動。
1.2.3 以人為本原則。以人為本的原則是以群眾實際情況為治理基礎,尊重社區個體身心發展規律的原則。要求綜合服務平臺的建設和運行以居民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為社區居民搭建優質的服務平臺和便捷的溝通渠道,讓平臺服務于居民和社區。同時,服務平臺要充分體現適老性,優化操作流程和頁面布局,進一步擴大使用范圍。
1.2.4 因地制宜原則。因地制宜原則要求數字化治理必須緊密結合地方實際情況,從多角度出發,綜合研判治理的重難點,以解決問題為關鍵,做到根本有效的治理。以山東省東營市為例,其數字化社區建設應當以“油田+地方”模式為背景,并與城市發展規劃保持一致。同時,分析東營市新老城區的社區特點,發揮不同類型社區的優勢,解決具有不同特點的社區所存在的實際問題。
城市社區主要是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對居民設立辦事服務大廳,涵蓋警務、戶政、社保、就業、醫療等多方面的基礎性服務,其自治主體是居民。同時,分化出執行街道下發社區行政事務的職能部門。一方面社區要對接群眾,掌握群眾的基本情況,另一方面要對社區進行管理,不同的主體在其中發揮的治理效力不同。
2.1.1 數字技術的引入,創新了社區和居民之間的溝通方式。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和疫情聯防聯治的要求下,面對定期的核酸采集和出入管理,傳統的方式并不能很好地達到聯防聯治的要求,社區綜合服務平臺可解決通知居民核酸采集的方式及效率問題。
2.1.2 數字化治理平臺的引入本身就構建了良好的信息交互條件。例如,國務院小程序中疫情防控物資信息交換平臺,可使需求方和供應方直接對接,省去時間成本。社區綜合服務平臺可以有效地打破信息傳播不暢所導致的居民收到信息不及時的問題以及由此產生的獨立參與治理的困境。平臺引入社區資源提供方,補齊供給短板,建立健全資源協調機制。再如,可以運用人工智能體溫檢測系統,配合人臉識別系統,代替傳統人工篩查,實現非接觸式的精準體溫監測,極大地協助了社區工作者對居家醫學觀察人群的遠程看護和管理,且及時地保障了這類人群在居家隔離期間的生活需求,充分體現人本原則。
數字化的組織架構,可以更好地提升居民參與治理的自主性,提高治理效率,充分促進社區居民自治,發揮治理主體的作用,解決社區內的各項問題。
經濟發展,消費先行。在大數據背景下,當今人們消費理念和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各大資本紛紛介入社區團購,滿足了人們的生活所需。線上下單、線下取貨,數字化、智能化迅速成為社區商業和民生保障的主要方式。如何通過數字化轉型手段,充分發揮“商業+服務+社交”功能,是精準提高居民購物體驗和服務效率的難題。
社區經濟數字化的重點在于對老舊社區商業的改造,通過物聯網設施打破原有商業運營模式,在已有設施和人力的基礎上,充分運用自助化購物和結算設備,有效提高購物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賦予商業網點新的活力,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的同時提升居民的生活體驗。以解決社區經濟數字化的一個難題——“適老化”為例,由于老舊社區老齡人口占比較大,在解決社區醫療問題中,社區醫院與三甲醫院進行聯動,解決轄區內老齡人口與慢性病人定期購藥的需求,配合已有處方,做到“醫院開方,社區取藥”的精準化服務。
社區的“人情味”也是社區數字化經濟的另一個體現,通過社區綜合服務平臺,結合居民實際需要,促進營業者更好地為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務,在提高了居民的購物體驗和生活幸福感的同時,促進營業方提高商品或服務質量,共同打造溫情社區。
社區教育的本質是以解決社區內的現實問題為本,以促進居民發展為宗旨的一種提升社區“軟實力”的方式。主要結合社區教育和數字化資源平臺,基于社區居民實際學習需求,對不同人群的學習特點進行精細化分區。涵蓋養生保健、人文藝術、科學技術等內容,進一步實現適用于不同網絡、不同終端的低成本接入的數字化學習模式。這種模式致力于實現在社區內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居民在學習中互相交流,促進居民間和諧共處,打造一個高品質社區。

