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在超市購買了一瓶酸奶,結賬后發現酸奶過期了1 分鐘。網友為此提出索賠1000 元的要求,但遭到了超市拒絕。網友向當地法院提起訴訟,最終當事雙方達成和解,由超市賠償網友400 元。
那么,只要買到過期食品就能索賠嗎?
一般情況下,消費者從超市買到過期食品,即使僅僅過期1分鐘,超市也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根據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食品經營者禁止銷售超過保質期的產品。食品經營者應當按照保證食品安全的要求貯存食品,定期檢查庫存食品,及時清理變質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也就是說,超市有義務及時處理臨期食品或提示消費者食品臨近保質期,當食品超過保質期后應當停止銷售。超市因疏忽等原因違反相關規定,給消費者造成人身、財產損失的,應當予以賠償。
商家是否承擔賠償責任,還要看商品的交易時間點。需要承擔賠償責任的時間點應以商品實際交付時間,也就是以購物小票上的時間為準。根據我國民法典相關規定,商品買賣中的風險以交付轉移為原則。商品交付前商品的一切問題由出賣人負責,商品交付后由買受人負責。所以,如果消費者結賬付款后發現食品過期時間早于結賬時間,是可以向商家索賠的。
律師提醒,如果消費者先取得商品,然后故意拖延時間致使商品過期后,再為索賠而購買,則有敲詐商家的故意,嚴重的將按照刑法被追究相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