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興飛,高 強
(大連民族大學 國際商學院,遼寧 大連116650)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一轉變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特征。2021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劉鶴在遼寧調研時強調,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從實際出發,精準施策,大力推動遼寧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遼寧經濟振興。可見,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推動遼寧省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
“質量”不僅包括宏觀層面的經濟發展質量,還包括中觀層面的行業發展質量以及微觀層面的企業發展質量,因此,“高質量發展”雖然是以宏觀層面的經濟高質量為緣起而提出,但它必然也涵蓋中觀層面的行業高質量發展和微觀層面的企業高質量發展,形成貫穿宏觀、中觀和微觀的高質量發展完整體系。同時,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微觀主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歸根結底需要通過企業高質量發展來實現。然而,目前對于高質量發展的研究基本上都聚焦于宏觀層面的經濟高質量發展,包括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學分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價值理論、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本特質與支撐要素、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制度邏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評判體系與測度、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轉換和效率變革、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現途徑等,很少對微觀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理論體系、評價體系進行研究與測度,針對遼寧企業的專門研究則更少。可見,科學構建遼寧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理論體系和評價體系,并基于評價體系對高質量發展情況進行現實測度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議題。
1.遼寧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理論框架
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提出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十七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十八大報告則明確要求“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到十九大報告則精準定位為“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的公關期”,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可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需要宏觀經濟的調整、中觀區域發展的協調和微觀企業經營方式的轉型,企業是經濟轉型的微觀基礎,因而加快企業經營方式轉型升級、提升企業價值創造能力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所以,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企業經營方式的轉變。
企業經營活動和管理活動的不同組合形成了不同類型的經營方式,具體可以分為產品經營、商品經營、資產經營和資本經營,如圖1所示。無論是產品經營、商品經營,還是資產經營、資本經營,都可以從經營目標、經營理念、契約結構和經營活動四方面進行綜合解讀。

圖1 企業經營方式的類型
從投入與產出的角度來看,四種經營方式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如圖2所示。產品經營方式下,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由國家所有,企業像是一個生產車間,不注重投入,只需完成生產任務即可。商品經營方式下,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存在一定程度的分離,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能夠激發企業的活力以及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益。企業關注的視角不再僅停留在生產,而是供產銷的銜接上,因為只有尊重價值規律,關注市場需求,產品才能真正轉化為資本,成為有效產出。資產經營下,所有權和經營權實現了完全分離,企業的管理者擁有對企業資產的經營權,既定資產水平下的產出受到更多的重視。以資產的大量投入而獲得一定產出的方式不利于管理者的業績評價,企業更加注重既定資產投入下的產出。資本經營方式下,企業的資本投入者發生了較大改變,企業權益融資增加,股東數量激增,股東關注的焦點在于投入資本的獲利情況,因此既定資本投入下的產出成為企業管理者的經營目標。

圖2 不同經營方式的關系分析
2.遼寧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
現代企業經營方式轉型主要是從商品經營向資本經營轉變,本課題主要討論企業從商品經營向資本經營轉型的情況,并從規模、結構和效益三個層次來構建商品經營與資本經營的評價體系。
從投入與產出的角度來看,規模、結構和效益其實是投入、經營和產出的縮影。無論是商品經營活動還是資本經營活動,都可具體呈現為從投入到產出的價值運動。依據法約爾對于經營的分類,基于經營活動的視角剖析不同經營方式下價值運動的差異與變化,如圖3所示。