圖1 社區數字化治理路徑關系圖
綜上所述,社區數字化治理進程中,在社區組織架構、經濟發展和人文環境建設等方面充分搭建并運用數字化平臺,可打破居民與社區間、居民與居民間的溝通障礙,突破社區內數字鴻溝,解決消息不對稱等問題,從而促進社區和諧穩定發展。
依托數字化平臺,進行大數據分析的智慧社區,既是提高社區治理能力的首選,也是推動現代化社區治理綜合體系的基礎。
在居民與社區的關系方面,智慧社區不僅提升了社區的凝聚力,拉近了居民和社區的距離,也增強了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同時,提高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識,實現了社區治理的良性循環。
在居民之間的關系方面,智慧社區減少了居民之間的隔閡,有效促進鄰里關系和諧發展,從而達到社區數字化治理的最終目的——構建居民協同治理的人性化社區。
“智慧社區”人性化服務的不斷完善要著眼于社區全貌,刺激社區內便民智能終端配置不斷完善,如在公共區域安裝監控設備,為居民的人身財產提供安全保障;用電子信息顯示屏代替傳統的公告欄,及時發布民生事項等;設計開發綜合服務平臺,方便居民水電和燃氣等日常繳費,使居民可以做到在“十分鐘生活圈”內完成日常生活所需。
社區經濟的不斷發展,有效地刺激了居民的消費,培育了新的第三產業,發掘了新的經濟增長點。與此同時,經濟的蓬勃發展可以為社區的文化建設提供能量。
社區建設的好與壞深刻影響了居民的生活,尤其是社區服務方面。伴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社區內服務的需求愈發旺盛,社區服務行業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而社區的服務是居民能夠直接感受到的,是評價社區綜合水平的首要標準之一。
社區作為居民社會生活的共同體,它的公共性成了社區的核心價值,也是基于社區成員之間地位平等、互相尊重和理解而形成的相互交往的結果。這種結果蘊含著多種公共利益。
社區文化數字建設作為社區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是通過數字化平臺在居民與居民間、居民與社區間達成一定的共識,配合良好的社區文化建設,對居民的行為進行很好的約束和支配,提高了整體居住的“軟環境”。而這項工作是一項深入和持久性的工作。
社區通過數字化學習平臺組織文化或宣傳教育活動,把正確的社區文化價值觀和潛移默化的方式傳遞到居民中,進而形成良好的社區文化氛圍,提高了居民參與公共管理的意識和能力,使得“云社區”反哺現實社區,最終構建社區治理共同體。

表1 大數據賦能社區數字化治理效益
社區數字化治理主要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依托社區綜合服務平臺,在社區組織與結構數字化、經濟與社會數字化、文化與教育數字化3個維度,從社區治理、居民日常生活、社區經濟發展和學習型社區建設4個方面體現現代城市社區數字化治理的路徑和效益。通過治理方式信息化、主體多元化、資源共享化,使得社區主體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促進社區組織體系向服務型體系轉變,治理向人性化治理轉變,切實回應居民需求,從而提高社區數字化治理水平并創新治理方式。
同時,數字化社區全面覆蓋居民的日常生活,促進社區經濟發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數字化平臺的搭建,也極大地促進了鄰里關系的健康發展,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使得居民間溝通更加方便快捷,搭配使用數字化學習平臺,也提升了社區治理的文化“軟實力”。
綜上所述,社區數字化治理是一個系統化的治理過程,其關系到社區管理方、居民、服務提供方等多個主體。數字化的加入,通過消除各主體之間的信息差異的方式,使社區事務更加公開透明、居民生活更加方便快捷,進而驅動居民主動參與社區治理,與社區內各主體共同提高社區環境,讓社區更有“人間煙火氣”,更具溫情,形成數字化社區治理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