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曉林
(貴州電網公司凱里供電局,貴州 凱里 556000)
電能是新的清潔能源,具有清潔、高效、便捷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傳統能源。但是由于我國傳統能源的利用時間較長,我國電網企業在開展電能替代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很多阻力,國家應對其進行合理的引導和規范,使其更加適應現代經濟環境,促進我國能源應用結構進一步優化。
我國在開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的過程中,遇到了能源相對來說不充足、環境承載力較差的問題,對我國的經濟發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所以為了保障經濟轉變的有效進行,電網企業必須制定電能替代發展戰略。傳統的煤炭能源在使用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對大氣有害的物質,對我國的環境安全極為不利。實現電能替代以后,可以有效減少碳排放,改善我國的環境,有利于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電網企業實行電能替代可以有效治理霧霾,而且能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相對于傳統的石油、煤炭、天然氣等能源來說,電能具有便捷、清潔、安全的優勢,在家電和電器產品長期的更新換代中已經形成了的生產模式,而且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對提升生產效率和人們的生活質量有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的電器以及家電產品正在實現智能化發展,智能化的電炊具、電暖氣、電熱水器以及電動自行車等技術已經成熟,新技術和新產品的更新換代也較快,給我國人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由于我國一直發展的是資源消耗型經濟,對資源、能源的依賴較強,而我國自身的能源儲備相對不足,因此能源方面對外依賴較強,尤其是石油,如果可以實現石油能源替代,就可以有效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維護我國經濟平穩運行。而且,輸送電能比運輸煤炭、石油、天然氣都要經濟、便捷、高效,不僅不會造成資源損耗,還極大地節省了人力、物力。我國電網企業可以充分利用我國的可再生資源,將其轉化成電能,并不斷探索提高能源利用率的辦法,確保我國的能源安全[1]。我國的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能源,如果能夠實現能源替代,不僅能夠優化我國的能源結構,還可以為我國的經濟發展保駕護航,促進經濟的高效、健康發展。我國的電網企業可以充分發揮出其優勢,以電能替代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傳統能源,降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從而有效調節我國的能源利用結構,滿足我國人民對電力的需求。
我國的電網企業要想開拓市場,可以從價格方面入手,充分發揮價格優勢,吸引用戶使用電能。在市場競爭中,性價比一直都是人們選擇使用某種商品考慮的重點因素,如果電能的價格較低,性價比相對來說較高,人們就會放棄傳統能源,選擇電能。但是在實際的市場中,產生同樣的熱量,煤炭與天然氣的價格比電能低一大截,這就意味著在發展電能能源替代戰略時會遇到很大的阻礙,無法實現電能對煤炭和天然氣的替代,因為電能的價格并沒有讓消費者感到優惠,反而比煤炭和天然氣的價格高,導致消費者不會放棄煤炭與天然氣而選擇電能。因此,我國的能源轉型還需要進一步發展,相關政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而且在具體的工作中,無法利用降低價格的方式使電能獲得競爭的優勢,這種方式無法實現電能的真正價值,更不能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傳統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其消費結構與我國的工業化發展關系密切,我國很多工業企業對傳統能源的依賴性依然很高,傳統能源的地位在我國的能源利用中仍然處于重要位置,在我國2020年的能源結構中,傳統能源仍占據主體地位。在短時間內電能替代技術很難實現飛速發展,電能無法完全替代傳統能源,而且我國的企業和人們對傳統能源的利用方式較為熟悉,在生產和生活中利用傳統能源較為方便,不會輕易改變能源利用的方法[2]。例如,我國的很多居民樓都采用天然氣進行集中供暖,而改變供暖系統是一項非常龐大的工程,如果沒有國家財政的支持,很難完成這項復雜的工程,即使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也不能投入使用。同時,我國的新能源利用政策在短時間內也很難制定完善,因此我國要想實現徹底的電能替代,還需要進一步發展替代技術,政府還要繼續引導電能的開發與利用。
我國在發展清潔能源時,應加強對各項環保節能措施的改進,從而保證環保節能產品的發展,促進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有效進行。政府應該加強對各個企業的監管,督促其對鍋爐等能源燃燒產生的廢物進行監管。各個地方政府應出臺相應的措施,對燃煤或燃油企業進行控制,增加其燃燒成本,從而限制傳統能源的使用,推進電能替代的發展進程。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可以為電力企業和電力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好的環境,促進其改革和建設。國家應將輸配以外的電價放開,形成價格信號,從而提升電能替代的性價比,讓更多企業和個人選擇使用電能,促進電能替代的發展。國家還應鼓勵電能替代的用戶,讓其參加競爭,從而增加用戶的選擇,進而降低電能替代的成本。政府可以利用價格信號對電能消費進行引導,在這一過程中,政府要給予相關企業充分的政策優惠,例如取消相關的公共事業性收費,從而使電能替代企業的負擔減少,促進其更好地發展。
