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齊

司萬平
三十九年前,年僅16歲的司萬平以代課教師的身份踏上教書育人的道路,自此,她不斷提升自己,扎根鄉村教育,守望一代又一代農村孩子,成為他們生命里一道溫暖而明亮的光。
“司媽媽好,我在浙江的一家商場上班了,謝謝您經常照顧我弟弟妹妹。”2022年暑假的一天,看到手機上的這條信息,司萬平由衷地笑了,她立刻回復對方:“你在外好好工作,我在學校里,了解你家情況,會盡可能地幫助你弟弟妹妹的。”多年來,類似這樣的信息,司萬平收到過很多。
今年52歲的司萬平是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蘆蒲初中黨支部副書記、副校長,也是英語教師和班主任,還是學生們最親的“司媽媽”。
每次帶新班級開學時,她都會給學生們發一張紙條,請每個學生填寫出生日期、家庭情況、父母是否在外打工以及打工地點和聯系方式。了解學生家庭情況信息后,對于家庭情況特殊的學生,司萬平會用“媽媽”的方式和他們溝通談心:“我不在辦公室和他們聊家庭情況,可以和男生一起到操場散步聊天,女生甚至可以利用一同上廁所的時間,自然而然地拉拉家常。”從事近四十年的教育工作,司萬平明白,要想和學生推心置腹,就必須成為他們最信任的人。
司萬平不僅關愛現在的學生,對以往的學生也持續關注。十一年前畢業的學生小美,在2015年不幸罹患膠質瘤,父親也患上肺癌,她專門到醫院看望小美。一年后,小美和其父親相繼去世,痛心之余,司萬平全力幫助小美已考取某高校的妹妹籌足學費,還不遺余力地為她媽媽找工作,幫這個苦難的家庭渡過難關。在司萬平看來,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早已習慣成自然。
蘆蒲初中地處阜寧縣農村,當地大部分中青年人都選擇外出打工,留下孩子和老人在家,因此,學校有很多學生是留守兒童。孩子們的成長需要關愛和呵護,司萬平盡可能地關心他們。每屆初一新生住校之初,她都不厭其煩地一遍遍教他們整理內務,有些學生連縣城都沒去過,司萬平就利用周末帶他們到自己位于縣城的家中,和女兒一起玩耍。知道他們的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很多事情不方便在電話里說明,她就像媽媽一樣,經常到女生宿舍給她們講解青春期知識……
十四五歲正是懵懵懂懂的年紀,早戀的情況難以避免。每次遇到這種情況,司萬平首先想辦法了解,再側面跟學生溝通。接觸多了,她摸索出不少經驗:“這時候,不建議跟孩子直接挑明,因為他們的抵觸情緒很可能讓其向極端化發展。”孩子們很聰明,理解司萬平的良苦用心后,對她的尊敬和感恩隨之增加,也都愿意和她聊天。
一天上課時,司萬平發現一個男生在課堂上總低著頭,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下課后,她找該男生了解原因。原來,男生前一天晚上夢見自己的父母了,醒來后,懷揣對父母的思念,他忍不住怪他們一年才回家一次,長年累月讓自己和爺爺奶奶生活。聽到男生言語里滿是對父母的抱怨和不理解,司萬平很心疼,溫柔地開導他:“我覺得你的父母很值得尊敬呢,他們為了給你和爺爺奶奶更好的生活,背井離鄉到外地打拼,不怕苦不怕累。還有,他們一年回家一次,不是他們不想回家,而是他們為了多攢錢才忍著對你的思念不回來,我們要理解他們的不易。”
司萬平設身處地地為學生們著想,真心真意地為學生們付出,換來了學生和家長的尊敬。一次,她參加一個校外活動時,同事給她打電話:“司老師,你趕快回來,你們班的一個學生和其他班的學生鬧矛盾,雙方家長都要到學校討說法!”司萬平要來雙方家長的電話,當打通其他班那個學生家長的電話后,對方一聽到她的名字,又驚又喜:“您是司老師啊,那我大概能猜出答案了,這次肯定是我家孩子不對。”對方解釋道,“我曾經也是蘆蒲初中的學生,雖然不是您班上的,但我知道您是一位關心學生的好老師,經常跟學生講道理,相信您教出來的學生不會輕易闖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任教多年,司萬平以前的學生很多成了現在的家長,有的學生之前接受過她的關心和幫助,后來有能力了都紛紛聯系她:“司老師,您的學生中要是有家庭困難的,就告訴我,我能幫一定幫。”感激之余,司萬平也不跟對方客氣,多次請他們幫扶家庭困難的學生。
司萬平不只關心愛護學生,還加入“文明阜寧志愿者”、“大城小愛”愛心協會、“一縷陽光”等志愿服務組織,積極做公益。
司萬平堅持多年無私奉獻,感動了很多人,先后被評為“感動江蘇教育人物——最美鄉村教師”“中國好人”“全國三八紅旗手”等。讓她最高興的是,已大學畢業的女兒不但非常理解她的工作,還以她為榜樣,經常和她一起做公益。她說:“愛是最好的養分,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讓更多的孩子在愛的滋養下得以綻放。”

司萬平在和學生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