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秀春
(臨沂市蘭山區計劃生育婦幼保健服務中心 山東 臨沂 276000)
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是臨床比較多見的一種病癥,是剖宮產術后比較少見的一種并發癥,約占異位妊娠總數的6.00%,主要是指有過剖宮產病史的女性,屬于比較難處理的異常妊娠之一,治療若不及時,可致使子宮大出血及子宮破裂等癥,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健康。迄今為止,臨床上對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沒有比較明確的治療手段,常用的是藥物殺胚加清宮術,此種治療方式難以有效清除妊娠病灶,且最加大出血等較重并發癥。近些年,隨著宮腔鏡技術的不斷發展,宮腔鏡逐步成為臨床治療剖宮產術后治療子宮瘢痕妊娠的主要方法,且效果比較明顯。因此臨床治療多推薦宮腔鏡術進行治療,此術式的安全性較高,且可徹底清除妊娠病灶[1]。為探析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的宮腔鏡治療的有效性,我院特選取該類疾病患者80例進行分組實驗,具體詳細研究如下。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就診的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患者80例作為此次調查研究的樣本, 遵循隨機原則分為實驗組40例,對照組40例。對照組患者40例,年齡在22~41歲之間,平均年齡在(31.19±3.37)歲。實驗組患者40例,年齡在21~42歲之間,平均年齡在(31.18±3.34)歲。這些患者均簽署知情確認書,且自愿參與本次研究;這些患者的臨床資料均完整;這些患者的年齡均在21歲以上;排除患有精神障礙性疾病的患者;患有心、腎重大器官功能不全;同時參與了其他研究的患者;不能夠配合治療的患者。兩組患者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選用常規手段治療,選用上海新醫藥廠生產的、批準文號為H31020644的甲氨蝶呤片進行口服,每次用量為5mg,每周用藥1到2次。再選用北京紫竹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批準文號為H20010633的米非司酮片進行口服,可在進餐后2小時或空腹服用,初期用量為每次50mg,一個療程7天,連續治療兩周。若患者的HCG小于100IU/L,超聲顯示局部沒有血流瘢痕肌層組織范圍在3mm及以上時,方可實行清宮術治療。實驗組選用宮腔鏡術治療,首先,對患者實行子宮動脈栓塞,之后行宮腔鏡治療,麻醉方式為硬膜外麻醉,膨宮液選用生理鹽水,體位選取膀胱結石位,探查患者子宮深度及大小,使用宮頸擴張器對宮頸進行擴張,將膨宮液注射到患者子宮頸口及宮頸底部,注射速率為每分鐘200ml,于B超引導下將病灶切除,切除時使用電凝止血處理術中出血,術后,常規抗生素治療,以免感染出現。
1.3指標觀察
觀察兩組患者的β-hCG恢復正常時間、月經來潮時間、術中出血量。
觀察對照組和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
觀察對照組和實驗組患者對治療的滿意程度,使用我院自制的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患者治療滿意率調查問卷進行測評,評分采用百分制,非常滿意者為得分在88分到100分之間者;基本滿意者為得分在70分到87分之間者;一般滿意者為得分在60分到69分之間者;不滿意者為得分在0分到59分之間者;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0%。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顯效:不同方式治療后,患者的β-hCG在半個月降到如常范圍,且沒有顯著臨床癥狀及并發癥出現;有效:β-hCG在一個月內下降到如常范圍;無效:β-hCG沒有達到有效標準值。總有效率為1與無效率之差。
1.4統計學方法

2.1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結果發現,實驗組患者的β-hCG恢復正常時間、月經來潮時間、術中出血量均較少(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2.2比較對照組和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對比結果顯示,實驗組各時間均較短,對照組均較長(P﹤0.05),具體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對比
2.3比較對照組和實驗組患者治療的滿意程度
實驗組中,不滿意1例,總滿意率為97.50%(39/40),對照組中,不滿意8例,總滿意率為80.00%(32/40);兩組患者治療滿意率對比發現,實驗組較高(P﹤0.05),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具體詳情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患者的總滿意度(n,%)
2.4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
實驗組中,無效的患者有2例,有效率為95.00%(38//40),對照組中,無效的患者有10例,有效率為75.00%(30/40);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對比結果發現,實驗組較高,對照組較低(P﹤0.05),具體詳情見表4。

表4 比較對照組和實驗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n(%)]
剖宮產是瘢痕子宮出現的一個主要病因,從根本上而言,需減少剖宮產的發生,若想減少剖宮產的發生,需增強孕婦對分娩知識的了解,告知分娩疼痛及分娩注意事項等,進而減少由于疼痛所致的剖宮產發生。瘢痕子宮產婦在生產時會出現較多危險,例如產后出血、子宮破裂等等,對產婦的生命安全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對于瘢痕子宮產婦來講,如果出現生產危險,且符合剖宮產手術指征時臨床會建議產婦進行剖宮產手術,但是剖宮產手術也會出現一些并發癥,例如產后手術切口感染、愈合不佳的情況,也會影響產婦的健康。目前為止,導致本病的致病因素還不是很明確,多個學者指出,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愈合有關,在子宮愈合較差的情況下,如果再次妊娠,則會影響蛻膜的發育,還可能出現膜間質缺失,導致孕囊在子宮肌層發育,隨著孕囊的發育,子宮破裂及大出血的風險指數逐步提升[2-4]。清宮術是治療本病的方法之一,但是其實施后子宮可能出現收縮不完全,且仍然存在妊娠組織分離不完全的問題,甚至可能出現大出血,影響患者生命健康[5-7]。宮腔鏡相對于其他手術治療方法來講具有一定的優勢,其可有效識別妊娠囊周圍血管分布情況,減少對微血管的損傷程度,避免出現大出血,能明顯提升手術的安全性與精準性,還可對孕囊實行精準分離,術中通過宮腔鏡電凝,能夠有效止血,徹底清除妊娠組織,降低一個部位二次出現瘢痕妊娠的風險指數,能夠完整保留患者的子宮,有助于提升術后生存質量[8-10]。本次研究發現,實驗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而實驗組治療滿意率要遠遠高于對照組,實驗組治療有效率要遠遠高于對照組,由此說明,宮腔鏡治療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總之,在瘢痕妊娠宮腔鏡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清宮術,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