電能替代企業應積極推動電能技術改革,促進新能源的發展,提升其使用效率。首先,企業應合理控制新建的火電項目,并據此進行電源替代的科學布局,合理調節能源利用結構,不斷促進電網的智能化發展,使其更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水平,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讓人們對其的認可度更高,使電能替代在一定的范圍內持續、快速推進。電網企業應根據電力供需規律對電力供需平衡進行科學的預測,從而對電力開發計劃進行合理的安排,促進電能開發高效、有序進行。電網企業還應加強電網的建設,從而保證電能供應的穩定、可靠。同時,企業還應積極爭取政府支持,發揮政府統籌協調電能發展的作用,確保電能替代政策宣傳、電力執法、拆遷補償等方面得到政府的支持,并利用政府的相關優惠政策,促進電網建設的發展,為社會發展提供更加清潔、高效的能源。例如,我國政府明確規定了在院校廚房中禁止使用煤氣、天然氣和液化氣,從而推廣電磁廚房。某電網企業在對學校、醫院以及各種事業單位的廚房進行改造時,最具有潛力的是電能替代項目,政府推動電磁廚房的改造,有利于實現價格優惠,推動電磁廚房改造項目的實施,為電能替代企業的發展提供機會。如圖1所示,施工人員在開展電磁廚房的改造工程。

圖1 電磁廚房改造工程
我國的工業化發展已經到達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電網企業應抓住企業轉型升級的機遇,對利用電能加熱的設備以及煤爐、油爐改電爐的技術進行推廣,使更多企業在現代化轉型的過程中選擇電能加熱設備,從而淘汰掉傳統能源加熱設備[3]。例如,在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以及電氣化鐵路的建設為電網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同時對電網企業建設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這些交通運輸方式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配套的電源點構建,可以實現交通工具的無污染運行,促進電網企業的發展,提升電動汽車的市場競爭力。同時,電能替代不僅對企業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對居民和事業單位的發展也有積極影響。電網企業在積極利用新技術推動企業轉型的時候,還應注意在居民和社會福利事業中的電能推廣。例如,某電局曾經在推廣電能替代產品時走訪了全市2912所學校和社會福利院,其中食堂還未實現電能供暖的學校有1152所,有意愿進行電氣化改造的學校有701所,而其中308所學校的供電線路需要進一步改造。某電局為了保障學校營養餐計劃的有效落實,主動承擔起了學校食堂電能替代的報裝服務工作,對項目的設計施工、投入運行等工作進行跟進,保障食堂在最短的時間內接電成功,成功落實了191所學校的電磁廚房項目,為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電能替代項目可以與環保、政策、經濟等方面結合。在具體的工作中,電網企業與供電單位、電力用戶的聯系較為緊密,因此企業必須發揮引導作用,不斷提升服務的質量,并利用相關政策措施,積極引導社會人士參與到電能替代戰略中,進而提高電能的實際銷售量,促進環境保護的發展。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電網企業應積極引導員工和社會力量,一方面保障企業內部的人才能夠有效發揮出自身的優勢,促進企業的現代化發展,另一方面提升全社會對電能替代的認知,對電能的優勢進行合理的宣傳。電網企業應有序推進電能替代業務,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電能替代科學環境,推動各個項目的科學落實,實現電網企業與社會力量的雙贏。同時,企業還應對社會力量主動性與積極性的發揮進行引導,有效推動電能替代戰略的發展,拓展電能替代的規模,優化能源利用的結構,控制環境污染,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例如,某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在開展電能替代工作時,就對電能替代的相關政策與措施進行了合理的宣傳,同時加強了與客戶的溝通,得到了客戶的支持與理解,從而推進了電能替代工作的實施。
電網企業應不斷提升電能替代項目的服務質量,針對電鍋爐、電蓄冷等重點項目,企業應與設備廠家和客戶進行更為詳細、有效的溝通,使電能使用過程中的各個負責部門可以有效銜接,從而形成協同機制,完善內部的工作流程,為電能替代戰略發展構建綠色通道,實現一站式服務,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并在無形之中宣傳電能的發展[4]。同時,電網企業還要科學地管理相關的設備,保障其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避免出現安全問題,避免客戶對電能的使用出現顧慮,造成不良影響。在新型設備生產時,電網企業還要與廠商聯系,確定新型設備用電的注意事項,保證客戶對電力產品的使用和維護有詳細的了解。最后,電網企業要主動檢查客戶的用電情況,及時排除用電隱患,保障客戶的用電安全,促進電能替代戰略的發展[5]。例如,某電網在推進電能替代的時候,不斷加強與業主的溝通,在進行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發展建設時,主動向業主反饋工程建設的具體情況和預期投入使用的時間,使業主對新能源發電項目有詳細的了解,從而引導業主利用新能源,推動電能替代戰略的實施。
總之,電網企業開展電能替代對降低碳排放、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國政府應制定相關發展政策和優惠政策,促進電網企業的發展,同時電網企業也要積極探索電能技術的改革,促進新技術的利用,為我國的電力事業發展提供保障,促進經濟發展,保護環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