圖3 不同經營方式下的經營活動解析
產品經營以原材料為經營起點,通過對原材料的生產、制造、加工(即技術活動),以及對經營過程中的賬務處理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即會計活動和管理活動,實現了企業的產出。
商品經營以企業的成本投入為起點,關注既定成本條件下的利潤情況。為了實現既定投入的利潤最大化,企業必須注重價值規律關注產出與市場的銜接,加大滿足市場的有效產品的產出。商品經營方式下的經營活動除了技術活動、會計活動和管理活動外,商業活動的重要性逐漸凸顯。
資產經營以資產的投入為起點,關注在既定資產投入的情況下企業的收益情況。為了實現資產增值最大化,企業必須更加關注資產的損耗,設備的維修與保養(即安全活動)受到更多的重視。資產經營方式下除了商業活動、技術活動、會計活動和管理活動外,安全活動更多的被提上議事日程。
資本經營以資本的投入為起點,關注在既定資本投入的情況下企業的收益情況。為了實現資本增值最大化,企業必須厘清資本來源和資本的有效配置(即財務活動)。資本經營方式下的經營活動除了安全活動、商業活動、技術活動、會計活動和管理活動外,更加注重財務活動。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反映商品經營規模的指標與商品經營的投入相對應,包括營業收入和存貨,反映商品經營結構的指標與商品經營的過程相對應,包括銷售成本率、管理費用率和銷售費用率,反映商品經營效益的指標主要是指商品經營的產出,包括銷售利潤率、營業收入增長率、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同樣的,反映資本經營規模的指標與資本經營的投入相對應,包括凈資產、負債,反映資本經營結構的指標與資本經營的過程相對應,包括資產負債率、財務費用率、負債利息率,反映資本經營效益的指標主要是指資本經營的產出,包括資本增值率、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報酬率,見表1。
1.模型構建
(1)高質量發展下企業經營目標轉變的模型構建。本部分主要考察企業經營目標的轉變,以商品經營向資本經營的轉變為例,商品經營目標和資本經營目標的核心指標是銷售利潤率和凈資產收益率。本部分擬利用銷售利潤率對凈資產收益率的貢獻變化來說明企業經營目標轉變的影響。2006年中國產生了一項重要的制度變革,即財政部發布了包含1項基本準則、38項具體準則和應用指南在內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這一會計準則體系取代了原有準則、《企業會計制度》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標志著中國會計準則的國際化、市場化進程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會計準則體系的頒布旨在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提升會計信息透明度,擠出各項資產中的“水分”,促進企業資本增值,實現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因此,選擇這一制度頒布的年份作為虛擬變量,觀察制度頒布前后企業的經營目標、經營理念、經營行為是否產生顯著變化,進而檢驗高質量發展下企業經營方式所產生的變化。
ROEi,t=β0+β1POLICY+β2POLICY×SOIi,t+β4LEVi,t+β5TATi,t+β6DIi,t+β7SIZEi,t+β8DIRi,t+β10INDIRi,t+β11AGEi,t+β12RETi,t+ΣIND+εi,t
(1)
其中,ROE為凈資產收益率,POLICY為政策出臺年度虛擬變量,SOI為銷售利潤率,LEV為資產負債率,TAT為總資產周轉率,DI為負債利息率,SIZE為公司規模,TOP10為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DIR為董事會規模,INDIR為獨立董事比例,AGE為公司上市年限,RET為股票收益率,IND為行業虛擬變量。
(2)高質量發展下企業經營理念轉變的模型構建。本部分擬采用薪酬績效敏感度檢驗的方法考察經營理念的變化。首先,經營理念的變化會體現在高管薪酬契約有效性的變化中。其次,利用薪酬敏感度進行檢驗,以商品經營向資本經營的轉變為例,在模型中分別采用銷售利潤率和凈資產收益率兩種業績指標,考察激勵契約的變化。
其中,CASH為高管薪酬。
CASHi,t=β0+β1POLICY+β2SOIi,t+β3POLICYi,t×SOI+β4ROEi,t+β5POLICYi,t×ROE+β6SIZEi,t+β7LEVi,t+β8DIRi,t+β9INDERi,t+β10TOP10i,t+β11AGEi,t+β12RETi,t
(2)
(3)高質量發展下企業經營行為轉變的模型構建。本部分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協調指數法來檢驗經營行為的轉變。首先,構建不同經營方式下的評價體系,計算不同經營方式下經營行為的協調度。然后,通過比較協調度的變化來檢驗經營行為的轉變。
2.變量設計
變量包括解釋變量、被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變量設計的內容如表2所示。

