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超(長春工程學院 吉林長春 130021)

書 名: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作 者:張錢
出版單位:光明日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01月
定 價:52.00元
ISBN:9787519444419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質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的重要保障。近年來,隨著高校共青團引領服務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工作的興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和重心也在發生悄然轉變,在當前全面開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發展背景下,全面優化與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已經迫在眉睫,兩者教育屬性的融合開展對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提升高校“三全育人”培養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一書及時準確地為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發展提供了專業指導,該書的主要內容包含導論、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探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理論綜合認識、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多維思想政治教育等,全書站在時代的高度,由淺入深地對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發展進行詳盡闡述,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創新創業教育理論為切入點,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全新要求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多維創新發展進行了探索,為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的具體工作提供了參考依據,是一本專業性極強的學術專著,對新時代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發展給出了以下幾點見解。
第一,高校管理者和相關教育者需深入了解創新創業教育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本質內容,挖掘出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屬性,以趨同性內容為基準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建設,方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教育本質屬性上來講,創新創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皆以育人成才為本,創新創業是國家經濟轉型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過程的必然要求,是新時期國家經濟建設賦予高等教育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需要培養學生獲取扎實的理論知識與專業應用實踐能力,進而有效地服務于社會建設,而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的本質就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而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因此,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建設過程中,要以切實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與道德素養為總體目標,從豐富學生專業能力和形成正確三觀兩個維度共同努力,實現促進大學生成才的核心目的。
第二,高校管理者和相關教育者在明確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理論基本內容和核心意義之后,就需要落實兩者融合發展的具體建設工作,需要打造“雙創”教育與思政教育的結合教育開展體系。首先,高校管理層要結合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建設需求,構建起科學完善的融合教育工作制度和運行機制,在傳統“三位一體”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架構中,有機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模塊,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當中;其次,高校需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專業教育的互通機制和溝通平臺,通過搭建溝通橋梁的方式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專業教育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勢互補,以思想政治教育帶動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道德素質和職業素養教育,幫助學生“即實現‘成才’,又實現‘成人’”,以創新創業教育反哺思想政治專業教育,幫助思想政治專業創新人才培養視角,打造富有特色的創新創業文化品牌,豐富教學內容。
第三,高校在構建和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結合教育體系架構之后,就需要對體系中的各項流程內容進行填充,以形成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開展的具體教育流程。首先,重新定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教育目標,以強化學生專業素養和道德素質雙向綜合發展為主要任務,以此為基準制定創新創業教學內容、實踐訓練教學內容、校外實訓教學內容以及畢業實習內容;其次,高校需秉承科學性、針對性、趨同性以及可行性的基本原則,構建“目標導向+過程控制”的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人才培養方案,完善課程體系設計,打造針對性的教育考核評價體系,將職業素養、道德品質等思政指標納入到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考核模塊當中,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進而推動高校“雙創”教育事業向著正確的方向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在我國新時代經濟發展的戰略背景下,高校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建設是踐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教育發展重大戰略的必要途徑,對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一書以時代需求熱點為主題,對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開展進行了詳盡而深入的探討,是一本十分專業且極具應用性地指導書籍,十分適合廣大教育工作者認真研讀與學習。