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深 梁逸仙 黃金時 何恩池 彭建華 黃曉東
糖尿病為一種臨床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疾病,疾病發生率較高,該疾病的主要特征是持續高血糖,主要機制為胰島素分泌缺乏或者是生物作用損傷后導致患病,臨床主要類型為1 型和2 型糖尿?。?,2]。糖尿病主要臨床癥狀是多飲、消瘦多尿、多食、疲乏無力等,以2 型糖尿病為常見類型,占比在90%以上[3]。與健康人群相比較,糖尿病患者多有肥胖現象,因而是發生高血壓、腦梗死、冠心病的危險因素。2 型糖尿病多在35~40 歲之后發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 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產生胰島素的能力并非完全喪失,有的患者體內胰島素甚至產生過多,但胰島素的功能較差,因此患者體內的胰島素是一種相對缺乏的狀態,可以通過口服藥物刺激體內胰島素的分泌,但后期仍有患者需要使用胰島素治療。研究發現,糖尿病的發生主要與環境和遺傳等因素存在關系,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的改變,疾病發生率不斷升高,對于患者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均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對于糖尿病的早期診斷,主要是通過凝血4 項和血脂檢驗進行診斷,其他指標并無顯著改變,為控制并發癥,減輕疾病損害,改善患者預后,應及時采取有效的診斷方式[4]。本文實施對照研究,選擇2 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體檢者各70 例進行對照研究,分析臨床血脂檢驗的應用價值,現將具體研究內容闡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1 年1~4 月本院收治的7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作為試驗組,另選擇同期本院70 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參照組。試驗組男50 例,女20 例;年齡24~82 歲,平均年齡(53.04±5.68)歲;糖尿病病史1~8 年,平均糖尿病病史(4.58±1.09)年。參照組男48 例,女22 例;年齡26~80 歲,平均年齡(53.07±5.7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研究對象均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同時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后實施研究;試驗組經測定血糖后確診,病情滿足《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對于2 型糖尿病的相關標準[5];具有正常的理解、認知、交流能力,能夠良好配合研究;可以收集到研究對象完整的基礎疾病檢查、病史以及用藥、飲食資料等。
1.2.2 排除標準 排除傳染性疾病者;依從性較差者;合并其他慢性代謝性疾病者;嚴重原發疾病者;精神及認知障礙疾病無法有效配合相關的研究措施者;合并惡性腫瘤者。
1.3 方法 兩組研究對象均接受臨床血脂檢驗,進行檢驗前告知全部研究對象保持空腹狀態(空腹時長8~10 h),詳細了解、詢問近期是否服用藥物,進而避免影響本次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抽取3 ml 空腹靜脈血后離心處理,離心速度為3000 r/min,離心時間10 min,離心處理后進行檢測。選擇儀器為全自動生化儀邁瑞2000M,試劑選自浙江伊利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具體檢測方法: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采用GPOPAP 法進行檢測;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采用CHOD-PAP 法進行檢測;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均采用直接法進行檢測;血清載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血清載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均采用免疫比濁法進行檢測。全部操作均嚴格按照相關規定以及說明書進行,有效保證檢測結果。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血脂(TG、TC、HDL-C、LDL-C、Apo-B、Apo-A1、Lpa)檢驗結果,以《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中相關標準實施分析[6],其中,HDL-C 正常值:0.70~2.00 mmol/L;LDL-C正常值:2.07~3.37 mmol/L;TC 正常值:<6.22 mmol/L;TG 正常值:<2.26 mmol/L;Apo-B 正常值:1.20~1.80 g/L;Apo-A1 正常值:0.60~1.14 g/L;Lpa 正常值0~300 mg/L。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TG、TC、LDL-C、、Apo-B、Apo-A1、Lpa水平均高于參照組,HDL-C 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

表1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
注:與參照組比較,aP<0.05
近年來,因生活習慣與飲食習慣顯著改變,2 型糖尿病的臨床發病率呈現不斷升高趨勢,該疾病屬于常見慢性代謝性疾病,導致該疾病發生的原因較多,例如遺傳、免疫功能、環境等[7]。2 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島素分泌不足與抵抗后造成機體代謝紊亂的情況,疾病主要特征為持續高血糖[8]。通常情況下,2 型糖尿病的臨床癥狀主要是口渴、尿頻、體重減輕、多食等,病程較長的患者還可出現酸痛癥狀。此外,2 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較為顯著的家族遺傳史,流行病學顯示肥胖、高熱量飲食、體力活動不足、增齡等均為致病因素,此外,凝血異常、高血壓、血脂異常均可增加患病風險[9]。目前,對于2 型糖尿病的治療,臨床尚無治愈的方式,主要通過藥物、運動以及飲食進行控制,進而延緩疾病進展,改善生命質量[10]。隨著研究深入,臨床發現2 型糖尿病患者多有凝血功能異常和血脂代謝紊亂的情況,因此積極開展血脂檢驗對保證患者身體健康、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11]。
目前,在2 型糖尿病的檢驗中,臨床檢驗方法較多,包括血脂檢驗、血糖檢驗、糖化血清蛋白檢驗、C肽水平檢驗及血清胰島素、尿糖、尿酮體檢驗等,其中血糖檢驗是一種最為直觀、根本的檢驗方式,其中血脂是判斷疾病發展趨勢與病情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大量資料表示,發生2 型糖尿病后,患者不僅會出現糖代謝紊亂,同時還可出現脂代謝紊亂,且血液可聚集大量乙酰輔酶A,胰島素異常可對肝臟功能造成直接的影響[12]。在臨床檢驗中,血脂檢驗具有重要的作用,該種檢驗主要是對于血液中的脂類成分實施測定,所測定的指標主要包括TG、TC、HDL-C、LDL-C、Apo-B、Apo-A1、Lpa。TC 水平會隨著生活環境、年齡改變,若年齡增加該水平升高,且男性高于女性,臨床將該項指標作為預防和治療糖尿病的主要指標。TC水平主要受性別、年齡、飲食習慣改變,若該項指標水平升高,可導致各類心血管疾病。HDL-C 水平同樣受性別、飲食習慣、年齡等因素影響,HDL-C 主要與運動情況、脂肪含量、飲食結構存在關系,是判斷糖尿病的重要指標[13]。Apo-B、Apo-A1、Lpa 是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及時測定能夠掌握患者血脂情況。
綜上所述,在2 型糖尿病的臨床診斷中實施臨床血脂檢驗具有重要的意義,能夠及時發現患者病變情況,有利于制定更為合理、科學的治療方案,同時還可評估疾病預后情況,是診斷2 型糖尿病的重要指標,值得在臨床實施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