表2 變量設計
3.樣本選擇
本項目選取了2003-2012年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A股上市的公司數據,數據來源于Wind數據庫和國泰安CSMAR數據庫。為了保證數據的可靠性和準確性,本項目進行了以下處理:
(1)由于金融、保險類公司行業環境和企業性質特殊,剔除金融、保險業公司;
(2)由于ST、*ST公司具有一定特殊性,異常的財務數據會影響模型回歸結果,因此剔除ST、*ST公司;
(3)剔除數據不完整公司;
(4)為減小極端值帶來的影響,對主要變量進行了上下1%縮尾處理。
1.高質量發展下企業經營目標轉變的實證結果
表3報告了高質量發展下企業經營目標轉變的實證結果。從表3可以看出,制度變革虛擬變量(POLICY)在遼寧上市公司和全國上市公司樣本的系數分別是-11.478、4.754,分別在1%和5%的水平下顯著,說明制度變革后遼寧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顯著下降,而全國公司的凈資產收益顯著上升,這表明遼寧企業與全國企業相比,在制度變革后收益質量有所下降。制度變革虛擬變量與銷售利潤率的交乘項(POLICY*SON)的系數分別為1.787、0.100,均在1%的水平下顯著,說明制度變革后遼寧企業和全國企業的銷售利潤率對凈資產收益率的貢獻增加,表明制度變革后遼寧企業和全國企業更加注重商品經營收益在企業整體收益中的貢獻,而資產經營和資本經營的貢獻比例有所降低。上述結果表明,遼寧企業雖然增加商品經營所帶來的短期收益,但是總體的收益卻有所降低,原因可能在于企業過分關注銷售利潤率的變化,而忽視了企業資本和資產的投入和占用,造成資源的閑置和浪費。只有將銷售利潤率與凈資產收益率綜合起來考察,才能真正發現企業的價值變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2.高質量發展下企業經營理念轉變的實證結果
表4報告了高質量發展下企業經營理念轉變的實證結果。由表4可以看出,制度變革虛擬變量(POLICY)在遼寧上市公司樣本和全國上市公司樣本中的系數分別為0.612、0.777均在1%的水平下顯著。制度變革與凈資產收益率的交乘項(POLICY*ROE)在遼寧省上市公司樣本中為-0.015,在1%的水平下顯著;在全國上市公司樣本中的系數為0.00009855,但不顯著。說明制度變革后遼寧企業中凈資產收益率在高管薪酬中的比例下降。制度變革與銷售利潤率的交乘項(POLICY*SON)在兩個樣本中的系數分別為:0.017、0.001,分別在5%、1%的水平下顯著。說明,制度變革后企業的銷售利潤率在高管薪酬中的比例上升。以上結果表明,制度變革后企業更加注重商品經營,一方面說明企業重視實體經營,但是也可能高管更加關注短期收益,對資產的長期盈利質量有所忽視。

表3 高質量發展下企業經營目標轉變的實證結果
3.高質量發展下企業經營行為轉變的實證結果
借鑒胡俊南對協調度的定義,把商品經營與資本經營的協調度取值在0-1之間,具體劃分為五個等級區間,如表5所示;并且將綜合發展指數分為低等(F≤0)、中低等(0 表4 高質量發展下企業經營理念轉變的實證結果 表5 協調度與協調等級的對應關系 表6報告了企業協調度的統計情況。由表6可以看出,2003年遼寧上市公司的協調度為0.47,略低于全國上市公司的0.50,2004年兩個樣本持平,均為0.59,在2004年以后,遼寧上市公司的協調度均大于全國上市公司。除了2005年和2011年協調度超過了0.8,2008年為0.62,其余年度均未超過0.6。上述結果說明,從總體來看遼寧上市公司和全國上市公司商品經營與資本經營的協調度不高,有待提升。 表6 企業協調度統計表 第一,企業經營目標注重短期利潤。制度變革后遼寧企業和全國企業的銷售利潤率對凈資產收益率的貢獻增加,表明制度變革后遼寧企業和全國企業更加注重商品經營收益在企業整體收益中的貢獻,而資產經營和資本經營的貢獻比例有所降低。結果表明,遼寧企業雖然增加商品經營所帶來的短期收益,但是總體的收益卻有所降低,原因可能在于企業過分關注銷售利潤率的變化,而忽視了企業資本和資產的投入和占用,造成資源的閑置和浪費。只有將銷售利潤率與凈資產收益率綜合起來考察,才能真正發現企業的價值變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第二,企業經營理念更加注重商品經營。制度變革后企業的銷售利潤率在高管薪酬中的比例上升。以上結果表明,制度變革后企業更加注重商品經營,一方面說明企業重視實體經營,但是也可能高管更加關注短期收益,對資產的長期盈利質量有所忽視。 第三,企業經營行為的協調性不高。總體而言,遼寧上市公司的協調度均大于全國上市公司,但是協調度均不高,商品經營活動與資本經營活動的協調不夠完善。此外,協調度不是保持穩定狀態,而且出現明顯的波動。協調度和穩定性均需提升。


五、研究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