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琳琳
膽總管結石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誘發因素[1],可導致梗阻性黃疸。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癥狀是腹痛,腹痛的癥狀常見于吃飽飯后或者是飲酒之后,疼痛感非常劇烈,而且呈現持續性的疼痛,位置是在上腹的正中偏左的位置。如果情況比較嚴重的話,還會延伸到兩側的腰背部,呈現放射痛[2]。膽源性胰腺炎的腹痛主要位于右側上腹部,疼痛逐漸向左側移動,向左肩與左腰背部呈現放射性疼痛。臨床常對患者進行非損傷性檢查措施,如CT 檢查,該技術可以為醫生提供更加準確的診斷數據。基于此,本文針對2019 年1 月~2020年12 月收治的膽總管結石并發急性胰腺炎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進而研究CT 在該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30 例膽總管結石并發急性胰腺炎患者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給予CT 診斷。其中男15 例,女15 例。患者年齡35~70 歲,平均年齡(53.84±2.69)歲。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滿足膽總管結石并發急性胰腺炎的診斷標準;②知情同意且積極參與。排除標準:①存在傳染性病變;②資料不完整。
1.3 方法 患者需要在檢查前30 min 以及掃描之前口服2%的泛影葡胺300 ml,待患者胰腺組織呈現出橫位后使用螺旋CT對其展開掃描工作,電壓設置為120 kV。患者CT 掃描時頭部先進入檢查儀器,且儀器的準直器寬度為6 mm×0.6 mm,旋轉時間設置為0.75 s/r,重建間隔大約為1 mm,重建層厚則為1 mm。首先對患者進行常規平掃檢查,再對患者使用造影劑進行檢查,同時使用非離子造影劑80~100 ml。患者進行CT 增強檢查時,需要保證造影劑在30~40 s 可以注射完,且使用團注法對其進行動態的CT 檢查之后,保證胰腺均勻強化,有利于將胰腺內部結構以及外部病變通過平掃清晰呈現出來。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胰腺形態、梗阻部位、結石密度、梗阻末端形態。根據膽管與胰腺關系,將膽總管結石的梗阻部位包括胰上段梗阻、胰內段梗阻以及壺腹部梗阻;根據結石密度的CT 數值分布情況,將CT 數值>60 Hu 定義為高密度結石,CT 數值在20~60 Hu 為略高密度結石,CT 數值<20 Hu 為混合密度結石。
2.1 膽總管結石胰腺形態 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胰腺炎患者5 例,其CT 影像學檢查結果顯示出密度不均勻,可以發現患者存在出血壞死病灶,且進行增強掃描時,患者CT 影像學檢查顯示不均勻強化,腎臟周圍存在部分間隙積液以及胰腺周圍組織存在積液。間質水腫型胰腺炎患者25 例,其中存在胰腺尾部腫大5 例,胰腺頭部腫大8 例,胰體腫大12 例。
2.2 膽總管結石梗阻部位情況 上段梗阻11 例,胰內段梗阻2 例,壺腹部梗阻17 例。
2.3 膽總管結石密度情況 高密度結石19 例,略高密度結石8 例,混合密度結石3 例。
2.4 膽總管結石梗阻末端形態 本次CT 檢查中,14 例患者膽總管遠端呈現出高密度圓形或者橢圓形的陰影,3 例高密度靶征,5 例略高密度結石呈半圓形突入腔內,并與軟組織密度相似,膽總管下端較多,8 例為低混雜密度影。
膽總管結石是發生在膽總管內的結石,屬于膽道良性疾病[3]。主要是由于膽道內感染或者膽汁淤積導致,表現為腹部疼痛或者高熱現象,且腹部伴有較大腫塊出現[4]。臨床常采用抗感染和抗休克處理進行治療,嚴重患者需要手術取石[5]。膽總管結石大部分為膽色素結石,來源分為兩類,一種源發于膽總管內結石,另一種源發于膽囊或肝內膽管,通過排石進入膽管內。膽總管結石患者癥狀輕微時,易與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癥狀相混淆[6]。隨著疾病進展,出現急性膽管炎、胰腺炎,甚至會出現休克情況,嚴重者會危及生命。臨床診斷主要通過影像學檢查進行確診,隨著醫學技術迅速發展,CT 檢查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相對于X 線檢查,CT 分辨率要更高,能夠清晰顯示細微病變,甚至可發現幾毫米微小結節[7]。特別對于胸部、腹部占位性病變,通過CT 增強檢查可以明確占位性病變與周圍組織關系,病變血供情況,從而提示病變是傾向于良性的還是惡性[8]。
急性胰腺炎患者進行CT 檢查診斷時,可以發現患者原本存在的胰腺腫大癥狀、腎筋膜增厚以及胃后壁增厚情況,患者會表現為胰腺周圍脂肪間隙模糊不清的情況。此外,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進行CT 掃描時,可以發現胰腺間質水腫患者在胰腺血管擴張的同時,血管通透性也會顯著升高,一旦發生大量液體外滲后,極易向胰腺周圍以及腹膜周圍發生擴散,形成蜂窩織炎,最終導致患者胰腺周圍以及腎臟周圍間隙存在積液[9-12]。
急性水腫型胰腺炎患者進行CT 掃描時,會發現胰腺周圍腫大情況,胰腺周圍邊界比較模糊,通過增強掃描胰腺實質可以發現其存在強化狀況,且胰腺周圍存在的蜂窩織炎程度較輕。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患者進行CT 掃描時,可呈現大片低密度區域,出血區域呈現出小斑塊狀的高密度區域,增強掃描后低密度壞死病灶以及強化后的正常胰腺組織結構會形成鮮明對比,且發生壞死的區域強化程度不夠,如強化處于正常狀態,可排除胰腺壞死可能性[13-15]。此外,胰腺周圍或者胰腺外部存在的積液,常會導致患者發生合并感染情況,同時可導致患者胰腺膿腫以及腹腔膿腫情況。部分滲出液體逐漸被纖維組織以及結締組織包圍,形成一種假性囊腫。因此,通過CT 影像學檢查可以幫助醫生更好判斷疾病類型,提升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以及診斷效果[16-18]。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CT 檢查可以清晰呈現膽總管結石合并及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形態、梗阻部位、結石密度、梗阻末端形態。為醫生制定針對性干預措施提供診斷依據,進而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將CT 診斷用于膽總管結石并發急性胰腺炎患者診斷中可以清晰顯示結石情況和病灶位置,有助于臨床制定針對性干預措施,提高治療效果,具有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